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魚在交配後自殘並吃掉自己,科學家現在終於找到了原因
大自然是由一些令人驚奇和耐人尋味的生物組成。在這當中,也許最耐人尋味的一種是章魚。有些人甚至認為它們可能是外星生物。一個長期以來一直逃避科學家的謎團是章魚在交配後的自殘行為。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想知道這背後的原因。現在,經過這麼長時間,研究人員可能終於找到了答案。
化學物質的釋放
我們早就知道,母章魚會自殘,有時甚至會在它們的卵接近孵化時吃掉自己。雖然它們不是野生動物中唯一在交配後死亡的生物,但它們卻有一個更可怕的方法來處理這個過程。
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發現為什麼章魚在交配後有這種行為。現在,發表在《Current Biology》上的一項新研究可能提供了我們一直在尋找的答案。研究人員稱,母章魚在交配後會自殘,這是因為母章魚在產卵前後發生了化學變化。
1977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章魚眼睛附近的一組腺體是造成自我毀滅的機制。研究人員發現,這些腺體在章魚體內會產生類固醇激素。當母親產卵後,這些腺體就會進入超負荷運轉。正是這些類固醇被認為推動了章魚的自殘。
為什麼章魚在交配後會自殘?
研究人員發現,在章魚母親產卵的同時還會有三個獨立的化學變化。首先,孕烯醇酮和孕酮的含量上升。這兩種激素通常跟許多生物的繁殖有關。因此,在這裡看到它們並不令人驚訝。
接下來,他們看到了第二個轉變,章魚開始產生更高水平的7-脫氫膽固醇(7-DHC)。這是膽固醇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人類在製造膽固醇的過程中也會產生它。然而這可能是導致章魚在交配後自殘的化學變化之一。
7-DHC可能是一種有毒化合物。這就是為什麼人類不會在他們的系統中長期保留它。研究人員還注意到,視腺開始產生更多用於膽汁酸的成分。章魚並不像人類和其他動物那樣利用相同種類的膽汁酸,但它們確實在製造這些酸的構建塊。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化學變化湊在一起導致章魚自殘。不過為什麼會發生這些變化或為什麼章魚的身體會被設計成這樣仍不清楚。華盛頓大學的助理教授Z. Yan Wang告訴Live Science,這可能是一種保護年輕章魚的方式。據悉,章魚是一種天生就會自相殘殺的生物。因此,這些變化造成的自殘和隨後的死亡可能是一種自然淘汰老一代的方式,以此來保護年輕的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