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之父”離職,華為跨過生死線了麼?
近日,被譽為“鴻蒙之父”的王成錄被曝已從華為離職。5月23日,王成錄的個人微博顯示已經取消了華為公司認證。而天眼查數據顯示,王成錄已經成為深圳開鴻數字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深開鴻”)核心團隊的唯一成員,其個人簡介中的一段話做了解釋:“2022年5月,曾主導鴻蒙系統開發的王成錄博士離開華為,下一站為深圳開鴻數字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深開鴻) 。”
公開信息顯示,深開鴻成立於2021年8月26日,並於今年1月份完成了天使輪融資。天眼查的股權穿透顯示,深開鴻的背後股東包括華為、中軟和中投等機構,實際控制人是中軟國際CEO陳宇紅。
在華為眾多的業務部門負責人中,王成錄的存在感並不算突出,但與之相對應的是,除了當下最受關注的鴻蒙系統外,他還曾主導方舟編譯器、EMUI的研發,可以說王成錄的職業履歷貫穿了華為消費者軟件部門的整個發展歷程。
如今這位元老級人物的離職難免引發外界的討論,尤其是在Harmony OS 3.0延期後,外界更加關心這一系統是否會由此產生變數。
不過,這場人事變動雖然看似突然,但其實早有徵兆。去年10月22日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王成錄最後一次公開露面,彼時他的職位已經變為華為AI與智慧全場景業務部總裁,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則由龔體接任。
而離開華為的王成錄也並未遠離鴻蒙,多方消息顯示,他的下一站將加盟深圳開鴻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繼續主持OpenHarmony的開發工作。
自2019年華為開發者大會上亮相,鴻蒙就承載了外界太多的期待與質疑。在手機業務受挫後,鴻蒙不僅承擔了過渡期留住用戶的重任,更是擔負起了華為面向IoT的戰略重任。
去年3月份,王成錄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2021年最重要的任務是“讓鴻蒙生態的市場份額達到16%,生態繁榮的分水嶺這道坎,一定要跨過去。”
那麼,王成錄離開之際,鴻蒙跨過了那條生死線了麼?
一年跨越生死線
華為消費者業務AI 與全場景業務部副總裁楊海松此前曾在採訪中表示:“鴻蒙系統要做的就是用1 年的時間,走完別人5 年走的路。”
如今看來,王成錄做到了。
由於芯片斷供、Google移動服務套件停用等問題,華為手機的出貨量自2020年起遭遇斷崖式的下跌。而此前定位於“未來物聯網接口”的鴻蒙系統也在2020年倉促上馬,從IoT設備端迅速向手機端拓展。
鴻蒙系統的任務只有一個:在出貨量大規模縮減的情況下,保證用戶不再流失。
這一時期王成錄團隊的進展堪稱神速。2020年9月,華為在開發者大會上發布HarmonyOS 2.0操作系統的預覽版,3個月後發布開發者Beta版本。
去年6月2日,HarmonyOS 2正式上線,這意味著搭載HarmonyOS的手機已經成為面向市場的正式產品。
從HarmonyOS 1.0到正式版的HarmonyOS 2,王成錄團隊需要解決許多問題。與一般手機操作系統不同,鴻蒙首先是面向IoT的操作系統,它的首要目標是用一套系統滿足各種硬件設備。
而到HarmonyOS 2正式版發佈時,鴻蒙系統已經具備了作為手機系統和IoT連接中心的基本框架。
比如多種設備之間通過HarmonyOS 2實現基於分佈式軟總線、分佈式設備虛擬化的硬件互助、資源共享,在應用和設備的開發層面實現一次開發、多端部署的同時,支持多種終端設備按需求彈性部署,並能夠適配不同類別的硬件資源和功能需求。
在HarmonyOS 2.0發布後,華為在短時間內向各移動終端推送正式版升級。截至2021年12月,華為旗下支持鴻蒙系統的移動設備已多達141款。
“如果老用戶升級到鴻蒙後,體驗非常好,他可能會留下來。只要這兩年時間搶下來,我們的硬件可能就回來了。” 王成錄和他的團隊所作的就是讓華為在解決硬件問題之前,仍具備搭建一個完成生態的能力,這是王成錄給華為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
在完成HarmonyOS 2的迭代工作後,華為還需要在短時間內為這個新生的系統吸納足夠的開發者參與到應用開發工作中。需要說明的是,在HarmonyOS 2發佈時,iOS的應用開發者數量是2400萬,Android應用開發的數量是2000萬。
為此,華為在去年7月的Harmony Connect夥伴峰會上首次發布了Hormony OS職業認證,助力開發者實現職業進階。兩個月後,華為又發布了可廣泛部署於服務器、雲計算、邊緣計算、嵌入式等各種形態設備的歐拉操作系統,通過一套操作系統結構,兼容多樣性設備。
這些面向開發者的服務平台讓HarmonyOS 2在發布後的數個月內凝聚了超過120萬名的開發者,幫助鴻蒙成為全球用戶增長速度最快的操作系統。
此前,余承東曾透漏目前搭載Harmony OS的華為設備已達到2.4億部,華為終端全球月活用戶數7.3億,生態設備發貨量1.5億部,生態合作夥伴超過2000家。這已超出去年王成錄提出的3億台設備的目標。
雖然手機業務仍受到掣肘,但對於當下的華為而言,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
半杯未滿
在今年的4月28日,華為正式推出了HarmonyOS 3開發者預覽版,發布會上余承東表示,當下的萬物互聯仍存在較多局限性,例如數據孤島效應凸顯,而鴻蒙的加入則給設備之間的“智能化連接、協同”創造了一種可能。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華為針對開發推出了Harmony設計系統、方舟開發框架3.0、方舟編譯器3.0、DevEco Studio 3.0等,這些開發工具套件能夠讓開發者實現更高效的端到端HarmonyOS應用和服務的開發。
比如在過去,華為在框架層為HarmonyOS的應用程序提供了Java/C/C++/JS等多語言的用戶程序框架和Ability框架,以及各種軟硬件服務對外開放的多語言框架API;同時為採用HarmonyOS的設備提供了C/C++/JS等多語言的框架API,不同設備支持的API與系統的組件化裁剪程度相關。
而現在,開發者可以根據不同設備靈活選擇工具套件,完成操作系統組裝。當然,相比於IOS和Android龐大且成熟的開發者團隊而言,鴻蒙目前百萬級別的開發者仍難以在短時間內補足應用方面的劣勢。
儘管華為對開發者已經表現得足夠友好,但IOS和Android經營十餘年形成的強大壁壘還是難以說服開發者們向鴻蒙分攤精力。
而華為的應變之道就是不斷降低開源的門檻。王成錄曾透漏過一個觀點:華為分析了過去二十年PC與移動產業的生態發展歷史,發現16%的市場佔有量是個分水嶺,能超過16%的生態基礎就能取得成功而不被市場淘汰。
可能是基於這一考量,華為在2020年和2021年分兩次把HarmonyOS的基礎能力全部捐獻給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並由後者整合其他參與者的貢獻,形成OpenHarmony(開源鴻蒙)項目。
對此,王成錄曾解釋道,華為此舉是為了各家能夠平等地在開放原子基金會獲得代碼,生態企業可以更好地根據自身的訴求做產品。同樣,華為也是從開放原子基金會拿回代碼,再疊加華為產品特性來做產品。
不過,儘管華為已經通過第三方機構讓鴻蒙實現完全開源,但這還不足以支撐其他手機廠商選擇通過OpenHarmony去打造自家系統,因為目前的OpenHarmony並沒有Java程序的支持,也自然不可能支持Android。
對於第三方手機廠商而言,手機系統沒有Android應用的支持是不現實的,儘管目前華為開發者官網種已經開源了數十個Demo,但這些大多都基於常見的應用場景,還遠稱不上是成熟的開源系統。
而如果OpenHarmony無法獲得更多廠商的接入,那麼王成錄提到的“16%的分水嶺”在華為芯片問題解決之前,仍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此次王成錄的離職後加盟的深開鴻,正是一家聚焦於OpenHarmony二次開發的科技企業。這家公司的官網介紹顯示,深開鴻以成為智能物聯網操作系統領跑者為戰略目標,基於OpenHarmony聚焦智能物聯網操作系統(KaihongOS)的技術研發與持續創新。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公司與華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天眼查數據顯示,深開鴻的第一大股東為鴻聚創新信息技術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由中軟國際CEO陳宇紅個人控股,華為一直是中軟國際的第一大客戶。第三大股東為哈勃投資,為華為旗下的投資基金。
因此,王成錄的離職似乎並不是簡單的人事變動,更像是華為為了尋求合作夥伴而主動放出的一員猛將。
鴻蒙的野心,還會實現嗎?
對於王成錄的離開,一位業內人士向虎嗅表示:“幾乎不會對鴻蒙項目團隊造成任何實質性的影響,鴻蒙的戰略規劃依舊會沿著既有目標執行。”
該名業內人士認為,從鴻蒙生態層面來說,這兩年各生態企業之間的人才流動很頻繁,很多高端人才與核心生態企業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大家嘗試不同的“組合”,或許能夠碰撞出更多新的火花。
話雖如此,但仍有部分人認為王成錄的突然離職還是會給鴻蒙帶來影響,尤其在Harmony 3.0延期的背景下,業界更加對鴻蒙的未來表現出擔憂,集中表現在Harmony“去Google化”還能否順利進行。
在去年的一次採訪中,王成錄曾向媒體表示,“今年10月,鴻蒙第三階段的開源代碼會上線,來自AOSP社區的、由Google貢獻的代碼幾乎沒有了。”
王成錄的表態讓鴻蒙一時間被推到風口浪尖之上,而直到今天完全實現“去Google化”的Hormony系統依然沒有問世。不過,近期有消息曝光稱,華為將於6月召開的開發者大會正式發布Hormony 3.0 Beta版本。
那麼,這一版本會達成“去Google化”的成就嗎?答案可能並不樂觀。
知乎數碼大V @blindpirate曾對Hormony 2.0 Beta版本的代碼進行分析,統計數據顯示至少56%的AOSP代碼是Google提交的,這還沒有算其中非Google.com郵箱的Google提交。
對此,一位Android開發工程師也向虎嗅表示,“去掉Google貢獻的代碼可能性不大,因為Google承包了AOSP中虛擬機和HAL層的大部分代碼。”
當然,也有一種解讀是,王成錄所指的只是開源那部分不含有Google貢獻的代碼,而不是整個系統不含有Google貢獻的代碼。從這個角度講,也的確說得通。
另一項值得關注的則是鴻蒙的“車機計劃”。華為近兩年在車載業務上付出的努力有目共睹,而王成錄在華為車BU部分中也發揮著關鍵作用,早在鴻蒙系統推出之前,華為首款智能車載系統Huawei Hicar的發布會就是由王成錄主持的,在Harmony 1.0發布後,王成錄也多次表示未來車載將是鴻蒙系統中的一個核心環節。
從實際表現來看,HarmonyOS-Automotive是完全合格的,這款車機OS已經在問界M5上證明了鴻蒙車載系統的可靠性,此外華為與北汽、小康、長安等也早已達成深度合作,未來HarmonyOS-Automotive將陸續在國產車上登陸。
而王成錄的離開,是否會對華為車機系統造成次生影響?仍尚待觀察。
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隨著HarmonyOS和OpenHarmony的持續迭代,鴻蒙生態的邊界也在不斷擴張,以如今鴻蒙的體量來看,個人乃至團隊的變動幾乎不會對鴻蒙產生任何影響,真正能夠影響到鴻蒙的只有華為對它的定位,究竟是短期的救命稻草?還是長期的戰略轉型起點?
如果是後者,那麼華為未來勢必要在數據庫、編譯器乃至編程語言等基礎軟件層面投入更多的力量,在這一假設下,鴻蒙所帶來的影響要遠遠超過這個系統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