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的統一充電接口蘋果告別“躺賺時代”?
經過十年的商討,歐盟的統一充電接口問題終於迎來了終章。布魯塞爾當地時間6月7日,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一致同意,在歐盟境內售賣的所有移動電子產品在2024年秋季以後都必須使用USB Type-C接口作為通用充電端口。
歐盟委員會方面表示,“這是為了減少電子垃圾和方便消費者做出的一次嘗試。”根據他們的測算,此舉將為歐洲地區的消費者每年節省超過2.5億歐元的支出,並每年減少1.1萬噸的電子垃圾。
對於早已完成Type-C普及的Android廠商而言,這項法規無關痛癢,但蘋果將不得不面對在歐洲地區取消過去十年堅持使用的Lightning接口。
蘋果此前曾多次抗議這項法規的實施,“我們仍擔心,只允許一種類型的充電器會扼殺創新,而不是激勵創新,這反過來會損害歐洲和世界各地消費者的利益。”
這裡面有一個十分弔詭的邏輯:在iPhone 12系列取消充電頭時,蘋果給出的解釋是有利於環保,可當歐盟提出為了環保統一充電端口時,蘋果又認為這阻礙了創新……
即使按照蘋果的邏輯去解釋這個問題,但自家的Lightning接口過去十年根本就沒有任何創新。歸根結底,在充電端口這個問題上,蘋果恐怕嘴裡念著環保,心裡想的還是生意。
Lighting背後的生意經
USB Type-C和Lighting在性能上孰優孰劣,這幾乎是一個沒有爭議的話題。
在Lightning問世的2012年,這款能夠實現正反盲插的接口還算是較為領先,但它的問題在於升級潛力非常有限。相比之下,兩年後推出的USB Type-C在歷經USB 3.1-USB 4.0標準多代升級後,目前已經支持40GBbps的傳輸速率,在USB PD 3.1快充協議生效後,其最高充電功率也從早先的100W升級至240W。
蘋果不了解USB Type-C的技術優勢嗎?他們太清楚了。
“我們為iPad Air帶來了一個眾所期待的功能’USB Type-C’,它可以將數據傳輸速度提高到每秒5千兆位,比上一代Air的傳輸速度快了十倍。”這是蘋果在iPad Air4發布會上對Type-C接口的講解詞。
但對於蘋果而言,清楚差距並不代表必須要改進,因為Lighting接口關聯著的是蘋果高達數十億美元的Mfi項目。
Mfi(Made for iPhone/ iPod /iPad)是蘋果針對第三方配件廠商的授權項目,這個項目早在iPhone 5時代就已經開始實施,在Lightning數據線上內置一塊芯片起到識別作用,如果使用沒有通過Mfi認證的第三方數據線,那麼手機在連接後就先彈出警告提示,表明該配件不兼容本機。
蘋果通過這一項目幾乎實現了對第三方配件廠的“無差別收割”。
不同於APP store向開發者直接抽取的“蘋果稅”,蘋果向申請Mfi認證的廠家收取的更多是“成本費用”,比如根據《每日經濟新聞》的報導,蘋果會向申請廠家收取超過2000美元的認證費,如果認證沒有通過,這筆費用不會退還而且廠商還得再次申報認證。
當然,相比於前面的一次性費用,真正的成本大頭是Lightning芯片,蘋果規定這枚芯片必須向指定IT元件經銷商安富利採購,每塊芯片的進價是2.1美元,這已經超過了數據線本身的線材成本,再加關稅、人工等額外成本,每條得到授權的Lighting數據線在成本上就要比普通數據線高出20元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這還是在蘋果改用C52芯片後,配件成本略有降低,最初一代C10芯片的單枚成本高達2.98美元。
由於蘋果始終沒有公佈過Mfi項目的營收情況,再加上第三方配套廠商魚龍混雜,很難直接估算出Mfi究竟為蘋果貢獻了多少利潤,但從近兩年國內第三方廠商在全球市場的增速來看,這一市場的規模不容小覷。
比如在iPhone 12發佈時,蘋果一改USB A—Lighting接口,轉用USB C—Lighting接口,國內的安克創新看準時機,成為全球首家獲得這款數據線Mfi認證的廠商,又憑藉相對低廉的售價,安克創新後續在北美地區的iPhone數據線/充電頭銷量僅次於蘋果。
安克創新財報顯示,2021年該公司在北美地區共實現63.41億人民幣的收入,旗下充電業務貢獻了44%的營收佔比,其中大部分都是經蘋果Mfi授權的相關產品,這還只是一家公司,蘋果這個項目的賺錢能力可見一斑。
需要說明的是,蘋果的Mfi認證絕不局限於Lightning數據線一項,蘋果在其官網上列舉了Mfi項目支持的列表,其中包括車載播放、音頻配件模塊、Magsafe充電器模塊、閃電模擬耳機模塊等等。
或許有人會說,蘋果作為一家年收入超過3000億美元的公司,不會過分糾結這幾十億美元的市場。
可即使蘋果不屑於這部分收入,但它一定會在乎生態鏈掌控權的問題。不同於USB Type-C的開源生態,蘋果自iPhone初代機的30針Dock接口到Lightning接口,素來秉承著封閉生態的理念,如果加入Type-C協議,這意味著任何一家手機產商或是第三方廠商都可以接入蘋果的端口,這恐怕是蘋果所無法容忍的。
可問題是,即使歐盟不推出法案規範充電接口,蘋果的Lighting接口就能高枕無憂嗎?
後Lightning時代,蘋果做無孔手機?
除了影響Mfi項目的營收外,歐盟強推的充電接口標準可能還會引起一系列的關聯效應。
其中的關鍵問題是,蘋果會不會在其他地區繼續沿用Lightning接口?目前看來,這麼做是存在風險的。
首先,Lighting接口和Type-C接口的尺寸並不一致,如果蘋果沿用兩種接口意味著未來發布的每一款單品都要設計兩套不同的模具,這對素來強調品控的蘋果而言可能性並不大。
其次,即使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統一充電接口的呼聲也甚囂塵上。
今年年初,網易CEO丁磊就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提交了“統一充電接口”的提案,並得到了工信部的回复,“大力推進充電接口、技術融合,有利於減少電子垃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下一步工信部將繼續推進國家標準制訂,促進充電接口及技術融合統一,著力推動消費電子產業高質量發展。”
而在此之前,國內多家手機廠商已經開始討論通用快充協議,以解決目前市場上各廠商快充無法兼容的問題,包括華為、小米、OPPO、vivo在內的多家廠商還成立了“廣東省快充行業協會”。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在國內充電接口乃至充電協議的融合必然是大勢所趨。
而適應這一趨勢的前提是,手機廠商至少得支持現在業內通用的Type-C標準。
即使不考慮政策與市場風向的變化,單論Lighting這個接口來說,它也的確無法適應當下智能手機發展需要,甚至連自家iPhone的需求都無法滿足。
舉個例子,在iPhone 12 Pro這一代機型上,iPhone就已經支持4K ProRes無損視頻錄製了,但在該格式下,一部十分鐘的短視頻就會產生數GB的容量,以Lighting接口的傳輸速度,根本無法滿足短時間內大容量文件的傳輸需求。
形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蘋果Lightning接口在設計上基本就沒有可拓展的冗餘空間。
下圖是lighting接口和Type-C接口的對比: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Lightning的8針接口只有一條用於電流輸送,最大電流也不會超過3.3A,4條數據傳輸線最高也只能實現480Mbps的傳輸速度,這些設計上的缺陷都不是後期優化可以解決的。
蘋果當然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但這家公司還不願完全委身於USB-IF——這個由2000多家企業共有的第三方協議。
因此,蘋果希望能夠在淘汰Lightning接口的同時,繞過行業內普遍使用的Type-C協議,繼續維持自身對於閉源生態的掌控。目前看來,蘋果很可能通過打造“無孔手機”來實現這一路徑,即直接取消充電插口實現手機無孔化。
這並不是天方夜譚的猜測,蘋果是最早取消3.5mm耳機孔的廠商,也是最早加入eSIM的廠商,如果說前者是為了推出AirPods做出的取捨,那麼率先加入eSIM恐怕就只能用取消SIM卡槽來解釋了。
對於蘋果來說,這麼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無孔版iPhone”將使各種MagSafe無線充電配件成為剛需,到時候蘋果可以更加正大光明地借助環保話題來賣配件。
不過,考慮到目前Magsafe系列產品目前相對羸弱的傳輸功率,以及用戶比較顧慮的隱私安全問題,蘋果如果真的推行“無孔手機”,消費者能否接受還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