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什麼研發啊,有倒騰專利賺錢不?
1995 年,Pitney Bowes 狀告惠普公司侵權,最後惠普花了4 億美元破財消災。2006 年,黑莓支付6.12 億美元,與NTP 公司達成和解。2021 年,InterDigital 怒告OPPO、一加和Realme 等公司侵犯專利,並索取賠償。。。而在最近,蘋果公司又被一家名叫PanOptis 的公司伸手要70 億美元的票子。要是不肯破財,很可能會被趕出英國市場。
說實話,類似這種科技巨頭被一些名不見經傳的“ 小公司”打著專利的旗號,狂發律師函的例子,
差評君能一直舉,舉到B 站變質和倒閉的那一天,都不一定能說得完。
但說來你們可能不信,這些勝訴的“ 小公司”卻不生產任何的東西。
在科技的海洋裡,他們像是燒殺擄掠的海盜,就是“ 搶劫”大公司沒道理。
而且你說氣不氣,法律,還常常站在它們那邊兒。
大家好,我是差評君,今天我來教教你們,如何從大公司的口袋裡,“ 合法”地狂敲一筆錢。
其實啊,這類只負責佔專利的坑,卻又不拉屎投入生產的公司、機構或個人,被統稱為NPE( Non-Practicing Entities )( 非專利運營主體,或是專利經營實體)。
它們專門靠發律師函,到處敲竹槓,所以被稱作是“ 專利流氓”。
而且因為喜歡“ 打劫大公司”,也有人稱它們是“ 專利海盜”。
他們特別喜歡從經營狀況拉胯,或者是快要破產的公司手裡低價收購專利。
就拿前面被蘋果欽點為“ 專利流氓”的PanOptis 舉個例子啊。
它們就從松下、愛立信等沒落貴族手上,拿到了成百上千個專利的授權或所有權。
在瘋狂買買買之後,卻不進行任何產品生產,靠手上的專利“ 碰瓷”大公司賺錢。
“ 嗚嗚嗚,我的專利被侵犯了,他們賺得100 億裡面,至少有70 億是我的功勞吧~ 賠錢!”
而除了蘋果之外,像是微軟和華為,也都與PanOptis 對簿過公堂。
要求賠償的金額從幾千萬到上億不等。
但俗話說得好,不怕“ 流氓”會打架,就怕“ 流氓”有文化……
之所以被稱作是“ 專利流氓”,更主要是的是因為他們的“ 碰瓷策略”。
在出手的時機上,除了養肥了再殺之外,他們常常會選擇在公司上市、新品發售等等關鍵時間點,怒寄律師函。
畢竟這時候的一紙訴訟,很可能會讓公司推遲上市,或者影響新品的銷量。在這種關鍵時刻啊,公司妥協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而有75% 的實體企業IPO 前夕訴訟,都是由這些NPE 發起的。
除了巧,他們還講究一個“ 猛”字,也就是在短時間內,對一家公司發很多張律師函。
像是前年的WSOU Investment,就分別對華為和中興,發起了十多起單獨的專利訴訟。
還有一家名叫高智公司的“ NPE ”更誇張,據說他手上有2000 多家持有專利的空殼公司。
這些公司就像是肉雞傀儡一樣,短時間內猛告一家公司。
看似是某某公司惹了一堆人,結果一查,都是大Boss 高智在搗鬼。
最後,他們再把訴訟拓展到全球各地,而且常常會以禁令威脅。
像是PanOptis 就提出要把蘋果踢出英國市場,康文森就把華為分別告上了德國和英國,當然也是以禁令相逼。
而這些NPE 們厲害就厲害在,這一系列操作,在目前的法律下,不少是合法合規的。
人家花真金白銀買了專利,也確確實實擁有這些專利的經營權。
可能很多人想不到,一部智能手機里大概有45 萬項專利,不少專利成為了標準還互相交叉。
差評君舉個不嚴謹的例子啊,差評君在芯片製造上有專利,但小黑胖又在差評君專利的基礎上,有辦法讓芯片性能提高925 倍,於是黑胖也去申請了個改進版專利。而世超又在黑胖的基礎上整了個專利……
現實中的專利套娃可比我說的還要復雜。一個簡單零件背後,可能就有十家公司的專利,而這十家公司之間又互相有專利糾紛。
所以要完完全全理清專利再造手機幾乎不可能;或者完全獨立自主,重新造輪子更是天方夜譚。
所以在NPE 們的死纏爛打下,選擇剛下去,一些案子大廠們還真不一定能贏。就算贏了,也已經消耗量不少時間和金錢後的猴年馬月了。
因此絕大多數的案件,最後大部分都會以和解收尾。
黑莓就曾花了6 億美元,和專利公司NTP 達成了和解;三星也曾花費7800 萬美元,和愛爾蘭專利公司Solas 達成和解……
坐收買路財的生意,你說賺不賺?
看到這兒,相信已經會有差友自動帶入了科技公司們的角色,大罵起來那些NPE 不要臉。
畢竟它們揮舞著法律的大棒,自己又不生產東西,靠著倒騰專利碰瓷獲取暴利,不是很地道。
但實際上,差評君覺得併不能把話說得太絕,嚴謹地說, NPE 並不能完全和“ 專利流氓”畫上等號。
一些大學和研究機構、個人發明者等等,手上可能有專利,不是不想,是真的沒能力投入生產啊……但他們也會被劃分到NPE 裡面。
剩下的NPE 專利運營公司裡,還分運營型、防禦型,投機型等等……
他們有點像是天使和惡魔的結合體。
一邊在揮舞著利刃收割資本,一邊也不斷刺激這一市場。
大夥們可能想不到,一些公司其實會主動把手上的專利,拱手授權給這些NPE 們……這些NPE 們本質就是乾著專利代運營的活。
因為這樣就能讓NPE 們幫自己“ 維權”,從中分得一杯羹。
就像視頻開頭提到了PanOptis 和愛立信那樣,愛立信負責專利,PanOptis 負責代打。
最後的分成,最高能到三七分賬,愛立信拿七成。
雞賊的愛立信還把專利組合,分拆成了許多個許可包,分別許可給不同的NPE ,讓他們分頭收錢。
這時的NPE 們就像是個幫收錢的二房東,代收專利費。
而前面提到了高智公司,則又乾起過投資人的活,因為他們還默默投資了不少的科研機構和學者。
最後整出的專利,高智會高價收,有路子的他們再高價賣出,或者發律師函去“ 碰瓷”,總之想辦法讓這些專利商業化獲利。
都說高手在民間,這些NPE 們,就這樣扮演起了天使投資人,扶植了不少草根和來自民間的專利。
但其實這還只是第一層,有些NPE 直接來了一波另闢蹊徑,玩起了“ 殺毒軟件”的模式,這也就是傳說中的防禦型NPE。
“ 你們這些大公司怕不就是專利流氓碰瓷嗎,我手上也有很多專利,要不你們給我交一筆保護費,我保你們平安吧!”
一家名叫AST 的專利公司,幹的就是這活兒,包括Google、微軟、豐田,福特等等大公司都是它的會員。
手上擁有十多萬項專利的它,承諾絕不碰瓷,幹的就是大公司專利防火牆的工作。
而在一些科技公司開展新業務的時候,還會主動聯繫這些防禦型NPE ,讓他們先去收購一些未來可能會來碰瓷的專利,防範一波未然。
另外,有些NPE 公司甚至還有專利團購服務。
微軟、Google、蘋果可能都需要同一個專利,他們可以各出一份份子錢,讓NPE 買入相關專利,然後大家共享。
在很多情況下,一家NPE 公司,可能同時干著碰瓷、扶植草根專利、專利防火牆、專利團購平台等等的工作……
他們可以同時是海盜、是投資人、是殺毒軟件、是皮條客、是專利中介……。
所以簡單的一句“ 流氓”或者“ 天使”,還真挺難形容這個複雜的市場的。
但差評君覺得,歸根結底啊,這NPE 的最後目的,還是為了靠專利賺錢。
就像上面講得各種操作,越來越多的專利漸漸聚集到了那些NPE 的手中,一個個專利壟斷巨頭靠著買入和發函就能日進斗金。
像是NPE 圈子裡巨頭之一的InterDigital ,光是蘋果、三星和華為三家公司,在2020 就分別付給了它1.1 億美元、7850 萬美元和5210 萬美元的專利許可費。
目前的學術界也都覺得,這些NPE 是帶來了些許的資本和活力,但是呢,他們的本質還是在利用專利制度,壓榨著現有專利的剩餘價值。
只有運用起來了的專利,才有它的現實意義。只盯著專利本身的某些NPE 們,多少有些殺雞取卵的感覺了,他們硬生生地用資本,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開啟了收費站,收起了買路財。
專利呢,本身也變成了一個不斷內耗的遊戲,就像歌姬雷軍就曾說過,現在的專利就像是在挖坑佔坑,真正有價值的並不多,甚至某種程度上變成了先進入市場者,利用遊戲規則對後來者設立的技術創新阻礙。
怎麼往前走不考慮,反正先把後來者的路給堵上吧。
所以如何在保持資本活力,和預防壟斷之間取得一個平衡,和兼顧專利保護與創新,是目前最大的難題。
最後呢,差評君還想講個初代專利流氓,愛迪生的故事做結尾。
是的,你們沒有聽錯,就是那個有“ 發明大王”之稱的托馬斯·愛迪生。
大概上世紀初,手握電影攝影機相關專利的愛迪生,就找來電影發行商,還有像是柯達這樣的膠卷廠,組成了一個名叫MPPC 的電影專利公司。
這或許就是初代NPE 吧。
他們會找來打手,以保護專利為名,監視是不是有電影公司不聽話,用了未經授權設備。一旦發現,膠圈直接給你燒成灰揚嘍。
據說在眼線們的監視之下,連導演晚上喝酒時配了啥菜,愛迪生們都瞭如指掌。
而這還只是拍攝環節,電影院裡的放映機、膠片等等都不能侵犯MPPC 的專利,為此,電影院還得每個星期上交專利授權費。
可以說MPPC 直接壟斷了電影從拍攝到放映的全過程。
忍無可忍的電影人們,為了躲避愛迪生的壟斷和技術圍剿,只好往美國的西海岸逃。
而方便“ 走私”未經授權拍攝設備、又遠離愛迪生勢力的好萊塢,就這樣成了電影人的天堂。
最後愛迪生的MPPC 被判壟斷,那些“ 專利流氓”的行為不再受法律支持。
得到了法律的保護,更加自由和有活力的好萊塢,也從此蓬勃發展。
之後好萊塢也成為了美國,乃至全世界的電影聖地。
當然,專利的保護,絕對是必要的。
但當所謂的專利制度,成為少數碰瓷者和專利流氓的搖錢樹時,成為技術進步的絆腳石時,或許,就是時候來些變化了。
搞什麼研發、造什麼產品啊?能有靠資本運作、收購專利碰瓷賺錢容易不?
而現在的我們,可能就正處於新時代的“ MPPC ”壟斷之下。
至少在差評君看來,如今的科技圈,仍在等待著專利制度的更新和改變,期待著屬於它們的好萊塢出現。
來源: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