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司機出歪招騙了平台5萬多法院判有期徒刑1年罰1萬
近年來,網約車平台推出的“拼車”服務緩解了高峰期用車難的問題,降低了乘客的用車費用,也增加了網約車司機的業務量。這本是“共享”造就的“共贏”局面,卻有“聰明”人在發現平台漏洞後進行詐騙,最終受到法律嚴懲。近日,臨安法院判決了一起網約車司機偽造行程騙取補貼款的詐騙案件。

藍某今年41歲,2019年開始成為一名網約車司機,跑車過程中他偶然發現平台拼車訂單規則有漏洞,自己通過“空跑”偽造行程的方式可以獲得額外的補貼款。
原來,乘客選擇拼車業務後,網約車公司平台系統根據時段、距離等估算出“一口價”,不論實際行程如何,乘客都只需按照“一口價”支付訂單,但公司支付給司機的費用卻要按照實際路程和堵車時間等情況綜合結算,結算費用高於乘客支付的“一口價”時,公司將給司機補貼差價。
為騙取差價補貼,藍某想方設法在拼車乘客下車後不按規定結束訂單,因為只要行程繼續,公司就會有補貼。他以要“刷單”為由,向親友、熟人借用了數個網約車乘客賬號,當接到拼車訂單時,他就用這些賬號發布相同行程拼車單,平台會自動為他並單,這樣他就可以自己掌控整個訂單的結束時間。疫情期間乘客較少時,他甚至直接利用兩個自己掌握的乘客賬號虛構一個拼車訂單,再用同樣的方式騙取差價補貼。
2019年至2021年,藍某利用偽造行程、虛開車輛行程公里數的方式騙取網約車公司補貼費用共計人民幣5.2萬餘元。案發後,藍某經公安機關電話傳喚到案,退賠網約車公司人民幣52020.41元,公司對其表示諒解。
法院審理後認為,被告人藍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因藍某係自首,且已賠償被害人損失並取得諒解,自願認罪認罰,予以從輕從寬處罰。
臨安區人民法院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藍某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1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