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付費內推:花11萬,在訪客室坐了一個月
花費上萬元人民幣,就可以買到一個金融行業實習機會,你敢去嗎?就歷來僧多肉少、競爭激烈的金融業實習而言,聽起來似乎很誘人。但中新經緯在調查中發現,有學生花了錢卻始終拿不到當初約定的心儀崗位,也有人連公司門都沒進去,甚至付款後就被拉黑。而那些成功被內推進去的學生,也存在被追責的風險。
動輒上萬元的付費內推,究竟是誰在背後收割“韭菜”?
花費11萬實習,連公司門都沒進去
實際上,付費內推並不算是新“騙局”,不過儘管多次遭媒體曝光,在電商平台輸入關鍵詞搜索仍然能看到眾多聲稱可內推的賣家。不僅如此,一些求職機構、留學生服務平台也將付費內推和職業培訓包裝成求職課出售。
小夏(化名)是一名應屆生,他向中新經緯分享了自己曾在Wall Street Tequila(下簡稱WST)購買職業培訓課程的經歷。合同顯示,WST為小夏提供兩項服務,一是求職信息及導師一對一諮詢服務,涉及職業規劃/個人評估、面試指導和模擬面試等項目,收費14000美元;二是直推實習項目,費用3000美元,按當時匯率6.74計算,合計約114580元人民幣,其中直推項目費用近兩萬元。
小夏購買的職業培訓產品合同內容來源:受訪者提供
小夏后經WST獲得上海某腰部券商研究所的實習,但實際情況卻和想像大相徑庭。入職當天,小夏被對接人安排在出電梯門的一個小房間,類似訪客室。儘管相距只有數米,但對接人告訴他,不允許進入公司辦公區域。
“那段實習每天被安排的事情跟工作並不搭邊,完成的報告也沒有得到過反饋或公開發表,我並沒有學到想要的東西。”提起那段經歷,小夏仍然印象深刻,沒有見到對接人之外的工作人員,沒有面試或簽訂合同等流程,“我只是和其他三位實習生在門外的那個小房間呆了一個月,從來沒有真正進入到他們公司”。
小天(化名)剛剛找到心儀工作,但在此之前他曾踩中過付費內推的“大坑”。小天原想購買教育機構中博的CFA/FRM培訓課,但在工作人員反复兜售下,最終購買了4萬多元人民幣的培訓課套餐,內含價值1萬餘元人民幣的求職服務。簽約時客服曾承諾無限次內推和至少一次保成功內推,選擇幾乎涵蓋市面上所有的金融機構。但之後,中博教育並未如約提供優質實習崗位。
小天回憶,每次溝通時,對方或是說“疫情期間正式崗位都有裁員,實習崗需求並不多”,或是提供質量較低的實習。經過為期8個月的“拉鋸戰”,對方最終給小天提供了某上市券商在成都辦事處的投行業務實習。
“我以為希望來了,但實地去面試時被告知實習生的工作就是每天打印東西、送東西,我當天就拒絕了。”小天再次找機構內推,但後來提供的崗位大多還是實訓、營業部、內資審計等“無需內推即可憑藉當前簡歷上崗的職位”。
以上並不是孤例,社交媒體上存在很多跟付費內推相關的“吐槽”。中新經緯以學生身份聯繫了網友提到的一家留學生服務平台——萬能班長。就券商實習崗,對方報價為實地實習在3.3萬元-3.8萬元人民幣區間;遠程實習在1萬元-3萬元人民幣,如果只做2個月即2.48萬元人民幣。另外一個求職機構愛思益報價與此相似,如果內推一個頭腰部券商研究所的實習,在1.5萬元-3萬元人民幣之間。
業內人士起底職業培訓機構套路
除了動輒上萬元人民幣的內推價格,多位受訪對像還表示,不僅推薦的實習“不靠譜”,捆綁在一起的職業培訓課也摻雜水分。
小雅(化名)曾在留學服務機構歐孚諮詢做過一段時間兼職,她向中新經緯揭示了機構的套路:一般會通過分享實習信息以及開宣講會的形式進行引流,利用話術製造焦慮,再以四五千英鎊的價格打包出售職業培訓課和實習內推,美其名曰背景提升,但實際上職業課程很水,至於海報上宣傳的職業導師也從來沒有在辦公室見過。
“加上我總共才三個人,但銷售一般只有在客戶線下簽約時才會到辦公室,平常不在。”小雅曾嘗試向領導提出一些發展建議,但對方無視,反而告訴她,填報申請、簡歷修改、輔導面試這些工作都可以同一個人換不同微信做。
小雅還提到,機構聲稱自己有網測原題和答案資源,實際是註冊虛假賬號在目標公司申請測試題,或者在某二手平台一百多英鎊購買再轉手標價兩三百英鎊出售。
小夏也逐漸意識到了背後的騙局,“他們的職業培訓課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大一的我快速認識行業,但我後來發現他們資源庫90%以上的資料都可以在求職論壇、百度、谷歌或者知乎等網站搜到,他們只是幫你做了一個整合工作。”
原以為從此和WST江湖不見,但後來對方工作人員在微信朋友圈了解到小夏將去某私募機構實習,於是提出支付薪酬請他去當行業導師。小夏覺得自己資歷尚淺,沒有資格就拒絕了,但這讓他開始懷疑,培訓課中的行業導師是否大多都是包裝出來的,本身可能只是實習經驗豐富的學長學姐。
部分費用流向實習單位內部人士口袋
值得關注的是,從學生這裡收取的高額費用並非全部歸中介機構所有,也有一部分流入了實習單位內部工作人員口袋中,這已是這條利益鏈上心照不宣的事實。
某上海投行的HR金竟(化名)就曾收到這樣一封尋求內推合作的郵件,“如果成功安排學生入職學習,可以每人/次給6000元的推薦費用。另外有大量線上實踐培訓,求職輔導類的需求可以合作,預計可以增加年收入40w到50w。”
金竟收到中介機構發來的合作郵件來源:受訪者供圖
金竟坦承,內推本身對一家公司來說是一種相對靠譜的招聘方式,如果機構主動向公司傳遞簡歷,HR代表用人方進行篩選、評判是比較普遍且相對正常的流程。但是,只要不亂借用公司名義做宣傳,機構是否會藉用該形式向學生收費,本身很少探究。
金竟還提到,付費內推多是實習生,從公司角度沒有必要花費較多成本進行背調,且背調多以形式為主。如果“裡應外合”式鑽空子,把付費內推冒充成一般內推,公司是比較難識別的。
當中新經緯諮詢是否能夠出具實習證明時,愛思益對接人表示遠程不行,但實地實習可以,“實地實習收費內推,保錄取,肯定是跟個人合作,個人高管收了錢幫我們搞定這件事”。
“內外勾結”下,付費學生成了待宰羔羊。但這份高收益背後是風險,甚至涉嫌違法。
律師、知名法律博主雷家茂對中新經緯表示,無須經過正常的考核程序或形式上過一遍考核流程即可入職,其實就是“走後門”。若公司內部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與中介機構“內外勾結”收取求職者的財物,並違規為求職者辦理入職手續的,則可能涉嫌受賄犯罪。若公司內部人員以非法佔有之目的,與中介公司“內外勾結”收取求職者的財物,並承諾可以為求職者辦理入職等的,但事後卻未履行的,則可能涉嫌詐騙犯罪。
雷家茂還提到,對於中介機構來說,如果實際提供的服務與約定不符則構成違約,學生可以要求中介支付違約金、退款等。如果明確是私下的“內外勾結”行為,合同本身無效,可以主張全部返還。
與此同時,購買內推實習的學生也面臨被追責的風險。多家券商曾公開表態,如果在背調中發現任何申請者與此類機構、個人達成類似“保過推薦”協議或所謂“考試材料”等文件的交易,將視情況採取取消其應聘資格、取消其錄用通知等措施,並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中新經緯就付費內推是否影響後續求職向愛思益對接人求證,對方雖直言支持背調,但也表示“遠程實習都是小黑工,不走人事,不建議申請實習證明,求職時不要用來申請本家公司,可能會影響內部員工被自查到”“求職面試就說自己是師哥師姐內推的就好了”。
中新經緯和愛思益對接人的聊天記錄
中介機構是否明確上述法律風險?內推實習的收費依據又有哪些?如何保證學生權益?中新經緯就這些問題向前述機構電話和郵箱發去採訪請求。但愛思益和萬能班長兩家機構拒絕接受媒體採訪,WST、中博教育兩家機構截至發稿並未給出回應。歐孚諮詢註冊地在英國,官網公示電話有誤,中新經緯通過微信聯繫到客服,但提及公司歸屬等問題對方立即拉黑,目前其官方微信公號介紹還保留“求職培訓”等字樣。
防止劣幣驅逐良幣
前券商從業者王大力經常在自媒體上揭黑付費內推,他告訴中新經緯,儘管這些付費內推機構已經“換皮”,但本質仍然是利用學生的求職焦慮收割韭菜,只是形式變得更加隱蔽,也更加容易令人接受。
“這種求職機構近年來越來越多,不用主動接觸,信息就會鋪天蓋地而來,有時候他們在學校舉辦宣講會,這種背書讓很多同學對其深信不疑。”小夏稱。
金竟則提到,一方面是由於學生從自身渠道獲取實習信息的渠道相對有限,外界又難以給到專業和全面的支持,使付費內推有了可趁之機。同時,行業約束不足,難見有效懲罰,“目前還是靠著職業道德來反對付費內推,我們期待日後法律法規能做出更明確、細化的判定和懲戒。”
中新經緯注意到,今年5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要“堅決防止和糾正性別、年齡、學歷等就業歧視,依法打擊’黑職介’、虛假招聘、售賣簡歷等違法犯罪活動,堅決治理付費實習、濫用試用期、拖欠試用期工資等違規行為”。
“如果不及時治理,不抵制這種不道德的行為,本來以專業能力、職業素養、奮斗等為基礎的行業會變成一個金錢開路的行業,同時也會傷害那些從正規渠道拿到機會的人,侵蝕就業公平。”王大力如是說。
金竟則指出,對於職前培訓,以及一部分以此類業務為主營的公司不應該“一棒子打死”。“我們應該承認這些機構或者個人還是真正傳遞了一些真實、有用的信息給受眾。以所謂的商業邏輯來說,其實是一種’知識付費’。但是應該給這類業務樹立一條紅線、制定一些規則,讓它向正確的、真正服務於促進學生就業的這樣一個方向發展。”(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