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創霧化吸入式新冠疫苗:作為第三劑安全有效、優於滅活
研究表明,新冠疫苗接種後,隨著時間的延長,人體內的免疫力逐漸減弱,預防病毒感染的保護力降低,而在接種兩劑滅活疫苗之後,選擇異源疫苗進行第三劑加強免疫,能夠誘導更強的免疫反應。陳薇院士團隊領導研發了全球首款霧化吸入式腺病毒載體重組新冠疫苗Ad5-nCoV,並開展研究評估了該疫苗作為第三劑異源加強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相關結果近期發表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這是一項隨機對照、開放標籤的單中心臨床試驗,2021年9月14日-9月16日入組420名曾接種兩劑新冠滅活疫苗的成人,按1:1:1隨機分配至低劑量Ad5-nCoV異源加強組(1×10^10病毒顆粒)、高劑量Ad5-nCoV異源加強組(2×10^10病毒顆粒)、科興滅活疫苗同源加強組。
安全性及免疫原性的主要研究終點,是接種14天后不良反應發生率、血清中和抗體的幾何平均滴度。
研究結果顯示,就安全性而言,接種14天后低劑量組有26人(19%)發生不良反應,高劑量組為33人(24%),均明顯低於同源加強組55人(39%)(p<0.0001),但低劑量組和高劑量組各有2名受試者出現3級不良反應,包括2例發熱、1例疲勞、1例頭痛,同源加強組無3級不良反應發生。
三組受試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LD低劑量Ad5-nCoV組、HD高劑量Ad5-nCoV組、CV科興滅活疫苗組
就免疫原性而言,接種14天后針對原始SARS-CoV-2毒株,低劑量組的血清中和抗體平均滴度為744.4,高劑量組為714.1,均顯著高於同源加強組的78.5(p<0.0001)。
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低劑量組和高劑量組接種28天后的血清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滴度分別為278.2和216.8,均顯著高於同源加強組的11.6。
三組受試者接種後不同時間點中和抗體的幾何平均滴度
與加強接種前相比,異源加強組在接種7天、14天后,ELISpot檢測顯示,IFN-γ、IL-2表達水平及升高倍數,均顯著高於同源加強組,提示異源加強組針對SARS-CoV-2刺突蛋白的特異性T細胞應答強於同源加強組。
三組受試者接種後不同時間點IFN-γ及IL-2的檢測結果
該研究表明,接種兩劑新冠滅活疫苗的成人,通過霧化吸入Ad5-nCoV作為第三劑異源加強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高免疫原性,且效果明顯優於同源滅活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