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新冠后遺症困住15個月後斯坦福學霸被迫缺席畢業典禮
在斯坦福大學成績排名前10%,卻因新冠病重無法參加自己的畢業典禮。這是英國23歲小伙賈克(Ravi Veriah Jacques)的真實經歷。曾經他能每天騎車30+公里,幾乎從未生病。如今卻失去了嗅覺和味覺,每天還得在床上至少躺16個小時,否則就會疲勞得無法行動。
這樣的痛苦已經持續了15個月,嚴重影響了他找工作的進度、甚至是日常生活,他形容自己“已經成為了身體的囚徒”。
這份自述發出來後,立刻在網上火了。
透過小哥的話語,網友們看到了新冠肺炎患者在與病毒長期鬥爭中,都經歷了哪些痛苦與無助。
由此,也讓更多人意識到,新冠肺炎已經改變了太多人原本正常的生活。
曾是運動健將,學術獎項拿到手軟
賈克出生於1998年8月,高中畢業於英國最著名九大公共學校之一威斯敏斯特公學。
隨後,他以2360分的成績(舊SAT滿分2400分)考上斯坦福大學,主修歷史專業。
在感染新冠之前,他的課業&實習兩不誤,人生可以說是豐富充實。
在學習方面,賈克幾乎每年都能獲得各種學術獎項:
2018年,他被評為斯坦福大學年度十大最有影響力的本科生之一(Most Influential Undergraduates List);
2019年,他被評為Hume Humanities Honors Fellow,每年斯坦福大學只有8~10名學生獲得這一獎項,同時獲得了1500美元獎學金;
2020年,他獲得院長獎(Dean’s Award),同年還因成績優異獲評了學院的獎項(JE Wallace Sterling Award for Scholastic Achievement)
在臨近畢業時,他成功入選美國大學優等生榮譽學會(Phi Beta Kappa),只有成績達到前10%的斯坦福畢業生才能入選。
在學習之外,賈克的課餘生活也非常忙碌。
他有過多段實習經歷,還辦了校內刊物、去小學當過實習教師。
同時,他也是一名運動健將,每天至少能騎車20英里(約32公里),還喜歡踢足球。
據賈克表示,在感染新冠之前,自己幾乎從未生病過。
2020年,賈克從斯坦福畢業,那一年受疫情影響,斯坦福大學宣布將暫時取消當屆傳統畢業典禮。
然而,畢業典禮補辦沒有等來,賈克卻先患上了新冠。
(從斯坦福官方的通知來看,2020屆畢業生的畢業典禮,被推遲到了2022年6月。)
他於2021年3月確診,沒想到的是,這一下幾乎直接奪走了他的生命。
確診後,他每天至少要在床上躺16個小時,無法走路超過15分鐘(否則會極度疲倦),失去味覺、嗅覺的同時還伴隨輕微耳鳴和腸胃不適。
他找醫生開了藥,但身體完全沒有好轉,一年後身體只恢復了不到15%,隨後便一直保持著虛弱的狀態。
據賈克表示,這一年以來,他幾乎無法看書,更無法完成在以前看來哪怕是非常簡單的工作,一旦運動得稍微劇烈了一點,就會喘不過氣來。
而且,他還在一次採訪中透露,自己是在患上新冠之後才去打了疫苗,體內抗體檢測會變得更加複雜,所以也無法確定他感染了哪一種毒株。
今年6月,推遲兩年的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終於舉辦,然而賈克卻因為病重,無法前往參與。
不僅如此,疫情已經嚴重地影響了他的工作、生活乃至人生。
我本該在大學畢業後找到我的第一份工作、享受我的20歲人生。然而與之相反,現在我仍然掙扎在病症之中,不知何時能好轉。
賈克並非個例。與他一樣,如今仍然有很多人掙扎在新冠帶來的後遺症中,其中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就是極度疲倦。
如今他成立了新冠后遺症幫扶小組,也很關心其他不幸被這種病症長期折磨的患者。
他認為,很多人低估了新冠后遺症的嚴重性。
新冠后遺症是什麼?
在賈克發出感慨後,也有一些網友出來說自己的遭遇。
我現在24歲,困於新冠后遺症之中。從2020年6月開始,我就在和嗜睡抗爭,但是到現在我還是每天都很困。
我2021年1月就被確診新冠,但它至今仍然影響著我的生活。
甚至是體質勝於普通人的職業運動員,也會面臨後遺症帶來的挑戰。
比如梅西就在採訪中提到,新冠病毒使他的肺部留下了後遺症,後來甚至一個半月都不能跑步。
所以,新冠后遺症到底是什麼?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臨床定義,“長新冠”(long COVID-19)即新冠后遺症。
通常發生在已確診或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身上,一般在確診後3個月內出現、持續至少2個月。
在《Nature》6月20日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患上新冠后遺症的概率在5-50%不等。
它包含的主要症狀有:
極度疲倦氣短、胸痛或緊繃記憶力和注意力問題(“腦霧”)味覺和嗅覺的變化關節痛
其中,疲憊最常見的症狀。
賈克也提到,這種疲勞和我們普通感受到的勞累非常不同,“沒有體會過的人很難想像”。
當然還包含其他很多症狀,比如肌肉疼痛、聽力視力問題、頭痛、味覺和嗅覺失靈,心血管疾病、肺功能衰減、腸道損害、腎臟損害等問題。
心理方面同樣也會受到影響,常見的有抑鬱症、焦慮症和思維渙散、神思恍惚。
WHO統計,關於新冠后遺症描述症狀已經超過了200種。
不同人的症狀持續時間不同,少則2-3月,多則會像賈克一樣始終未痊癒。
此前一項針對新冠肺炎患者住院群體的研究表明,即便在治愈一年後,仍有幾乎一半的患者身上存在至少一種後遺症症狀。
目前已有研究尚不能確定後遺症會在多久後消失。
加之後遺症種類多、不同患者的表現情況不同,目前醫學界也還缺乏有驗證的治療方法,甚至也不能提供康復指導。
WHO臨床管理負責人表示,還沒有發現有藥物可以治療後遺症。
患者只能採取乾預措施來緩解自身症狀。
比如在一天中沒有疲憊感的時候,適當活動;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盡量避免自己同時進行多項工作。
在2021年8月,《柳葉刀》上一篇文章直言:
新冠后遺症是現代醫學的一大挑戰。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新冠后遺症?
基於已有研究,學界提出了一些理論,比如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因為患者體內對新冠病毒產生的免疫反應,導致了部分器官受到損傷,由此出現後遺症。
第二種:患者體內可能還有殘存的新冠病毒,它們在持續刺激患者身體。有一些觀點認為,病毒會藏匿在肺部、呼吸道以外的部位,比如腸道中。
今年,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以在人體腸道中留存超210天。
第三種:可能是新冠病毒導致一部分患者體內出現了過激免疫反應,由此造成了免疫系統失常,出現了一系列後遺症。
雖然目前還沒有辦法避免或治療新冠后遺症,但有學者提出了一些可以預測後遺症的參考方法。
今年1月,一篇發表在《Cell》上的研究提出,在新冠肺炎確診初期測量這幾個因素,可以預測患者是否會出現新冠后遺症。
主要有:體內某些抗體的含量、是否患有2型糖尿病、血液中的SARS-CoV-2 RNA水平和血液中的EB病毒DNA水平。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西雅圖系統生物學研究所主席James R. Heath博士表示:
確定這些影響因素有助於了解新冠長期後遺症和針對它的潛在療法,同時也有助於了解哪些患者發展成慢性疾病的風險最高。
此外,這項研究發現,新冠肺炎輕症同樣也會受到後遺症影響。學者們建議,在病程極早期使用一些抗病毒藥物,可能會對預防後遺症有所幫助。
還有一件事
就在幾天前,來自斯坦福&耶魯登上《Cell》的一項研究表明,新冠輕症仍可導致神經細胞和髓鞘消失。
該研究觀察了人類、小鼠感染新冠后,神經系統發生的變化。
結果顯示,新冠后遺症患者的大腦中,負責神經系統免疫防禦的小膠質細胞出現了變化。
這種現象和癌症患者會出現的“化療腦”十分相像。
“化療腦”會導致患者出現記憶力下降、認知功能障礙等問題。
而且在輕度感染新冠的小鼠上,也出現了同樣的現象。
這項研究的發現,為新冠后遺症的研究提供了更多參考,學者們可以進一步推測“化療腦”的治療方法,是否也對出現類似問題的新冠患者有用。
更早之前,還有研究顯示新冠輕症會增加心髒病風險,還會導致大腦容量縮小。
總而言之,關於新冠肺炎對人類身體的影響,我們還有太多未知信息。
而全球的科學家們,都在為攻克這些難題,加快研究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