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連遊戲也“漲”不動了?
一份堪稱“滑鐵盧”的財報,騰訊疲態盡顯。北京時間5月18日港股盤後,騰訊控股( 0700.HK )發布2022年一季度業績報告:2022Q1 實現營收1354.71億元,同比持平,為上市以來首次零增長;淨利潤234.13億元,同比下降51% ;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淨利潤255.45億元,同比下降23% ,是繼2021Q3(淨利同比下滑2%)、2021Q4(淨利同比下滑25%)後,連續第三個季度出現單季淨利潤同比負增長。
一言以蔽之:淨利腰斬,增長停滯,或許是騰訊最差的一份財報。誠然,騰訊“大象轉身”時,收入結構由虛轉實必然要加大建設投入,業績自然會短期承壓,但騰訊長期建立的穩定性在監管(遊戲、內容、金融科技)、疫情、經濟形勢多方衝擊下正變成一場“全面戰爭”。
對此,資深媒體人王如晨認為,騰訊過去太穩,建立了賽道與模式優勢,但現在的挑戰是全方位、多業務同時遭受考驗。“ 儘管疫情解封會有一定的刺激拉動,但騰訊面臨整體挑戰的局面不會改觀。”
騰訊疲態盡顯
整個2021年,騰訊都在動盪中艱難前行,其股價的震盪持續到2022年,業績反應在財報自然也難掩頹勢。
具體到主營業務,騰訊2022Q1 增值服務(包括遊戲、視頻等)業務營收727億元,總營收佔比54% ;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板塊收入427.7億元,佔比32%;網絡廣告營收179.88億元,佔比13%。
首先,騰訊遊戲業務“失速”。2022Q1 騰訊本土市場遊戲收入下降1%至330億元,而佔比較大的手游收入更同比下滑3%,屬實“拉胯”,主要是《天涯明月刀手游》《使命召喚手游》遊戲收入下滑及騰訊處於對未成年保護政策的消化週期中;至於國際市場,遊戲收入增長4%至106億元,主要是《VALORANT》及《部落衝突》等遊戲帶來的收入增長。
財報稱,疫情期間遊戲行業仍處於下行趨勢,且全球遊戲市場均面臨疫情持續放開後線上娛樂熱度消退的影響,所以騰訊遊戲業務在2022Q1 表現並不算好,但“失速”的遊戲卻再次成為支撐騰訊總收入佔比最高的業務。
事實上,近兩年騰訊一直試圖摘掉遊戲公司的標籤,努力向數字經濟轉型,至少營收結構上持續由虛轉實——2021Q4 騰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總收入佔比提升至33%,首次超過遊戲板塊成為騰訊第一大收入板塊,騰訊第一生產力也悄然從遊戲業務變為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不曾想,短暫維持了一個季度後,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便被遊戲板塊反超。
其次,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板塊同比增長10%至人民幣428億元,作為騰訊寄予厚望的新增長引擎,10%增速是該業務歷史新低。財報稱,主要是受疫情影響,今年三月商業支付交易金額和企業服務收入都有所減少。
2015年騰訊便已開始佈局產業互聯網,此後即便短期業績承壓,騰訊仍在保持對戰略業務和科技創新的持續投入。尤其2018年930變革後,騰訊明顯加快了擁抱產業互聯網的速度,逐步將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培育成集團新增長引擎。截至2022年4月,騰訊在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專利申請公開總數超過5.6萬件,專利授權數量超過2.6萬件,其中,發明專利佔比超過90%。
2019Q1~2022Q1 騰訊遊戲與金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同比數據(2019Q1騰訊首次單獨披露金額科技與企業服務收入)
這份野心其實不難理解——當騰訊已成為貫穿數万家企業、百億就業崗位的鏈接管道,監管更側重產業互聯網的推進與建設,騰訊能否構建起包括服務器、操作系統、芯片、SaaS 等在內的公司完整自研體系,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騰訊生態重構的進度,以及能否蛻變為廣義的互聯網入口。
不過,以阿里為鑑,目前螞蟻已經從阿里集團拆分,既然阿里金融服務拆分出來,騰訊大概率也要對其金融業務做出調整——尤其2021下半年監管對於反壟斷持續深化,正迫使騰訊投資版圖與業務協同進行重構。
甚至,相比其他互聯網大公司,騰訊面臨情況更為複雜。一位長期關注大公司的分析人士認為,騰訊遊戲、金融科技等多業務均面臨監管壓力,而金融科技並非孤立,會涉及到微信生態的改造。“ 支付寶可以脫離淘寶獨立存在,財付通可以脫離微信生態嗎?”
目前看,阿里之於騰訊,騰訊之於阿里的業務融合都不明顯。但上述人士認為,拋開數據,還有反壟斷所帶來的的不確定性。“騰訊的生態怎麼對競爭者兼容是個很大的問題,至少不能過度封閉。現階段,阿里部分業務已經對微信支付開放,但微信生態如何兼容並不像騰訊減持、退出京東、美團這類資本嫁接生態那麼容易解決。”
最後,網絡廣告業務一季度收入同比下降18%至人民幣180億元。財報稱,這是由於教育、互聯網服務及電子商務等行業的廣告需求疲軟,以及網絡廣告行業自身的監管變化的影響導致,但快速消費品行業的廣告開支仍然穩定。
其中,社交及其他廣告收入下降15%至人民幣157億元,主要由於騰訊移動廣告聯盟廣告業務調節監管影響,收入大幅減少;媒體廣告收入下降30%至人民幣23億元,騰訊新聞及騰訊視頻等媒體廣告的收入正在持續下滑。
2021~2022年,受疫情影響,整個互聯網線上廣告業務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尤其是整個廣告大盤萎縮的情況下,資源越發向新興渠道聚集。
比如,短視頻之於整個廣告市場的掠奪——Quest Mobile 數據顯示,短視頻信息流廣告佔比從2020上半年24.6%增至2021上半年的30.8%;《2021年中國網絡廣告年度洞察報告》亦顯示,超五成廣告主增加了短視頻廣告投放預算。
此外,在線教育、遊戲、金融等領域遭遇強監管,廣告投放大幅度收縮,騰訊分到的蛋糕自然也一再變少。
不過,微信生態內視頻號、小程序等功能組件均有不俗的數據——財報顯示,小程序日活躍賬戶突破5億,平均每天超2億用戶在小程序上使用政府服務;視頻號播放量及使用時長同比大幅增長,直播服務收入該季度也有所增加,但大部分被音樂直播及遊戲直播的收入減少所抵銷。
對此,中信證券預計微信視頻號將於2022年底開啟信息流廣告變現, 參考朋友圈廣告和快手廣告的情況測算,2023年視頻號廣告有望貢獻370億元左右增量收入。
一位港股分析師亦對虎嗅表示,“從財報表現來看,未來騰訊值得期待且唯一有看點的,就是微信的商業化加速,尤其是視頻號。”可見,市場對於微信生態關鍵版塊的連接抱有巨大信心,但也有不少人擔心微信加速商業化可能會破壞原有微信生態。
“溫水”煮騰訊
早在兩天前(5月16日),馬化騰便已藉著《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報告2021》對外表示,騰訊正在面臨著挑戰和發展並存的新階段,“一方面,收入與利潤的增速放緩;另一方面,騰訊認為可藉此換檔去創造更高質量發展。”
如今看,這既是騰訊高層對公司轉型、業務陣痛的提前表態,也是業務長期處於舒適生長狀態,遭遇外部環境急劇變化後,管理層試圖提高集團抗風險能力並積極“變陣”。
從用戶體量來看,騰訊是中國最大的互聯網企業。社交作為騰訊流量的基本盤,兩款王牌產品QQ、微信的用戶數據歷來都會在財報中提及。
先說微信,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微信及WeChat 合併月活賬戶數為12.88億,同比增長3.8% ,微信基本盤在無限接近中國網民上限前提下,依舊保持滲透,MAU 緩慢爬升至12.88億的新高,可見繁榮的微信生態依舊還有想像空間。
其次是QQ,QQ 移動終端月活賬戶數為5.638億,同比下滑7% 。QQ 用戶流失速度加快一方面是微信及其他娛樂產品(抖音、快手、B站)分流導致;另一方面,QQ 作為一款橫跨80、90、00後的社交產品,其在移動互聯網浪潮中浮沉23年仍躋身TOP 級應用前列更為不易,如今國內出生率的走低,QQ 以年輕用戶為基本盤自然會受到影響。
不過,騰訊依舊在努力延長QQ 的生命週期,比如推出超級QQ 秀、灰度測試“結伴”功能都是為了擁抱年輕人。
從利潤源頭來看,騰訊又是世界最大的遊戲公司。騰訊遊戲滾起雪球後從研發到渠道都有不可撼動的市場地位,整個產業無出其右,所以市場對其預期最大盈利點也是遊戲業務。很多投資者一度將騰訊視為遊戲概念股的“風向標”,坊間才有了“騰訊之於遊戲好比茅台之於白酒”的說法。
縱觀騰訊歷來六次股價大跌,其中四次均與遊戲業務緊密相關——分別是2008年缺爆款疊加金融危機衝擊,騰訊股價(不復權)接近腰斬;2010年遊戲行業增速放緩,騰訊股價高點回撤30%;2015年iOS 遊戲暢銷榜佔比下滑,騰訊股價再次回撤;2018遊戲版號暫停核發,騰訊股價幾近腰斬,足見遊戲業務之於騰訊的重要性。
然而,《原神》以一己之力撕開了傳統渠道的防線,正在重塑渠道格局。更深層次隱憂在於,騰訊正在喪失嗅覺,沒有看到遊戲風向改變的本質——《天刀》不符合最新趨勢,《天涯明月刀手游》《使命召喚手游》收入持續下滑,《原神》《鬼谷》都不是自己的。源於此,僅2021年騰訊就投資、增持了80家遊戲廠商,整個行業為之側目。
尤其2021下半年以來,隨著監管部門反壟斷工作的持續深入,先是騰訊主導的鬥魚、虎牙合併被叫停;接著被要求取消音樂獨家版權;然後,核心遊戲業務也迎來了強監管,從遊戲直播、遊戲加速器的限製到騰訊嫡系企鵝電競退市,騰訊在遊戲產業的佈局和內容掌控力在一點點被削弱。
至於2022Q1 騰訊遊戲的市場表現,其推向市場的五款新手游《璀璨星途》《延禧攻略之鳳凰於飛》《玄中記》《臥龍吟2》《重返帝國》長線發展均未達到預期;雖有《金鏟鏟之戰》《英雄聯盟手游》貢獻的增量,但《王者榮耀》《和平精英》早已超過其他手游的生命週期,長線運營下,騰訊急需新爆款拉動遊戲盤子的增長。
好消息是,4月11日,國家新聞出版署核發最新一批遊戲版號,縛住遊戲行業八個月之久的緊箍咒“松”了;騰訊光子工作室群與重生工作室聯合開發的《Apex手游》已於5月17日正式上線,此前官網預註冊玩家超過1600萬。
從投資規模來看,騰訊又是世界上最大CVC(互聯網戰略投資)投資機構之一。《新財富》曾撰文總結道,“通過近年5000億- 6000億元規模的投資併購,騰訊與阿里巴巴分別構築了10萬億市值的生態圈,5年間膨脹了10倍。相比之下,上海地方控股的境內外上市公司總市值為2.8萬億元;深圳367家上市公司總市值11萬億元。騰訊、阿里的資本能量,甚至能與一座一線城市比肩。”
國內CVC 投資案例數量
不過,外部環境急劇變化下,投資收益反應在2022Q1 財報上反而成為拖累騰訊淨利潤的原因之一。比如,財報中“其他收益淨額”較去年同期減少64億元,主要是交通出行服務(滴滴)及網絡媒體等領域的若干投資公司作出的減值撥備所抵銷;“分佔聯營公司及合營公司虧損淨額”高達63億元,而去年同期盈利13億元。
當然,作為一家非典型互聯網公司騰訊也有其特殊性。王如晨表示,“第一,與賽道有關,其他同業對外部實體經濟形勢反應有傳導期,比如2020Q1 疫情對電商領域造成衝擊,但騰訊遊戲、社交反而受益於宅經濟,解封後宅經濟會有所弱化,但廣告承載跟上就能在內部能形成履帶效應;第二,增值服務、廣告業務及遞延收入能創造緩衝,平滑整體行業波動;第三,微信小程序的觸達力,發揮了生態效應,也有抗風險的能力。”
綜上,大如騰訊也扛不住監管(遊戲、內容、金融科技)、疫情、經濟形勢、消費疲弱多重因素衝擊——而騰訊當下的業績表現,比其他互聯網公司更能反映外部承壓複雜、多元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