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疲軟代工漲價設計公司遭受夾板氣
壞消息看來是接踵而至。據去年下半年智能手機市場走向下行,進入2022年後出貨失速更為明顯,加之PC等下游終端需求現低迷態勢,相關半導體設計公司頻繁遭遇砍單承壓。沒曾想,最近供應鏈又將“失火”,晶圓代工巨頭台積電、三星、聯電又再度頻傳漲價消息,加之疫情防控的不確定性影響,半導體設計公司可謂“南上加南”。
據悉,台積電將於2023年1月起全面調漲代工價格5%-8%,而距離上一輪漲價不到一年;三星傳出正與客戶談判,即將上調晶圓代工價格,幅度高達20%;聯電則計劃在第二季進行新一輪的漲價,漲價幅度約為4%。而此前聯電自2021年以來已經幾乎是每個一兩季度都會上調晶圓代工報價。
遭受“夾板氣”的半導體設計業,或不禁會問一句:這個世界會好嗎?
漲價必然?
對於代工廠出奇“一致”調漲,背後或是諸多複雜交織使然。
一家力攻車載應用處理器的國內半導體設計企業代表程浩(化名)提到,由於全球缺芯、大國博弈、疫情以及數據中心、智能駕駛、VR/AR等應用助推高算力、高性能等大芯片市場走高,隨著美元貶值,美大型設計公司都在著力囤貨以保持價值。同時,因不確定性加大,未來的變數難以預測,因而更是頻頻鎖住產能。
“在這一形勢下,台積電等代工廠漲價一是覆蓋增加的原材料、設備等成本,二是通過漲價來擠出’水分’,三是增加頭部效應。 ”程浩進一步分析說。
集微諮詢資深分析師陳翔也表示,漲價源於原材料的漲價以及市場的需求,漲價的對像是代工廠所有的客戶,概莫能外。
愛集微此前報導,台積電上次宣布全面漲價在2021年8月,其7/5nm等先進製程產品漲幅約7%-9%,其餘成熟製程產品漲幅約20%,漲幅為其十年來最大。此次再次出手,台積電給出的理由是通脹迫在眉睫,成本上升,以及正在進行大規模擴張計劃,據悉已核准約新台幣近5000億元資本預算,用於擴建先進、成熟及特殊製程和先進封裝產能。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台積電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中,其營收達到175.7億美元,HPC的整體營收大幅增長達26%,營收達72億美元,同比增長將近60%,佔比小幅超過了智能手機,這在台積電的歷史上也是第一次,釋放出大變局的信號。
而台積電、三星和聯電憑藉可持續的客戶訂單優勢、多元化的產能供給及全球領先的技術研發進度,目前囊括了全球三分之二的晶圓代工市佔率。在代工價格再度“普漲”之際,半導體設計企業不得不再次直面供應鏈漲價的衝擊。
影響不一?
依照工藝和芯片尺寸不同,加之良率等因素,一個晶圓約能切十幾K到上百K顆芯片,對設計廠商來說,晶圓漲價的影響要看採用的工藝和毛利率。
以一個28nm工藝12英寸的晶圓約6000美元計,如果漲價5%-10%,也即漲至6300-6600美元。看似不多,但分配到不同製程和麵積的芯片,幅度也就不一。
有數據顯示,2021年台積電產能換算之後,約每月280萬片8英寸晶圓,換算成12英寸則約有196萬片晶圓。按照台積電2021年財報顯示,其5nm營業收入佔比19%,7nm佔比31%,16nm佔比14%,28nm佔比11%。其中,5nm製程同比增長達188%。按地理區域劃分,中國大陸佔比10%。
國內GPGPU大廠沐曦的CTO楊建認為,從代工漲價來看,28nm及以上工藝影響最大,14-7nm反而影響較小,7nm之下大陸的設計廠商基本拿不到。進一步來看,國內相對高端芯片採用的製程以7-28nm為主,而因國際大廠都力追最先進的7nm、5nm及以下,反而16nm-12nm的產能會更有餘量。
提及毛利率,亦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合肥聯睿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CEO李虹宇認為,設計公司芯片的高低端與工藝的先進性與否沒有必然關聯,漲價影響程度主要還是看毛利率。
“以一顆芯片成本是50元為例,假設晶圓成本佔了30元,如晶圓價格漲了10%,意味著成本漲至33元,整體成本上升為53元。如果原本毛利率為50%,在漲價之後則降至47%。如果公司拿銷售額的20%投入研發,那淨利率則從30%降至27%。” 李虹宇舉例說。
則更一步來計算,如之前毛利潤率為40%,成本則為60%,如晶圓成本佔60%,在漲價10%之後,晶圓成本從36%漲至39.6%,整體成本升至63.6%,毛利潤率降為36.4%。如將20%投入研發,淨利率為16.4%。
“前者的淨利潤降為原來的90%,後者則降為原來的82%,顯然這會加速淘汰低毛利率芯片。 ”李虹宇得出結論說,“因此台積電此舉也是一種商業策略,是為了淘汰毛利率低產品代工的一個手段,未來能在台積電流片的公司基本上是保持高毛利率的公司。 ”
另有一家設計公司代表提到,代工廠新一輪的漲價對採用28-40nm製程的設計公司影響較大,其他製程相對沒有那麼滿載。儘管漲價對公司造成了一定影響,但因長期合作的代工廠也適當地給予了一定的優惠力度,相對來說,成本上升的幅度不會比友商大。
無疑,代工短缺和漲價引來新一輪成本上漲,對設計公司議價能力考驗再度升級,是否具備議價能力、能否價格傳導、能否保證產能,成為保證盈利、保證毛利率的關鍵。首創證券報告指出,代工漲價過程會加速產業向產品更具壁壘的頭部廠商聚集,而議價能力弱的廠商將面臨上下游擠壓、毛利率降低的風險。在代工報價居高不下之際,部分IC應用需求已出現大幅修正,主要集中於智能手機、PC以及家電MCU等。
投資遇冷?
而漲價引發的一要注意的是漣漪反應。
程浩就明確說,對大陸設計公司來說,未來低端產品會走向飽和,一些設計公司已被砍單了。而在國際大廠佔據先進工藝產能的情形下,未來大陸設計公司將更難拿到先進工藝產能,即便拿到成本也將上升,這代表利潤將下降,或將影響後續的研發和擴張。
元禾璞華董事總經理祁耀亮指出,消費終端需求週期性的下滑和供應鏈環節的漲價,對消費類設計公司的影響巨大,對其毛利造成沉重的打擊。如果消費類設計公司沒有辦法佔據更高的份額,將高額投資回報盡快收回來,後續的研發和發展將面臨諸多挑戰。
“從整個賽道來說,一是參與的選手太多,二是由於疫情的影響以及經濟層面的,成長性相比之前或將持續下滑,這表明沒有太多的機會了。 ”祁耀亮進一步表示。
對此李虹宇的觀點是無論是哪一賽道,一定要實現足夠的毛利率,這樣才能保持持續的研發與迭代,才能對抗風險和不確定性,獲得進階。
反映到投資,或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由於汽車、工業類賽道設計公司上市之後的表現搶眼,估值攀升,相對於消費類設計公司,投資機構更傾向於關注和投資模擬、工業和汽車類設計公司。 ”祁耀亮直言說。
應對之道
丘吉爾曾說“不要錯過每一場危機”,對於蓄勢待發的大陸半導體設計公司來說,或更要直面這場日益嚴峻的挑戰。
從短期來看,陳翔提議,對於供應鏈的漲價,半導體設計公司若希望維持原價或者更少的價格,需要從技術上突破,來達到減少成本的目的,同時大陸的代工廠與設計企業可以合作來突破這些技術難關,這也會給大陸芯片帶來很大的進展。
如果要在先進製程有所進階和突破,除了大陸代工廠要加大投資、解決光刻機等難題之外,設計公司也要多路並進,尋求解藥。
“大陸半導體設計公司數量基本是美設計企業的百倍以上,這是難以持續的,無論是營收還是研發收入與國外巨頭的差距依然較大,未來一定要加快整合,並著力實現高毛利率。 ”
李虹宇強調。
對此楊建從設計和人才的角度剖析說,一方面大陸半導體公司必須長時間優化設計和架構,使用比最先進工藝低2-3代來競爭。另一方面,國內設計人才特別是7nm的後端佈局佈線人才短缺嚴重,而且軟件人才比硬件人才更加短缺,由於設計公司太多太分散,導致沒有形成合力,未來應進一步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同時設計企業要加快整合。
圖:2021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總額為5560億美元,按終端用途的半導體需求分佈情況
來源:WSTS
此外,也要看到目前金融市場低迷引發的連鎖反應。祁耀亮談及,這會讓一些小型企業遭遇融資難,從而加快設計公司的併購整合。從更長遠的層面看,這種整合反而有利於設計公司的發展。
最後,仍是要保持開放與合作的態度。程浩最後建議說,國內的設計公司仍要著力走出去,與國外設立合資公司,解決設計人員和產能問題。此外部分芯片要去國產化概念,才能走向全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