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10分鐘充電98% 這家公司的3D結構矽基電池到底是啥技術?
矽負極鋰電池迎來一則最新進展:美國電池製造商Enovix,在一塊0.27Ah 的矽負極動力電池單元上,成功實現0-80% 充電只用5.2 分鐘;0-98% 充電在10 分鐘以下的6C 快充。比美國先進電池聯盟(USABC)目前快充目標減少近2/3。
而且,這個數據還是在保證電池壽命的前提下實現的,官方循環壽命數據:
1000 次循環後電池容量還能保持在93%,而目前主流的三元鋰電池1000 次循環後,容量只能剩下80% 左右。
在理論上證明了矽負極鋰電池,快充和電池循環兼得的可行性。而這背後的技術,正是Enovix 的看家專利:3D Silicon 電池結構。
兼顧使用壽命和速度,如何做到?
Enovix 在官方的新聞稿中給出2 大關鍵信息:
矽負極材料,以及Enovix 的獨家專利:3D Silicon 電池結構。
先說矽負極材料。
眾所周知的是,相比目前主流的石墨負極材料,矽基負極材料有2 大優勢:
首先,單位容量高,數據顯示,採用矽作為負極材料的鋰電池,理論容量可以達到4200mAh / g,相比之下,目前主流的鋰電池單位容量則為365mAh / g,兩者差距在10 倍以上。
用“電池容量= 單位能量密度× 體積/ 質量”的公式簡單推導,意味著矽基電池的能量密度也可以達到石墨負極材料的10 倍以上。
其次,也是經濟和環境方面的優勢,矽材料在地球的礦物儲量中極為豐富,而且本身對環境更為友好。
最後,石墨負極鋰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會因為鋰電鍍過程而形成枝晶,從而可能穿透隔膜引起短路等安全問題,這也是影響鋰電池充電速度的重要因素,而矽元素則可以抑制枝晶的生長,從而在充電速度上形成優勢。
基於以上優勢,矽負極電池也被看作未來鋰電池的發展方向。
“未來”,代表趨勢,也代表還有未解決的問題,具體到矽負極電池而言,想要成功在電動車領域商業化,還要掃除1 個最重要的障礙:
首先,充電膨脹問題,數據顯示,矽嵌鋰形成矽鋰合金化合物的過程中,體積膨脹可以達到300%-400%,遠遠高於石墨負極材料電池。
這種特性有2 個隱患:矽負極電池在充電過程中會導致矽材料和導電劑脫離,導電性降低,結果是電池容量快速衰減,降低循環壽命;
巨大的膨脹變化會使電極膜變大開裂,最終使活性材料從集流體上脫落,導致電池內阻增加,發熱量加大,帶來嚴重的電池安全問題。
所以綜合來看,矽負極材料優勢很明顯,電池容量和能量密度有巨大優勢,但劣勢同樣明顯:壽命短。
這兩個問題,從當下純電動車動力電池的需求角度看,幾乎就是原罪。Enovix 如何解決?
這裡就要講到第二個關鍵點:3D Silicon 電池結構。
先說傳統的纏繞式電池結構,是將電池正負極以及隔膜疊加起來,然後像捲紙一樣捲起來,差不多就是下面的樣子:
傳統結構的缺點在於,為了避免電池內部出現短路,一般會將隔膜做的比正負極更寬,浪費了儲能的空間。
而3D Silicon 電池結構,是這樣的:
根據官方信息,這種結構設計參考了芯片的製造工藝。
具體來看,就是用一塊1 毫米厚的矽片來做電池,用光刻的方式在矽片上製造凹槽,然後在凹槽中用電鍍的方式鍍上電池的導電層,然後在凹槽中再填充正極材料和隔膜。
官方數據顯示,這種結構,能將儲能物質的空間利用率提升至75%,可以在單位容量上減小電池體積。
除了容積的提升,這種電池結構更大的優勢在於,在保證高能量密度和快充速率的基礎上,提升了矽負極電池的循環次數和使用安全。
而這方面,Enovix 並未透露,但我們在查閱Enovix 相關的論文和專利時,發現了2 個關鍵點:
一方面,是微觀層面,3D Silicon 電池在矽板上蝕刻凹槽的時候,會提前為矽負極預埋空隙,用於解決矽嵌鋰過程中膨脹可以內部消化,而不至於擠壓電池空間,形成短路。
另一方面,3D Silicon 電池還用到了一種叫做BrakeFlow 的技術,來抑制電池在發生短路的情況下熱失控。
具體來說,就是在多個電池板疊加的情況下,在連接每個單元的母線設定一個固定的電阻,這樣在內部短路的情況下,就可以通過BrakeFlow 調節通過短路處的電流,限制讓短路區域過熱出現熱失控的情況。
但這個BrakeFlow 的發生機制和背後原理,Enovix 官方並未透露。
最後一個問題,基於矽負極材料和獨特的電池結構設計,矽負極電池具體表現怎麼樣?
Enovix 放出了實驗結果:
基於一塊0.27Ah 的電池單元,在4.2–2.5V 電壓,6C 充電倍率(電池容量的6 倍)的情況下,實現了0-80% 充電時間5.2 分鐘,98% 電量以上的充電時間保持在10 分鐘以內。
同時,能夠在1000 次以上循環充電後,依然保持93% 的電池容量,性能遠遠高於目前主流三元鋰電池1000 次循環後容量80% 左右的數據。
當然,這只是在0.27Ah 小電池單元上實現的實驗數據,最終能否成功商業化,還是個未知數。
不過從官方的業務中可以看出,採用同樣結構的矽負極鋰電池,已經在3C 消費領域得到商業應用,據悉其產品能量密度可以達到900Wh / L。
而根據Enovix 此前的規劃,進軍電動車動力電池領域,定在了2023-2024 年。
Enovix 是誰?
說完技術,背後的Enovix 需要關注和起底。
官方信息顯示,Enovix 是一家美國電池製造商,成立於2007 年,總部位於加州。核心創始團隊有3 人,有意思的是,這3 人在創立Enovix 之前,沒有一個人的背景與電池有關,反倒是供職於同一家公司:
FormFactor,一家半導體產品的製造商。
現在也能夠理解,Enovix 為什麼會用造芯片的思路造電池了吧。
其中,聯合創始人兼CEO 哈羅德-拉斯特(Harrold Rust),曾在斯坦福大學獲得機械工程碩士學位,是Enovix 的商業掌舵人,在FormFactor 之前,曾在IBM 供職,領導IBM 在亞洲、中美洲和歐洲的全球磁盤驅動頭業務的財務計劃責任。
聯合創始人兼CTO 阿肖克-拉希里(Ashok Lahiri),是Enovix 的技術核心,Enovix 3D 電池結構相關的大多數專利,都有他的參與。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拉希里在FormFactor 供職期間,主要的任務,就是優化芯片矽基板的結構,這也為其後來開發3D 電池結構打下基礎。
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穆拉里-拉馬蘇布拉姆尼安(Murali Ramasubramanian),曾經在FormFactor 負責新材料和結構的研究開發,曾經主導了FormFactor 半導體晶圓測試的三維MEMS 接觸技術研發。
商業模式方面,Enovix 在電池領域最先打入的賽道是小型電子設備,包括可穿戴設備以及3C 消費電子等。
而以可穿戴設備作為突破點的原因,據官方招股書披露,是基於成本的考量,可穿戴設備行業對電池成本不那麼敏感,但對於能量密度要求更高,這也契合矽負極電池的優勢。
截止到目前,Enovix 成品電池的能量密度已經可以達到900Wh / L,同時已經通過深度循環500 次的測試。
對於後續的規劃,因為消費類電子的市場規模遠不足電動車市場,Enovix 計劃通過3D 電池結構技術,在2023=2024 年進入動力電池領域,目前已經在相關業務上與三菱汽車達到合作。
融資進展上,截止到2020 年初,Enovix 已經進行了6 輪累計近2 億美元的融資:
2007 年3 月,A 輪融資230 萬美元,投資方為DCM Ventures;
2008 年9 月,B 輪融資1200 萬美元,投資方為Trinity Ventures;
2012 年3 月,C 輪融資1500 萬美元,投資方為DCM Ventures 和Sofinnova Investments;
2016 年4 月,D 輪融資1 億美元,由英特爾領投,Qualcomm,Cypress 賽普拉斯半導體跟投;
2018 年8 月,獲得1700 萬美元風投資金,投資方不詳;
2020 年3 月,獲得E 輪融資4500 萬美元,由賽普拉斯半導體創始人T・J・Rodgers 個人投資。
從投資人來看,Enovix 有英特爾這樣的巨頭,也有賽普拉斯這樣的半導體公司,但唯獨沒有主機廠的投資。
2021 年2 月,Enovix 通過SPAC 合併借殼上市,融資金額4.05 億美元,估值11 億美元。截止到上週五,Enovix 股價報11.12 美元/ 股,市值達到17.44 億美元。
國內矽負極電池有啥進展?
目光再說回國內,矽負極電池研發,現在什麼景象?
就目前來說,矽負極電池已經成為電池製造商和主機廠重點發力的領域,但從技術路線來說,國內主要是在材料進行突破,而不是電池結構。
以廣汽的海綿矽負極片電池技術為代表,分別是在電極材料、粘合劑和修復技術上入手,具體來看:
首先是通過納米複合矽技術,將矽材料控制在納米尺度,並在表面覆蓋保護層用以控制微觀狀態,同時避免矽元素與電解液的直接接觸,從而控制充放電過程中的體積膨脹。
其次是在極片連接上採用具有自修復功能的粘合劑技術,讓破損的矽負極可以在膨脹收縮過程中得以自我修補,保證電極結構穩定性。
最後是梯度複合塗佈技術,通過矽負極極片活性組分與非活性緩衝組分的梯度分佈設計,大幅提升了活性層與集流體的結合力,改善了負極極片本體的結構穩定性。
除此之外,商業化方面,則是以貝特瑞、國軒高科等電池產業鏈玩家走在前面。
其中貝特瑞已經在2013 年實現矽負極材料的商業化,是國內最早量產矽負極材料的企業之一,就在不久前,貝特瑞還在深圳投資建設了年產4 萬噸的矽負極材料生產線。
國軒高科則是在2016 年投建5000 噸矽基材料項目,並在去年年初發布210Wh/kg軟包磷酸鐵鋰電芯,宣布首次在磷酸鐵鋰化學體系中成功應用矽負極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