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缺貨擾亂生產節奏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亟待修復
受到疫情等因素疊加影響,國內新能源汽車在4月的產銷量環比大幅下跌,驟然失速。近日,上海證券報記者在上海、石家莊、蘭州、鄭州等地,對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情況進行調研。通過實地走訪或電話採訪發現,原本火熱的中國新能源車市正在遭遇“倒春寒”。包括新能源整車車企、零部件企業等產業鏈參與者紛紛遭遇生產和交付困難。
▲ 在鄭州一汽大眾合眾匯金店展廳內,工作人員在一輛SUV車頂帳篷外錄製小視頻,以吸引流量。記者王喬琪攝
▲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復工復產
▲ 上海博世華域工廠復工復產
記者俞立嚴編輯覃秘
有業內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車有一條很長的產業鏈,任何一環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到整體,各方需要盡力紓困,及早修復斷點。
整車端:生產能力急劇下滑
“我已經在家呆兩個月了,每天都在關注小區的疫情防控情況。”家住上海市楊浦區的張先生向記者介紹,他是上汽通用新能源車車間的一線工人,自2022年3月底開始,他一直在家等待復工。
作為中國新能源車產銷量最大的國有車企集團,上汽集團4月生產整車共15.81萬輛,較去年同期的41.64萬輛下降62.02%;4月銷售整車16.66萬輛,較去年同期的41.95萬輛下降了60.30%。而張先生所在的上汽通用產銷同比跌幅更是達到了70%。
“3月份以來的疫情,加大了產銷的不確定性。”上汽集團相關負責人對記者介紹。
全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產銷數據顯示,4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0.5萬輛和118.1萬輛,環比下降46.2%和47.1%,同比下降46.1%和47.6%,產銷量為近10年同期月度新低。原本火熱的新能源車市也深受波及,國內新能源汽車4月產銷量分別為31.2萬輛和29.9萬輛,環比也下降了33%和38.3%。
“4月以來,國內疫情總體呈現多發態勢,汽車行業產業鏈供應鏈經歷了有史以來最為嚴酷的考驗,部分企業停工停產,物流運輸受到較大阻礙,生產供給能力急劇下滑。”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介紹。據測算,4月份,國內整車生產減少了100萬輛左右。
據主流新能源車企的產銷數據,4月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從此前的近10家一下跌至4家,其中比亞迪10.55萬輛、上汽通用五菱3萬輛、奇瑞汽車1.56萬輛,廣汽埃安1.02萬輛。4月特斯拉中國生產1.08萬輛,批發銷量僅1512輛。
零部件:缺貨已影響交付
“從3月17號以後,我就沒離開過家所在小區一步。”總部位於上海的新能源汽車公司威馬汽車董事長沈暉透露。相對於上海總部,沈暉目前更擔心的是威馬汽車位於湖北黃岡和浙江溫州的整車生產工廠,雖然目前湖北和浙江兩地都沒有發生疫情,但是威馬工廠的產量還是下降了,原因是零部件缺貨。
沈暉介紹,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區域是中國汽車產業重鎮,這一地區在新能源車零部件生態中具有決定性地位,本輪疫情對長三角地區的企業影響大,威馬汽車的整車工廠雖然不在上海,但由於物流等原因也受到很大影響,“我們好幾家供應商都在上海的嘉定、松江等地區”。
和威馬汽車一樣,理想汽車也面臨多重挑戰。考慮到電池成本、原材料價格波動等影響,理想方面在4月1日將旗下唯一一款電動車的售價上調1.18萬元。
“原材料的價格波動會轉嫁到終端消費者身上,最終會影響市場需求。”理想汽車總裁沈亞楠說,今年一季度部分零部件價格上漲的情況已經比較嚴重,但由於企業有一定的庫存,所以整體成本受到影響不大。從第二季度起,新能源車企面臨電池價格上漲等挑戰,紛紛上調價格。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對記者分析,近期的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受到消費者對新能源車價格上漲預期的影響,在漲價前市場表現反而火爆,訂單充足。但4月新能源車供不應求的加劇和疫情影響的疊加,導致未交付訂單拖期嚴重,乘聯會預估,目前未交付新能源車訂單在60萬至80萬輛之間。
理想汽車同樣面臨交付的困難。沈亞楠介紹,理想汽車約80%的上游供應商都處於疫情較嚴重地區,其中大約只有一半供應商開始恢復生產,很多供應商沒辦法迅速復工。
“自3月末以來,受長三角疫情影響,全行業的供應鏈、物流和生產被嚴重擾亂。理想汽車的生產受到很大影響,在現有零部件庫存消化後無法繼續維持生產,導致部分用戶的新車交付延期。” 沈亞楠介紹。
據統計,理想汽車4月交付新車4167輛,3月交付新車11034輛;蔚來汽車4月新車交付量為5074輛,3月交付新車9985輛;小鵬汽車4月交付9002輛新車,3月交付新車15414輛。被稱為“蔚小理”的中國新能源造車新勢力4月交付量和3月相比下降幅度均超過40%。
有業內專家表示,由於“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的產品只有新能源車,所以它們的交付數據有很強的代表性。短期來看,新能源車企的交付已經受到疫情嚴重打擊。另外,疫情對新能源車目標消費者預算的影響,會改變他們買車和換車計劃的意願,也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產業鏈:正抓緊協調復工
新能源車企的上游零部件企業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公司正在加快復工復產的節奏。
作為汽車產業鏈重要國際企業的博世日前宣布,將加快中國業務的複工復產進程。但是,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東透露,公司復工復產後的產出能力大概在30%至75%之間,各產品及工廠情況不同,“很難完全說清復產比例”。
“對博世來講,重點就是竭盡全力保障供應,保障新能源車主機廠不要停線,這也是考慮到了放大效應。因為少生產1000元(銷售額)的汽車零部件,對於整車來說可能就是少生產一台10萬元的車。”陳玉東說,在保障員工安全的前提下,博世中國正在竭力保障新能源車企的零部件供應。“工廠已做好閉環生產的準備,我們不惜血本,哪怕是物流的費用很昂貴。”
與特斯拉上海工廠毗鄰的均勝電子有關負責人對記者介紹,公司產品供應特斯拉等主流新能源車企,目前均勝上海工廠的複工率大約在六七成,都是處於閉環生產狀態,物流也不是太穩定。
“汽車有一條很長的產業鏈,不止有像博世這樣的供應商以及他們的一級供應商,還有更多供應商的上級供應商,都需要恢復生產。”陳玉東表示,新能源車的供應鏈如果不形成“鏈”,最終無法產出產品。例如,一家塗層供應商,如果它不復工進行塗層,後續產品加工企業就無法完成下一道工序。
供應鏈相互依賴、相互依存。陳玉東介紹,博世的第四、五級供應商如果沒有復工,就會影響到博世最終產品的產出,這個“鏈”就無法形成。“即便我們所有工廠都是閉環生產,但供應鏈上的料進不來,就無法繼續運營。”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公司正在加快復工復產的節奏。
寧德時代有關人士介紹,目前包括上海臨港工廠在內的各動力電池製造基地都已正常生產。上汽集團透露,在供應鍊和物流保持穩定的前提下,上汽集團旗下整車企業有望於5月下旬逐步恢復正常生產,產銷量力爭達到2021年同期水平。上汽集團仍將力爭2022年全年整車銷量超過600萬輛,同比增長10%以上。
中汽協日前也指出,行業企業需要奮力搶抓5月開始的關鍵窗口期,彌補損失的產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