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蜂鳥難以在氣候變暖的情況下向低氧的高海拔地區遷移求生
隨著海拔的上升,空氣會變得更加寒冷和稀薄。對於想要在氧氣較少的情況下努力保持體溫的生物來說,這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了解在海拔約2800 米(9200 英尺)的環境中宜居的安娜蜂鳥(Calypte anna)對溫度與氧含量變化的生理反應,美國康涅狄格大學的Austin Spence 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Morgan Gingley,剛剛在《實驗生物學》期刊上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
(圖自:Robert McMorran / Wikipedia)
研究期間,他們先是從海拔10 米(33 英尺)的加州薩克拉門托,將一批蜂鳥引誘到網兜中。中途攜手美國洪堡州立大學的Hannah LeWinter,將之運送到了位於加州西部1215 米(4000 英尺)的一處鳥舍。
經過幾天適應,科學家們設置了一個小漏斗、以觀察蜂鳥在啜飲美味的糖漿時(懸停於空中)的氧氣消耗量(代謝率)。
期間Spence 和LeWinter 還測量了蜂鳥在夜間休息時的二氧化碳呼出量(衡量新陳代謝的又一項指標)—— 這種小生物可在行動變得遲鈍時轉入“迷你冬眠”狀態以降低其新陳代謝,從而在睡眠時保存能量。
接著倆人又將這批蜂鳥重新安置到了附近的一個研究站—— 位於空氣更加寒冷(約5 ℃)、氧氣更加稀薄(減少約39%)的加州巴克羅夫特山峰(3800 米/12500 英尺)附近。
之後四天,研究人員重新測量了蜂鳥在盤旋時的新城代謝率、及其在休眠時的頻率與深度。
結果發現,蜂鳥難以在空中懸停, 在此海拔高度上的新陳代謝率降低了37%、且在除夜間外的大部分時間裡都變得遲鈍以保存能量—— 意味著它們難以再遷移到更高海拔的環境。
再結合其它鳥類從低海拔遷移到高海拔場景下的表現, 總的研究結果表明,較低的低壓和氧含量,都會對它們的活動造成嚴峻的挑戰。
除了懸停時更顯掙扎,這些蜂鳥還降低了它們的新陳代謝率、並在夜間休息的更長時間內保持麻木狀態—— 在寒冷的高海拔夜晚有超過87.5% 的時間處於麻木狀態。
此外該團隊試圖通過解剖學研究,以確定來自高海拔的鳥類是否擁有更大的肺部來彌補缺氧環境,結果並非如此—— 事實上,這些鳥類擁有更強大的心臟,來提供其身體所需的氧氣。
最後,Spence 總結道:“研究表明,對於蜂鳥來說,較低的氣壓和氧含量或是難以克服的挑戰。在氣候變化迫使其尋找更宜居的環境時,它們或不得不向北移動以尋找更涼爽舒適的氣候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