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首個已知的恐龍“肚臍”化石
在恐龍的圖畫或效果圖中,我們通常不會看到這些野獸有類似人類的肚臍。然而,爬行動物確實有一個相當於肚臍的東西,科學家最近發現了第一個已知的恐龍“肚臍”化石的例子。
在人和其他哺乳動物中,肚臍是留在臍帶與胎兒身體連接處的疤痕。儘管恐龍胚胎本身並沒有連接到臍帶上,但它們通過一個類似縫隙的腹部開口直接連接到它們的蛋的卵黃囊。這條縫隙產生了一條細長的“臍帶疤痕”,這條疤痕在它們的一生中一直留在它們的腹部區域。
利用一種被稱為激光刺激熒光(LSF)成像的相對較新的技術,一個國際古生物學家小組現在已經在一個被稱為鸚鵡嘴龍的1.3億年前的恐龍皮膚化石上發現了這樣一個疤痕。這種2米(6.6英尺)長的食草動物生活在現在的中國,在白堊紀時期。
這個特殊的標本在2002年出土,此後一直在德國的森肯貝格自然歷史博物館展出。然而,直到現在,它的“肚臍”部分還沒有被注意到。
香港中文大學的Michael Pittman博士說:“利用LSF成像,我們在鸚鵡嘴龍標本中發現了環繞著長長的臍部疤痕的獨特的鱗片,與某些活著的蜥蜴和鱷魚相似。我們稱這種疤痕為肚臍,它在人類中比較小。這個標本是第一個保存有肚臍的恐龍化石,這是因為它的保存狀態特殊。”
關於這項研究的論文最近發表在《BMC生物學》雜誌上。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阿根廷聖米格爾-德-圖庫曼的Unidad Ejecutora Lillo和位於亞利桑那州的科學促進基金會的科學家們也參與了這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