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化石類型
來自倫敦大學學院(UCL)、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自然歷史博物館(倫敦)和佛羅倫薩大學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發現了一種非凡的化石類型,其直到現在幾乎完全沒有被注意到。
這些化石是數百萬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單細胞浮游生物的微觀印記,或稱為“幽靈” ,它們的發現使人們對氣候變化如何影響海洋中的浮游生物有了革命性的認識。
顆石藻(coccolithophore)在今天的海洋中非常重要,它提供了我們呼吸的大部分氧氣、支持海洋食物網並將碳鎖在海底沉積物中。它們是一種微小的浮游生物,它們的細胞周圍有堅硬的鈣質板–通常在岩石中化石的東西。
這些化石的豐度在過去多次全球變暖事件中都有記錄,這表明這些浮游生物受到了氣候變化和海洋酸化的嚴重影響。然而今日發表在《科學》上的一項研究提出了來自三次侏羅紀和白堊紀變暖事件(9400萬年前、1.2億年前和1.83億年前)的豐富的幽靈化石的新全球記錄,它們表明顆石藻對過去的氣候變化比以前認為的更有彈性。
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的Sam Slater博士說道:“這些美麗的幽靈化石的發現是完全出乎意料的。我們最初發現它們保存在花粉化石的表面,而且很快就發現,在正常的球石藻化石本應該罕見或不存在的時間段內,它們卻大量存在–這完全是一個驚喜!”
儘管它們的尺寸非常小,但在目前的海洋中,球石藻的數量可能非常多,並從太空中可以看到雲狀的花朵。死後,它們的鈣質外骨骼沉入海底、大量堆積並形成白堊等岩石。
Paul Bown教授(UCL)表示:“這些幽靈化石的保存確實非常了不起。它們非常小–它們的長度約為千分之五毫米,是人類頭髮的寬度窄1/15!–儘管原始板塊本身已經溶解了,但它們的細節卻非常清晰,它們被壓在古代有機物的表面。”
幽靈化石是在海底的沉積物被掩埋並變成岩石時形成的。隨著更多的泥漿逐漸沉積在上面,由此產生的壓力將顆石藻板和其他有機物殘骸擠壓在一起,堅硬的顆石藻板被壓在花粉、孢子和其他軟質有機物的表面。後來,岩石空間中的酸性水溶解了顆石藻,只留下了它們的印記–幽靈。
Vivi Vajda教授(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解釋稱:“通常情況下,古生物學家只搜索顆石藻化石本身,如果他們沒有發現任何顆石藻,那麼他們往往會認為這些古老的浮游生物群落已經崩潰。然而這些幽靈化石向我們表明,有時化石記錄會欺騙我們,這些鈣質浮游生物可能有其他的保存方式,在試圖了解對過去氣候變化的反應時需要考慮到這一點。”
Silvia Danise教授(佛羅倫薩大學)則表示:“幽靈化石在化石記錄中可能非常常見,但由於其微小的尺寸和隱秘的保存方式,它們一直被忽視了。我們認為,這種奇特的化石類型在未來會很有用,特別是在研究化石記錄中缺少原始顆石藻的地質區間時。”
這項研究的重點是托阿爾期大洋缺氧事件(T-OAE),這是侏羅紀早期全球快速變暖的一個區間,由南半球的大規模火山活動導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而引起。研究人員在英國、德國、日本和新西蘭都發現了跟T-OAE有關的幽靈化石,但也發現了白堊紀兩個類似的全球變暖事件:瑞典的海洋缺氧事件1a(1.2億年前)和意大利的海洋缺氧事件2(9400萬年前)。
“這些幽靈化石表明,在過去侏羅紀和白堊紀的變暖事件中,浮游生物是豐富、多樣和繁榮的,以前的記錄認為浮游生物因海洋酸化而崩潰,”Richard Twitchett教授(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說道,“這些化石正在改寫我們對鈣質浮游生物如何應對變暖事件的理解。”
最後,Sam Slater博士表示:“我們的研究表明,在過去的這些變暖事件中,浮游藻類非常豐富並促成了海洋死亡區的擴大,在那裡,海底的氧氣水平太低,大多數物種無法生存。這些條件–包括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和死亡區–可能會在我們全球變暖的海洋中變得更加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