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一季度新開500多家店星巴克只開了97家
在消費市場不再高歌猛進、新消費品牌因營收倍感焦慮之時,瑞幸宣布了盈利的消息。5月24日,瑞幸咖啡公佈未經審計的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在一季度,瑞幸的總淨收入為24.04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9.5%。在美國會計準則(GAAP)下,瑞幸營業利潤第一季度為1610萬元,2021年同期,該項表現為虧損3.64億元人民幣。這亦是瑞幸首次實現季度經營利潤轉正。
不過,透鏡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瑞幸目前還有十多億的夾層資本轉股沒有完成。“夾層資本全部轉股之後,瑞幸會造成巨額的一次性虧損。這個虧損過後,瑞幸才會開始真正進入盈利通道。”
瑞幸咖啡成都新開門店
無論如何,瑞幸作為本土成長起來的咖啡品牌,近幾年給後起的國內咖啡市場帶來了數字化、規模化等多方面的示範效應。以Manner為代表的本土咖啡品牌、甚至星巴克這樣的巨無霸也都在不同程度複製瑞幸模式,以搶占越來越火熱的咖啡市場。
西方品牌如Tims中國、星巴克在國內市場的盈利似乎已是常態,但與本土咖啡品牌對比明顯的是,西方咖啡品牌近兩年,尤其是今年,因其價格策略、品牌形像等在中國市場頻繁遭遇非議。
國內咖啡市場的角逐似乎已經來到一個臨界點。
瑞幸的此次盈利對中國本土咖啡市場意味著什麼?其盈利會常態化嗎?國內市場跑出更多“瑞幸”的可能性大嗎?外資品牌感到焦慮了嗎?
一個里程碑:盈利
“淨收入增長89.5%,自營商店的同店銷售額比上一年增長了40%以上。我們還實現了自成立以來的第一個季度運營利潤。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瑞幸咖啡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郭謹一在一季度業績會上表示。
根據瑞幸此次發布的財報來看,其自營門店第一季度收入為17.147億元,門店層面利潤第一季度為3.485億元人民幣,門店層面利潤率為20.3%。
2021年同期這兩項數字分別為6410萬元、6.2%。聯營門店在該季度收入5.493億元,較2021年同期暴增239.3%。
海豚社創始人李成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瑞幸做到盈利(原因)在於控制了各項成本。“原來在高速擴張狀態,房租、人力、營銷等成本較高,現在這些費用的控製做的比原來好。此外,虧損店舖的關停、控制自營門店比例,擴充聯營門店數量,這都是其盈利的要素構成。”
瑞幸則在財報中將淨收入的增長歸功於四點:銷售產品數量增加、門店面積增加、每月交易客戶數量增加以及公司產品平均售價提高的推動。
郭謹一在業務會上重點提到了新產品的貢獻。他表示,第一季度原本是自營門店最疲軟的季度。但此次,瑞幸推出了34種新品,尤其是“椰雲拿鐵”,在推出後的第一周售出超過495萬杯。
除了盈利之外,瑞幸仍在快速開店。本季度,其淨新開門店556家,其中多數為聯營門店。
聯營門店帶來了兩大好處,首先在總收入中貢獻頗多:其收入約佔瑞幸第一季度總收入的四分之一;第二則是加強了瑞幸門店網密度與廣度。截至2022年3月31日,門店總數達到6580家,其中4675家為自營門店。
可作為對比的是,根據星巴克截至4月3日的第一季度財報(2022年第二財季),報告期內,星巴克在中國淨新增門店97家,約佔全球淨新增門店的30%。截至2022財年第二季度,星巴克中國門店的總數達到了5654家。
從總量上看,瑞幸咖啡門店數量已達到中國第一。與之相輔相成的是用戶數的增長。財報數據顯示,瑞幸咖啡第一季度月平均交易客戶數為1600萬,較2021年同期增長83.0%。
李成東同時表示,瑞幸的客單價在過去兩年幾乎提升了一倍。財報數據顯示,瑞幸的產品單價已經從2019年四季度的9.97元提升至目前的15.24元。
從財報來看,疫情對瑞幸的影響甚微。但記者從瑞幸方面了解到,在5月中旬,瑞幸在上海的門店不少仍處於歇業狀態。也有消息稱,瑞幸在4月1日~5月23日期間,臨時關店的日均數量約為950家。
對疫情帶來的挑戰,郭謹一謹慎樂觀。他在業績會上表示,疫情帶來的市場壓力在短期內將繼續對業務產生負面影響,但瑞幸則可通過對財務、運營、品牌知名度等優勢的深耕來對沖掉這部分影響。
一些冷水:遺留財務問題仍需解決
瑞幸似乎已經“轉運”,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但不得不提的是瑞幸此前造假帶來的遺留問題,比如退市。
去年下半年以來,瑞幸造假事件的解決方案不斷砸向市場。
首先是認罰,2020年9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宣布對瑞幸咖啡虛假交易一事的具體處罰金額,共計6100萬元;2020年12月,瑞幸與SEC達成和解,同意支付中概股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罰金——1.8億美元,以免除對其財務造假的指控。
然後是管理權收回。今年1月27日,瑞幸咖啡宣布大鉦資本聯合國際頂級投資機構IDG和Ares SSG,完成對陸正耀及其管理團隊所持有的3.83億股瑞幸股份的收購。這次交易完成後,大鉦資本成為瑞幸咖啡控股股東,持有公司超過50%投票權,等同於掌握了原管理層股權。
再是補充彈藥。4月15日,瑞幸宣布與公司股東大鉦資本和愉悅資本達成了總額為2.5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協議。
況玉清認為,從公開信息來看,隨著瑞幸宏觀層面的問題已經解決。“其和解成本從目前來看,也是在其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所以在經營層面來看,其衝擊沒有原來想像那麼大。”
但仍有一項懸而未決:夾層資本轉股。
此前有媒體報導稱,物美創始人張文中曾意圖打包收購中金、巴克萊和大摩等陸正耀債權方企業的債券,以“債轉股”形式入股瑞幸。該消息隨後被物美方否認。
況玉清表示,瑞幸由於財務造假的耽擱,目前仍有10多億的夾層資本遲遲沒有轉股完成,“所以瑞幸還需要解決夾層資本的轉股問題。如果瑞幸選擇在盈利股價回升之後進行夾層資本轉股,瑞幸將會造成巨額的一次性虧損。”
況玉清表示,在此次虧損之後,瑞幸才能是真正進入盈利通道。“所以還得有一個過程。這個(夾層資本轉股)問題解決之後,經營層面的問題應該不至於會有更大的影響了。”
李成東認為,瑞幸的盈利常態化也與其擴張速度有關。“如果瑞幸繼續高速擴張,盈利可能沒有想像的那麼容易。我覺得瑞幸應該會採取一個合理的節奏,讓他的盈利與擴張平衡起來。如果瑞幸沒有重大的調整,其盈利應該是持續常態的。”
凌雁諮詢首席諮詢師林岳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對瑞幸的盈利是否可持續表現出較為謹慎的態度。他認為,當下大環境下,包括疫情的衝擊、咖啡豆成本升高等因素影響下,加盟門店是否持續盈利和發展等,都是未知數。
他同時認為,瑞幸的數字化、外賣業務做得比較成熟,在抵禦疫情方面很有優勢。未來在策略上,瑞幸就應該乘勝追擊。
在資本市場上,今年初已有傳言瑞幸將重回納斯達克。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通過微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瑞幸的頂層設計得到解決之後,未來資本對瑞幸的關注度與青睞將持續上升,“瑞幸重回資本市場的可能性是非常高。”
中國本土咖啡品牌注入強心針?
無論如何,瑞幸的盈利,對Manner等一些以“瑞幸模式”為模版的中國本土咖啡品牌來說,是個令人振奮的消息。中國咖啡市場,似乎不再是西方品牌稱霸之地了。
Manner漢光百貨店
李成東從營收上算了一筆賬:“星巴克在中國一年大概有兩三百個億的營收,按照財報數據,我們估算瑞幸大概全年有150億左右的營收,這個體量已經是星巴克60%左右。星巴克耕耘中國市場多少年了?瑞幸成立才幾年?這個追趕速度對於星巴克來說是有壓力的。”
星巴克5月初公佈的2022年第二財季(截至4月3日)財報顯示,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第一季度營收為7.4億美元(約48.9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14%。同店銷售額同比下滑23%,客單價下滑了4%。
在這一財季,星巴克覆蓋中國市場的225座城市,有72%的城市經歷疫情衝擊。其中3月份最後一周,星巴克中國的同店銷售額下滑了近50%。
星巴克的門店在上海最多。而上海在此次疫情之中線下門店的營業受到了顯著衝擊。李成東認為,星巴克二季度的數據估計仍不樂觀。
但西方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實力仍不容小覷。無論是星巴克還是Tims中國,在中國市場都是常年盈利的。目前星巴克也已經意識到了線上對業務的重要性。今年1月,星巴克上線美團大力發展線上業務,在財報中,其數字化渠道的銷售額佔比已經在第一季度提升至43%。
霍華德·舒爾茨也在財報會議中表示,現在星巴克門店內的設備和佈局已經不太適配現有的業務,現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給門店做設備升級,緩解門店運營壓力。而“瑞幸模式”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對門店的定位與革新。
林岳認為,瑞幸“又輕又快”的商業模式隨著其盈利已經被證明是成功的。“這種模式不僅是瑞幸吸引加盟、快速擴張的有力武器,也是仿照’瑞幸模式’做市場的其他本土品牌的底氣。”
林岳同時認為,瑞幸仍有很多值得本土品牌借鑒。“比如大力下沉三四線城市、維持用戶的活躍度、產品上新的速度、加盟店分成的模式等等,這些都是拳拳到肉的策略,西方品牌明顯可以感受到這種衝擊。”
但中國本土咖啡市場是否還能跑出下一個瑞幸,行業專家持謹慎態度。
“再跑出瑞幸這樣體量的品牌恐怕也不容易。咖啡市場未飽和,但也沒有那麼大空白,除非有比較顛覆性的商業模式、運營業態或品類創新。“林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