20天扎240針實測血糖,無糖飲料真能減肥?
一瓶燃茶,成分錶上寫著每100ml含熱量23kJ,但我們送實驗室檢測的結果是——116kJ。一瓶無糖雪碧,標稱碳水化合物為0,但我們送實驗室檢測的結果是——每100ml 2.9克。
這些還不是個例,在送檢的18款“無糖飲料”中,即使充分考慮誤差,實測結果和成分錶標稱出入不大的,也僅僅只有三款。
難不成市面上琳瑯滿目、銷售火爆的“無糖飲料”,竟是個大騙局?
別急,凰家實驗室慢慢給你解析。
一直以來,無糖飲料飽受爭議,比如無糖飲料是智商稅、不利於健康、無助於減肥之類,還有相當多的人認為,無糖飲料壓根沒那味兒,算不上快樂水。
我們買了18款無糖飲料,和6款含糖飲料,為了盡可能避免某些原因導致的檢測誤差,我們把它們全部開封,分裝到300個樣品瓶裡,以盲樣的形式送去實驗室,實測這些飲料的成分。
這一期節目,我們準備從成分、功效、安全、口味四個方面,跟你一起探討:關於無糖飲料的一切。
成分
無糖飲料的“無糖”,是在騙人嗎?
1879年,一名研究煤焦油衍生物的化學家,康斯坦丁·法爾伯格,做完實驗不洗手,直接開始乾飯,意外地發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種合成代糖——糖精。
今天的無糖飲料很少再使用糖精,但多半會添加它的後繼者,比如阿斯巴甜、三氯蔗糖,通稱“人工甜味劑”,國際品牌像無糖的可樂、雪碧、芬達,都是用人工甜味劑充當代糖。
這類代糖的甜度一般是蔗糖的好幾百倍,只需添加一丁點,一瓶飲料就夠甜了,也就不會給你提供多少熱量。理論上,只有完全用它們製成的無糖飲料,才有底氣標榜自己“零碳水”“零卡”。
另一個大類的代糖則是糖醇,比如赤蘚糖醇,國產品牌多使用糖醇,我們18款無糖選品裡有11款都添加了赤蘚糖醇。
糖醇的甜度還不如蔗糖高,因此需要大量添加才能提供足夠的甜味,但它本身熱量較低,多數攝入量還會直接隨尿液排出體外,所以依然是良好的代糖。
問題是這個原理太複雜了,何況解釋了消費者也未必能放心。所以多數廠商的對策,是依據原國家衛計委2014年2月26日發布的《〈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GB 28050-2011)問答(修訂版)》裡的一句話:“建議赤蘚糖醇能量係數為0 kJ/g”,直接在包裝上標稱為零。
看上去好像有理有據?然而,這個問答不太具有政策強制性,也沒有針對性地把代糖產品裡常見的成分定義清楚。所以廠商往往是選擇性執行,對他們有利的就遵守;對他們不利的就裝作沒看見。
比如說,糖醇算不算碳水?可以算,也可以不算,在我們的選品裡,使用相似的配料,同樣是標稱0熱量,元氣森林、喜茶、王老吉無糖涼茶就標明了碳水的存在,康師傅無糖冰紅茶和無糖脈動則標稱0碳水。
又比如,《問答》裡明確提到,標稱有膳食纖維的產品,包括不消化的低聚醣、不消化澱粉、抗性糊精等,都按8kJ/g折算熱量,但我們的選品中,明顯有幾款產品,大肆宣傳自己添加了膳食纖維,有利於健康,同時沒有把它折算為熱量。
所以,我們也不特意去批判那些標稱跟實測結果有出入的產品了,在國家強制標準正式出台前,它們就是行業的主流。“無糖”是真的無糖,我們基本沒有檢測到廠商私自添加的糖分,但他們的宣傳真算不上本分,經不起較真。
更值得在這裡點名的,是一小撮標稱成分與實測相符的“老實人”,它們是:秋林大白梨、無糖魔爪和無糖百事。沒錯,這一輪可口、百事的對決,百事贏了!
除了標稱成分的混亂,使用糖醇還有另一個風險:糖醇是葡萄糖、麥芽糖加工的產物,工藝控制得不夠好,可能讓無糖變為有糖。
我們的選品裡,就有兩款檢出了這個問題:王老吉無糖涼茶、冰鋒無糖,都檢出含有麥芽糖。按照國標(《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GB28050-2011))規定,“無糖”是指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於0.5克,它們的含量水平已經不能算作“無糖”了。出於謹慎,我們又為這兩款選品安排了一輪複測,複測的結果均在國標“無糖”限量之內,可見超標是相對偶然的現象。
我相信這並非廠商的故意,希望他們看到這期節目,能有效地改進工藝,不再發生這種疏漏。
總的來說,使用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人工甜味劑的無糖飲料,所含熱量確實是逼近零卡。這類選品裡,檢測熱量最高的無糖雪碧也只是49 kJ/100ml,還多半是因為它添加了膳食纖維。
使用糖醇的無糖飲料,情況就複雜了。它們標稱的熱量,不等於實驗室檢測到的熱量;而實驗室檢測的熱量,又不等於人體會代謝吸收的熱量。看來,光測個成分,說服力還不夠啊,所以我們又設計了另一項實驗:無糖飲料的“無糖”功效檢測。
功效
要做這項實驗,需要五名身體健康、血糖正常的志願者。每天早上,在空腹狀態下,先扎他們一針,測得血糖濃度;然後喝下500毫升飲料,半小時後再扎他們一針,測得血糖濃度的變化。為了減小誤差,每一款飲料,都要由三個人共同測試,取平均值作為最終成績。
做完整個測試花了20天,每個同事前前後後挨了40針。
因為是土法檢測,樣本數也過少,我們得出的這份結果僅供參考。
和含糖飲料組對比,無糖飲料組的“無糖”功效還是非常明顯的,大家基本還是能信任市面上的“無糖飲料”。
不過我們也發現了這麼一款奇葩的含糖飲料:大窯橙諾。它同時使用人工甜味劑和白砂糖來調味,含糖量2.6g/100ml,也明顯超出了國標的“無糖”限量,但實測熱量61kJ/100ml,和我們測得的升糖值,都顯得它更像一款“無糖飲料”。
當然了,我們的實驗測到的只是飲料本身的升糖效果,沒有把人的食慾變化考慮進來。而這正是減肥人群對無糖飲料最大的一層顧慮,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了:喝無糖飲料會影響人的胰島素分泌,導致食慾旺盛,反倒吃得更多、更胖。那這個說法靠譜嗎?
首先要承認,這不是完全的胡說,它的依據是一種稱為胰島素頭期釋放的現象,指的是在糖分進入血液之前,因為視覺、味覺、嗅覺或者咀嚼和吞嚥動作,提前導致少量胰島素的釋放。
不少研究都觀察到代糖刺激的胰島素頭期釋放,還比較明確是因為味覺刺激:比如服用三氯蔗糖會提升胰島素水平。而繞開口腔,把三氯蔗糖直接注射到胃裡就不會;又比如拿糖精溶液只是漱口,也會導致胰島素升高。但並不是所有代糖都存在這一現象,阿斯巴甜的研究就是個例外。
而且,胰島素的短暫釋放,跟食慾上升吃得更多,還不能直接劃等號。確實有論文通過隨機交叉試驗,證明含有三氯蔗糖的飲料,可能會增加女性肥胖人群對食物的渴望,不能起到減輕體重的作用。
但更多的論文,還是認為食用非營養性甜味劑,不會增加能量攝入水平,也就是說不會因為胰島素分泌就刺激你吃得更多。
其實就算接受了“無糖飲料”刺激食慾的判斷,它也仍然適合減肥的人飲用。因為上面說的所有研究,都是基於“空白對照組”的比較結果,試驗裡的“空白對照組”,指的是純淨水。而我們喝“無糖飲料”,為的是替代純淨水嗎?
現實裡被無糖飲料替代掉的含糖飲料,跟肥胖、慢性疾病的相關性,早就是板上釘釘的科學事實。單說刺激胰島素分泌,促進食慾這一點,也肯定是能提升你血糖含量的真糖分,比代糖來得狠得多。
不過說到和疾病的相關性,你可能也聽說過不少說法,說無糖飲料致癌,對健康有很多害處,那是真的嗎?
安全
我們試著蒐集了網絡上對代糖的指控:肥胖症、淋巴瘤、白血病、膀胱癌、腦癌、慢性疲勞綜合徵、帕金森氏病、阿爾茨海默病、多發性硬化症、自閉症和系統性紅斑狼瘡都跟它們“可能相關”。
但這些指控都沒有嚴格的毒理學或致癌性研究作為基礎。與之相反,每一種代糖的批准使用都伴隨著大量安全性研究作為依據,比如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是在審查了110多項人體和動物試驗數據後,才確定了三氯蔗糖可以安全使用。我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使用的20多種人工代糖,也同樣立足在多年的安全性研究之上。
也不是完全沒有值得注意的地方:三氯蔗糖加熱到120℃以上,可能分解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罕見病苯丙酮尿症的患者,不能食用含阿斯巴甜的食物;過量攝入糖醇會引起腹瀉,腹脹等症狀。一般的無糖飲料消費者,應該不太可能觸及這些問題。
口味
哪款無糖飲料更好喝?
最後,我們還安排了盲測試喝環節,來比較這些飲料的口感。
在這個環節,把所有飲料分成三組。第一組包含5款茶飲料,第二組是14款碳酸飲料,剩下的5款不好歸類,都算進第三組。然後邀請了8位平時就“飲料不離手”的同事充當試喝官,來為這些飲料打分。
說來有趣啊,幾款在前面檢測中表現驚豔的選品,在這一輪都落了下來。最典型的就是秋林大白梨了,它被試喝官普遍差評,得到了所有飲料中的最低分,主要問題就是明顯的“工業感”“香精味”,喝完會“附著在口腔裡”。
大窯橙諾得分也不太高,評價非常兩極化,年齡偏長的80後同事喜歡它,說喝出了小時候的感覺;年輕的00後同事則嫌棄它的“5毛錢橘子水味道”。-·-
大名鼎鼎的元氣森林,敗在了“氣太足”,蓋過了飲料原本的味道。
高分選品方面,陽光檸檬紅茶、無糖芬達、無糖魔爪都是拿到了普遍的好評;百事、可口這對CP,則是百事以微弱的優勢取勝。
最讓人意外的是“椰樹無糖椰汁”。這款號稱“新鮮椰肉鮮榨”卻標稱零碳水的奇特飲料,原本讓試喝官們對它“充滿了偏見”,實際喝起來,竟然跟傳統的含糖椰汁口感接近,“幾乎喝不出差別”,在反轉中獲得了高分。
我們自費送檢了視頻中所有產品,整理了一份《18款無糖飲料對比成分錶》。在微信公眾號“凰家評測”回復關鍵詞“無糖飲料”,就能拿到這份參考啦。
以上就是本期節目的全部內容,以硬核態度,做有料評測,這裡是凰家實驗室,有一群專業、有趣、有認真的小伙伴在等著你。
來源:鳳凰網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