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已過半月,但手機商們還活在“冬天裡”
“明明有店,卻只能店外蹲守接頭,搞得跟特殊交易一樣!”昨天,朋友圈一位來自北京的手機經銷商如是吐槽道。手機商們的日子,過的著實艱難。就在這兩天,中國信通院發布數據,3月國內手機出貨量同比暴降40%,2020年前三個月,出貨量同比下降約30%。
▲作者朋友圈截圖
▲北京某地商場門口,手機銷售人員與顧客進行線下交易
▲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情況,來源:中國信通院
另一邊,供應鏈頻頻傳來砍單信息,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祺透露,中國主流Android手機廠商目前已經削減了約1.7億部手機訂單,約佔2022年出貨計劃的20%。
就在5月19日晚,小米發布了2022年一季度財報,4.6%的營收同比下降以及52.9%的淨利潤同比下降也足以說明手機廠商們的日子著實不好過了。
▲小米2022年一季度營收及淨利情況,單位:百萬人民幣,來源:小米官方財報
放眼整個手機產業,手機芯片設計廠商庫存“屢創新高”、芯片代工廠連夜漲價以圖提前賣出產能規避風險、手機終端廠商開始用“套娃機”清理物料庫存,而手機零售商們,則面對著因疫情關停的商場,無奈嘆息……
這個夏天,手機廠商們或將遇到一場前所未有的“嚴冬”,堪比疫情剛爆發的2020年一季度,而這場浩劫席捲的還有整個消費電子產業鏈。
在與多位從業者對話、深入產業的各個環節後,我們能深刻地感受到這場嚴冬帶來的“寒意”,而冬去春來,似乎還遙遙無期。
高通庫存暴漲70%全球手機銷量或砍2億部
如果說手機廠商們可以“謊報軍情”,掩藏自身的真實困境,那麼手機芯片的出貨和庫存表現則可以成為戳穿謊言的最佳例證。
目前,在蘋果之外,從高端到低端,手機芯片市場幾乎被高通、聯發科兩家廠商壟斷,而這兩家廠商的出貨情況,也可以作為手機市場的“晴雨表”。
翻開高通的一季度財報,我們能清楚地看到,高通已經迎來了自家史上最高的第一季度庫存,庫存金額高達45.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06億元),同比增長70%,環比增長18%。
▲高通近五個季度庫存情況,來源:Macrotrends
如果簡單按照高端智能手機平均100美元一套芯片的價格來計算,這些庫存可以生產約4550萬部旗艦手機。
從高通近幾個季度的庫存情況可以看出,其實從2021年四季度開始,高通的庫存就已經明顯增加,同比增幅已經達到了50%。
佔據全球智能手機芯片出貨量第一的聯發科,其庫存情況也不樂觀,2022年一季度聯發科庫存金額接近900億新台幣(約合人民幣203億元),庫存週期超過100天,而去年同期在70天左右。
聯發科將庫存週期變長的原因歸結為先進工藝產品的生產週期變長,翻譯過來就是,台積電供貨變慢了。
▲聯發科一季度財報中關於庫存部分的說明
但顯然,這樣的說法與業內人士的看法並不一致。前不久有消息人士告訴外媒,聯發科手機芯片庫存水平已經從100天左右增長至160-180天,而這背後的主要原因是中國手機廠商需求疲軟。
既然說到台積電,就不得不提到,在芯片代工領域,芯片代工企業的財報以及實際動作也真實反映了以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產業正迎來一場空前的嚴冬。
今年5月有業內消息稱,台積電已經開始對2023年一季度的成熟工藝產能進行漲價,以推動芯片設計廠商們抓緊時間把2022年下半年還沒漲價的產能全部下單佔滿。
要知道,一般台積電的漲價通知都是提前一個月或者一個季度發布,台積電從來沒有提前半年多就把漲價確定下來的。
那麼台積電為何如此著急呢?業內人士認為,台積電這一手操作顯然是在規避風險,一旦明年,也就是2023年消費電子產業景氣度依然沒有好轉,持續下降,那麼台積電就已經提前規避了風險,將庫存壓力轉移給了芯片設計公司。
看來,芯片設計公司們的庫存壓力,短期內不僅不會減弱,反而還會有增加的趨勢。
5月13日,國內第一大芯片代工企業中芯國際也發布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機應用收入佔比同比下降了6.5個百分點。
▲中芯國際各終端應用營收情況變化與對比
中芯國際CEO趙海軍稱,2022年全球手機銷量至少下降2億部,而受影響的大部分是中國手機品牌,他說:“非常多的訂單都被取消了。”
對於中芯國際來說,目前生產智能手機類產品的產能佔比已經從50%下降到29%,降幅還是非常明顯的。
趙海軍還提到,不僅僅是智能手機,PC、家電等領域的客戶都在砍單。疫情的封鎖讓企業無法正常發貨,而商店關停也導致線下零售受阻,俄烏衝突的持續也讓這兩塊市場的客戶需求顯著下降。
雖然目前中芯國際已經針對上海疫情進行閉環管理,但整個“供應長鏈”受疫情影響較大,二季度的供貨能力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能夠看到,從手機芯片設計到芯片代工領域,芯片產業的情況已經清晰地說明了一個問題,手機產業短期內的發展前景,並不樂觀。
對於消費電子市場的疲態,高通產品市場高級總監馬曉民在一場媒體溝通會上告訴智東西,高通是一家面向全球客戶的芯片廠商,業務也不局限於智能手機,即使單從手機角度來說,整體的影響仍然處於可控範圍內。
並且馬曉民說,雖然疫情對於中國手機市場的影響是現實存在的,但是高通相信這是一個短期的過程,今年6月份起手機市場有很大的機會會出現反彈。
不過,有芯片公司從業者告訴智東西,芯片領域的動向表明整個消費電子行業的景氣度正在下降,而且未來行業依然長期呈現下行趨勢的機率比較大。
富士康最大工廠已解封但疫情仍充滿不確定性
不僅是上游手機芯片產業,中游手機代工產業同樣深受這場嚴冬的影響。
一方面,手機廠商的砍單行為必然會涉及整個中上游產業鏈,訂單會同步削減,代工訂單亦是如此。
另一方面,手機代工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這場嚴冬罪魁禍首之一,新冠疫情,其影響最嚴重的方面,就是人員的流動。
一位鄰近富士康鄭州工廠的人士稱,前段時間,在河南省鄭州市疫情較為嚴重的時期,富士康鄭州廠區一度處於封控範圍,生產肯定是會受到一定影響的,但目前來看該區域已經解封。
河南鄭州工廠是富士康全球最大的iPhone代工廠,員工數最高超30萬人,相當於一個小縣城。每年5-6月是iPhone新機量產爬坡關鍵時期,因此疫情一旦加劇影響廠區生產,必然會對蘋果iPhone新品的發布產生一定影響。
▲富士康鄭州廠區於地圖上的位置
雖然目前鄭州市大部分地區都已經解除封控,但從最新疫情信息來看,鄭州仍有確診病例出現在富士康鄭州工廠所在的航空港區,因此後續疫情是否會對iPhone生產造成影響,仍然不能輕易下定論。
▲來源:鄭州本地寶
與富士康情況類似的代工企業還有立訊精密,此前智東西已有相關報導提到,立訊精密有多家子公司位於上海和崑山,處於受疫情影響比較明顯的區域(《上海疫情,咬住蘋果供應鏈半邊天》)。
不過目前國內這種勞動密集型工業園區,大部分都採取的是封閉式管理,由園區的工會統一組織,劃定隔離區、生活區、工作區等等,因此疫情給生產造成的影響大多還處於可控範圍內。
能夠看到,手機代工產業對於疫情的影響是極為敏感的,一但疫情加劇,手機代工業務受阻,那麼上游零部件廠商和終端手機廠商就真的是“有力使不出”了。
手機商爆砍30%訂單線下商場關門,渠道受阻嚴重
如果說手機芯片和代工領域對手機市場遭遇的這場嚴冬的反映比較側面,那麼手機廠商自己的一系列動作則成為這場嚴冬的最直接表象。
雖然手機廠商們不會承認自己在砍單,更不會公佈砍單數據,但一些業內信息仍然從門縫裡透了出來。
前不久,已有業內消息稱,在這場砍單大潮中,蘋果的砍單主要集中在iPhone SE等中低端機型,削減量約為20%-25%,三星這邊僅5月份的砍單量就達到了30%左右,不過該消息來源並未說明是月度訂單佔比還是年度訂單佔比。
▲新款iPhone SE
國內廠商這邊,近日有產業鏈信息表明,OPPO、vivo的砍單幅度均已超過20%,而華為和小米的砍單量約在20%左右。榮耀這邊沒有砍單的信息流出。
這些數據雖然沒有得到官方證實,但可以確定的是砍單一事絕非空穴來風,而且實際幅度並不小。
另外,從國內市場研究機構CINNO給出的一季度國內手機市場銷量數據來看,OPPO的銷量同比下降約為37%、vivo銷量同比下降約為29%、小米約為22%,對比之下,銷量下降的幅度與業內給出的砍單幅度是比較接近的。
▲2022年Q1大陸手機市場銷量情況,來源:CINNO
一方面,手機廠商們在削減訂單,另一方面,廠商們也在通過各種手段清理庫存、或者加快新舊產品庫存的更迭。
這兩天,有業內消息傳出,稱小米去年年底剛剛發布的、搭載高通2021年旗艦芯片驍龍8的手機新品,已經在4月底停產,而下半年小米則將開始主推搭載高通最新驍龍8+芯片的旗艦新機。
OPPO、vivo這邊的操作也是有些令人“應接不暇”,就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這兩家廠商分別發布了五六款新機,而這些新機大部分集中在1000元到2000元價位段,更多為“走量機”。
部分新品與同系列的上代產品在配置上沒有明顯更新,在外觀設計上也比較接近。
比如OPPO子品牌一加就在一個月內接連推出了兩款2000元左右價位段的新機,芯片均為聯發科天璣8000系列芯片。
▲一加Ace 競速版(左)與一加Ace(右)
OPPO這邊推出了採用了聯發科天璣8000系列芯片的OPPO K10系列與OPPO Reno 8系列;vivo的S15系列和T2系列則都搭載了去年的中端芯片高通驍龍870。有業內人士稱,在庫存壓力較大的時候,“套娃機”自然會增多。
▲vivo T2(左)與vivo S15系列(右)
在米OV之外,華為近來似乎將重點放在了“如何給消費者提供5G手機”上面。雖然沒有新機,但華為卻通過各種方式讓自己的手機能夠“變身5G”,或者讓舊型號“換新顏”,通過其他品牌實現5G手機銷售。
比如,5月13日,鼎橋通信就發布了5G旗艦旗艦智能手機鼎橋TD Tech M40,從外觀上來看,這款手機與華為Mate40的設計極為相似,都有具有極高辨識度的“星環”設計,而該設計一直是華為、榮耀手機的標誌性元素。
▲華為Mate40(左)與鼎橋M40(右)
根據公開信息,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鼎橋通信擔任董事,鼎橋通信的實際控制人為華為與諾基亞共同投資的一家公司。鼎橋通信工作人員曾表示,鼎橋的手機品牌是自有品牌,屬於鼎橋,但元器件採購來自於華為。
此外,華為還與數源科技合作推出了一款“5G手機殼”。這款手機殼可以讓原本支持4G的華為P50 Pro變為支持5G通信的手機。據了解,數源科技的實際控制人為杭州市國資委。
▲數源科技推出的5G通信殼產品
可以說,在這樣的嚴冬之下,華為的策略也更為保守,沒有發布更多4G新機,而是通過一些“靈活變通”的方案,讓現有的4G手機獲得了5G的新特性。這樣做自然對成本和供應鏈的控制都更為有利。
中國手機廠商受影響顯著行業困局轉機難尋
從手機芯片到代工,再到手機終端廠商,一場席捲整個手機市場的嚴冬即將延續至今夏,而在這些現像中,我們能夠看到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就是中國手機品牌成為受影響最為嚴重的。
根據Canalys數據,2022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了11%左右,而中國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下降幅度達到了18%,降幅遠超大盤。
▲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一季度出貨量情況,來源:Canalys
國內數據同樣能看出端倪,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一季度出貨同比下降29%,而一季度國內手機品牌出貨量同比下降33.5%,也要超過整體情況。
為什麼中國手機品牌成為了受影響最大的?
疫情,是最顯而易見的因素之一,目前全球疫情仍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海外諸多國家疫情日增病例都在萬人以上。從3月初至今,國內深圳、上海、北京等地的疫情爆發也給整個經濟大環境蒙上了一層陰影。
雖然國內疫情並不是最嚴重的,但國內的管控措施對於生產經營的影響卻是比較顯著的,上海、北京兩座城市,都在這兩輪疫情中受到了明顯影響。
▲上海(左)、北京(右)新增本土趨勢圖(按月),數據來源:國家和省市衛健委,截止5月20日
一位北京天通苑小米之家的店長告訴智東西,疫情對線下銷售影響非常大,商場都關門了,他們現在都是線上辦公,如果老顧客有需求,能發快遞的就發快遞,能閃送的就閃送,也是想盡辦法將業務繼續下去,但業績減少是肉眼可見的。
在聊天結束前,這位店長還不忘問上一句:“哥,你買啥不?”
除了上海、北京,全國其他一些省份也有社會面疫情的零星爆發,上海此前的封控,力度較大,對生產經營及民眾生活都有一定影響,也給消費信心造成了比較大的打擊。
普通消費者更多地減少瞭如手機、電腦這類“可選消費”的預算,而將更多精力聚焦於在疫情中生活、工作所需要的必需品上。
當然,在中國廠商之外,全球手機市場都在經歷嚴冬也是不爭的事實。疫情、俄烏衝突、全球通脹等因素都是這場嚴冬的關鍵誘因。
郭明祺就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提到,全球範圍內的通貨膨脹也是導致砍單的原因之一。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說,目前全球新冠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供給瓶頸問題仍然存在,再加上受俄烏戰事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震盪,能源、糧食、礦產品價格一度快速沖高。
今年4月份,美國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上漲8.3%,PPI(生產者物價指數)上漲11%,其中食品、能源價格分別上漲9.4%、30.3%;另一邊,歐元區CPI初值同比上漲7.5%,漲幅高於3月份,繼續創歷史新高。
全球範圍內的通脹疊加疫情,普通消費者對日常消費品的支出顯著增長,而對於消費電子產品的支出有所下降,居家辦公帶來的電子產品需求提升相對短期,長期來看,消費電子市場用戶需求的減少已成大趨勢。
中信證券預計,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相比去年基本持平,而國內市場還會有所下滑。
▲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預測,來源:中信證券
郭明祺特別強調說,需求的下降所帶來的問題要遠大於產品生產方面遇到的困難,而這對於所有品牌和上游供應商來說,是潛在的系統性風險,尤其是在2022年下半年。
“消費信心不足是大問題,整個消費電子行業的砍單仍將持續,今年幾乎所有類別的消費電子產品訂單都已大幅削減……”
結語:嚴冬已成定局,柳暗花明仍難尋
此前,智東西通過深入手機行業調查,分析了2022年年初手機市場銷量遇冷的原因,在疫情和地緣政治因素之外,手機自身的創新力缺乏、用戶換機週期的增長也是導致手機市場遇冷的主要因素。
但這次,深入手機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我們看到這場嚴冬依舊再加劇,甚至會讓手機廠商們經歷一個“最冷夏天”。短時間內,需求的疲軟、疫情對供應鏈的影響、俄烏衝突以及全球通脹等問題仍然會是困擾手機產業的心頭病。
其實不僅是手機產業,包括PC、汽車在內,科技領域的各個產業都在2022年開年這四五個月內過的不容易。誰能咬緊牙關度過難關,誰又會在嚴冬中被暴雪埋沒?這場嚴冬將是對每個廠商硬實力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