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下跌52%後,小米如何贏得“生死之戰”?
手機業務萎靡,面臨壓貨問題,線下渠道店效未達預期,股價再次跌破發行價,造車業務緩慢……想在三年內拿下國產高端手機市場份額第一的名次,小米還有戲嗎?“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實現營收733.52億元,同比下滑4.6%;期內虧損5.31億元,去年同期盈利77.89億元;調整後淨利潤28.59億元,同比下滑52.9%。”
這是小米在今年首季度交出的答卷。
業績的下滑與智能手機業務的萎靡有關。小米總裁王翔在電話會議中透露,一季度低端芯片的缺貨對小米手機的出貨量造成挑戰,但這種情況將在二季度得到改善。
季度報顯示,境外手機市場成為小米手機業務的主要發力點。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集團境外市場收入為375億元,佔總收入的51.1%。境外市場運營商渠道智能手機出貨量超過570萬台,同比增長超10%。
這份季度報中,表現最亮眼的業務要數物聯網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今年第一季度,該收入達195億元,同比增長6.8%;毛利率同比上漲14.5個百分點至15.6%,創單季度歷史新高。
“目前小米集團擁有1萬多家線下門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在線下門店購買物聯網產品,非手機硬件的收入比例持續上升。”王翔說。
互聯網服務方面,小米該業務板塊的收入由去年同期的66億元增加至71億元,同比增長8.2%,主要是由於廣告業務收入增長。具體來看,小米境外互聯網用戶數持續增長,境外互聯網服務收入由去年同期的9億元增加71.1%至16億元。
對於備受關注的印度市場,王翔表示,小米集團是非常合法合規經營的企業,稅務及支出均嚴格按照駐在國的法律及相關規定進行,並不存在違規的問題。目前,印度相關部門已經解除了對公司7.25億美元資金的凍結,小米還會持續保持和印度方面坦誠溝通,希望達成共識。
今年2月8日,雷軍與集團高管、相關業務部門總經理召開了一次高端化戰略研討會,並在會上將衝擊高端定義為“小米發展的生死之戰”,同時喊出要在三年內拿下國產高端手機市場份額第一的目標。
不過,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小米正面臨手機壓貨的問題。
對於造車動態,小米表示正持續投入資源進行汽車方面的核心技術研發,但目前沒有特別多可以公佈的進展。
2022年科技股的日子都不太好過。小米在經歷了前兩年的大起大落後,股價於今年1月再次跌破發行價,迎來上市以來的低位。處於低位的小米,能否再上演大反轉?打贏這場“生死之戰”?
1
智能手機承壓
智能手機廠商正在經歷新一輪的寒冬,小米也不例外。
小米2022年第一季度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機業務收入458億元,較去年同期的515億元下滑11%;小米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為3850萬台,較去年同期的4900萬台下滑21.4%。
在小米季度報發布的幾個小時前,一則“小米、OPPO、vivo已通知供應商未來幾季將砍單約二成”的消息在各大平台傳播。
當晚的電話會議中,王翔並未直接回應這則消息的真假,但他坦承:受疫情、國際形勢不確定性,以及低端芯片供應短缺等因素的影響,小米部分門店處於關閉狀態,給小米第一季度的業績帶來了困難。
“目前全球智能手機的大盤在下滑,在這種背景下取得這樣的成績還是相當不容易的。不過,小米今年要學會應對不確定性,謹慎預測今年的目標。”王翔說。
一位熟悉小米的手機業內人士透露,小米原定全年出貨目標為1.9億台,目前已降到1.5億台。
十年前,雷軍曾對媒體表示,他最痛苦的就是預測未來銷量。他說:“手機不好賣,就會壓貨,一旦壓貨,我們的資金積壓,就可能完蛋了。”
十年後的今天,小米仍需要面臨手機壓貨的問題。
“以折疊屏為例,之前應該是下了幾十萬台的forecast,現在還有不少庫存沒有出去。”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與常規手機不同,折疊屏手機使用的是定製材料而非通用材料,庫存一旦積壓,處理非常麻煩。
不僅是高端手機面臨著庫存積壓問題,以性價比著稱的紅米也遭遇了此問題。
今年3月17日,紅米發布Redmi K40S,售價1799元至2399元。本應衝量的這款手機並沒有達到小米的預期。
來源:雷軍微博
“Redmi K40S首周的銷量只有1.8萬台,往常這種價格檔的手機(首周銷量)起碼是10萬台起。1.8萬台真是太少了,這個款機型備貨要500萬台,看看後面它能不能拉起來。”前述知情人士說。
事實上,小米手機第一季度的表現也是整個手機行業的折射。
由於疫情、國際形勢的不確定性、換季週期變長,以及供應鏈短缺等因素的影響,智能手機行業整體承壓,全球智能手機大盤下滑。
市場分析機構Canalys最新報告指出,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11%。中國信通院的報告顯示,今年1至3月,國內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為6934.6萬部,同比下降29.2%。
2
高端化成果初顯,線下仍需增效
小米不止一次對外宣稱了高端化目標,雷軍也多次表示:高端之路是小米成長的必由之路,是小米發展的生死之戰。
今年2月份,雷軍發微博稱,在“三年手機銷量全球第一”戰略牽引下,小米產品和體驗要全面對標iPhone,三年內拿下國產高端手機市場份額第一。這被外界視為雷軍錶態正式對標蘋果的進階版本。
從季度報來看,小米的高端化已取得初步成效:今年第一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機平均售價(ASP)同比增長14.1%至人民幣1189元。中國大陸地區定價在人民幣3000元或以上,境外定價在300歐元或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達到近400萬台。
“中高端智能手機出貨量佔智能手機總出貨量的比例增加了。”小米CFO林世偉在電話會議中表示。
不過小米智能手機毛利率由去年第一季度的12.9%降至9.9%。針對此問題,小米在季度報中給出的解釋是:主要是由於若干智能手機型號促銷所致。
但在林世偉看來,這屬於“正常水平。“去年一季度由於缺貨問題,公司並未進行太多產品促銷,導致毛利率較高,而今年一季度的數據屬於恢復到正常水平,與去年四季度的數據接近,同時小米也在清理老品庫存,緩解缺芯與節奏問題,希望今年能夠繼續保持毛利率的健康。”
去年,小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總裁、Redmi品牌總經理盧偉冰通過公開信介紹,小米要大力佈局線下渠道的策略。不可否認,線下渠道已成為小米高端戰略的重要一環。
佈局一年多,小米的線下渠道佈局從數量上取得了很大進展。截至今年3月31日,小米在中國大陸線下零售店已經超過10500家。
但線下門店對小米業務的帶動作用如何,仍需要打個問號。
市場調查機構Canalys的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排名中,小米名列第五位,但小米在季度報中提到,其首季度的線上市場份額仍為第一。這是否意味著小米線下10500餘家線下店的效果並未達預期?
一位熟悉小米的人透露,小米開店卻不增效這件事讓小米很被動。“線下渠道的目的是讓社會力量幫品牌賣手機,小米想搶OV的盤子,但並沒有搶到增量。”
在另一位手機行業從業者看來,小米之家的資產投入太重,開店的成本高至幾十萬,但小米給到客戶的利潤分成不夠大方,這也導致客戶缺乏動力去幫小米分銷。
上週,小米河南分公司總經理王騰的微博也側面印證了上述從業者的看法。5月13日,王騰在河南一家線下小米之家門店體驗之後,在網上曬出了門店員工銷售情況統計表。從曬出的截圖中可以看出,該小米之家包括王騰在內一共有員工9名,其中銷售額最高的員工賣出了7台手機,銷售額38542元,預估激勵185元。
來源:王騰微博
王翔在電話會中表示:“本季度,小米超過50%的高端智能手機是通過線下渠道銷售的,這也證明線下門店給我們帶來了新用戶,這是線下渠道給業務帶來的正向影響。我們有一萬家店,如何提高店效是今年最主要的目標。”
3
汽車交付時間表不變
半年前的小米投資者日上,雷軍錶示,造車進展超過了預期,小米汽車將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內部也是根據這個時間點回推造車的具體進度。
另外,據媒體報導,在今年3月份發布財報的前一天,小米京津分公司總經理羅寶君透露,小米汽車工程樣車將於第三季度亮相。
在5月19日的電話會議中,王翔表示,小米正持續投入資源進行汽車方面的核心技術研發,目前小米汽車沒有特別多可以公佈的進展。不過,他同時稱:目前小米汽車團隊工程師規模已達1200餘人,仍保持原定交付計劃不變,即仍預計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
季度報顯示,一季度,小米在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方面花費的費用為4.25億元。
2021年3月30日,小米在港交所發佈公告,宣布董事會正式批准智能電動汽車立項,成立全資子公司。同一天,雷軍在當天的發布會中官宣造車,親自出任小米智能電動汽車業務CEO。
官宣至今,小米很少主動公佈造車進度,但“註冊商標、挖人、選址”等與小米造車相關的風吹草動都能引起市場的關注。
最新的消息是,受小米官方委託,相關招標代理公司發布了小米汽車整車焊裝線體項目供應商招募公告。根據招標條件,該項目所在地為上海,並且已經由項目審批、核准、備案機關批准,正式進入了公開招標階段。
這則信息被外界解讀為小米汽車將會在上海開設第二工廠,但隨後官方闢謠稱是個誤會。據小米內部人士透露,只是委託了一家上海招標公司進行相關項目的招標,而非在上海建廠。
2021年4月1日,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申請註冊“小米汽車”商標。
隨後,雷軍牽頭組織了一場行業聚會,與會者不乏何小鵬、李斌、李想等國內造車新勢力的創始人,也有傳統車企的創始人。聚會之後,雷軍參觀了東風、長安、長城、廣汽、上汽等多個傳統車企的研發製造中心。
在招攬人才方面,小米也是不遺餘力。為吸引人才,小米開出高於同行20%-30%的薪資。同時,小米還從傳統車企挖了不少資深技術人才。從已發布的招聘信息來看,小米汽車的研發將主要在北京和上海兩地佈局。
在自研的同時,為了快速補齊生態鍊和技術方面的短板,小米還在產業鏈上積極佈局。來自去年小米產投Demo Day的消息表明,小米通過小米產業投資基金投資的102家企業中,有40餘家企業與汽車相關。涵蓋動力電池、自動駕駛、激光雷達等多領域。
為了全力帶隊造車,雷軍退出了多家關聯公司的法人代表、執行董事或者董事長等要職。
上個月,位於北京經開區的小米造車地塊正式落槌成交,成交價格約6.1億元,競得人為“小米景曦科技有限公司”,是小米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由小米造車初始團隊“17羅漢”之一張峰擔任法人。
此前,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與小米科技簽約儀式舉行,正式宣告了小米汽車落戶北京經開區。
“我願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積累的戰績和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去年,當雷軍在發布會現場哽咽道,他將此稱之為“人生最後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
小米內部員工也清楚造車對雷軍的意義。一位已離職的小米中層透露,小米內部員工對小米的業務也有優先排序,“汽車大於手機,芯片徹底沒戲。”
只不過汽車這個“局”不好解。
“小米造車我們都知道為啥,但反過來為什麼是小米?(市場為什麼要選小米)回答不了這個問題,內部也沒有一個人能回答這個問題。”上述已離職的小米中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