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失落的半導體夢要通過汽車電子奪回來?
1999年,為應對IMF危機,在韓國政府的主導下,時為三星之後韓國第二大財團的LG,將子公司LG半導體賣給現代集團旗下現代電子。這是LG最後一次將自己的名字與“半導體”放在一起。在之後的20年多年時間裡,LG如韓國政府期許的那樣,承擔起韓國能源、顯示等產業發展重任,但對於失之交臂的半導體夢想,說無動於衷是假的。
特別是,曾經的競爭對手三星成長為全球存儲器龍頭,而脫胎於LG半導體和現代電子合資公司的SK海力士,更成為三星之外,支撐韓國半導體的另一股力量。
2018年,LG第三代領導人具本茂去世,為LG半導體回歸之路解開了序幕。2021年,具本茂胞弟、現任領導人具光謨的親叔叔具本俊,攜LG唯一半導體子公司Silicon Works分拆成立LX Group,留在集團LG電子開始了汽車芯片自產計劃。在群雄逐鹿的當下,兩條路徑邁進的LG,能奪回失去的嗎?
LG第四代領導人具光謨和其親叔叔具本俊;圖源:the Korea Herald
重溫舊夢:親叔叔攜唯一半導體公司自立
2021年5月,LG International、LG Hausys、Silicon Works、LG MMA、Pantos等5家LG子公司正式從LG分拆為LX Group,後者將由分別擔任過LG半導體、LG顯示領導者的具本俊擔任總裁。自2018年5月上一代領導人具本茂過世後,LG瘋傳已久的分拆傳聞,自此終於塵埃落定。
具本俊攜5家子公司分拆成立LX Group;圖源:BusinessKorea
此時正值LG第四代領導人具光謨就任的第三個年頭,對於看慣了韓國財閥鬥爭戲碼的看客來說,讓親叔叔攜子公司分拆成立新公司的作為,多少有一些“杯酒釋兵權”的意思。具本俊本人在LG顯示業務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和其在集團中承前啟後的靈魂地位,為這種猜測提供了證據。
然而,與其他財閥不同,據傳奉行“人和”等儒家思想並嚴格執行長子繼承製的LG,此前的每一代領導人交接都堪稱平和,這一次的更新換代也不例外。2018年具光謨就任以來,在集團中地位舉足輕重的具本俊便開始退居二線,雖然分拆傳聞頻現,但也並未有禍起蕭牆的事件發生。
對於已經邁入古稀之年的具本俊來說,將有望再次向自己的“初心”發起衝擊。1985年,具本俊加入LG半導體,開始自己的家族事業,從當時韓國舉國之力投資半導體的背景來看,這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然而14年後,已成為LG半導體負責人的具本俊,卻將其拱手讓人,其中辛酸滋味,可以想像。
雖然在此之後,具本俊出眾的商業才能和膽識,讓其幾乎一手將LG顯示推向了產業霸主的地位,如今更是壟斷大尺寸OLED產能,連三星都不得不退避鋒芒。然而,無論是具本俊本人,亦或是LG,對半導體的野心都從未真正熄滅。2014年,LG完成對韓國IC設計龍頭Silicon Works的收購,即是證明。
事實上,Silicon Works本就與LG淵源頗深,其正是LG半導體被賣給現代的同一年,在具本俊的父親具滋暻的遠房親戚資助下成立的。2014年收購完成後,一方面,Silicon Works主要產品DDIC與LG顯示的面板產品相互配合,產業鏈垂直一體化加深,一方面,Silicon Works更多承擔起了LG的半導體業務。
在正式被分拆劃分至LX Group之前,LG已有意識地梳理其旗下頗為雜亂的業務,將半導體業務集中化管理是其中核心任務之一。在第三代領導人具本茂去世前夕,LG電子決定OLED TCON芯片的設計事業移交給Silicon Works,更早前,LG電子CTO下屬的SIC中心的主要產品量產和銷售權也已轉讓給了Silicon Works。
離開LG的具本俊,顯然甩開了為家族承上啟下的包袱,大展拳腳。在成立LX Group僅1年的時間裡,先是將LG InnoTek在韓國和美國註冊的76項包括半導體製造在內的相關專利收入囊中,開始為碳化矽和氮化鎵芯片的開發招聘研究人員,上月還傳出,將收購此前智路資本收購失敗的第二大DDIC供應商Magnachip。
化零為整:以芯求車盼再搭蘋果東風
回到LG本身,正如同此前決絕地停止手機業務、推動LG化學(即現在的LG能源解決方案)的分拆上市等,從具光謨就任以來對集團業務大刀闊斧的改動動作來看,此次分拆貫徹了其自上任以來推行的“選擇和集中”戰略,官方說法是,剝離的業務是“有很高的增長潛力,但在集團內部沒有得到戰略關注”。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LG將其半導體事業的野望,徹底拋給了LX Group?從LG目前的總體佈局和優勢項目來看,這種推斷有一定依據。畢竟,LG保留了LG顯示、LG電子和LG能源解決方案,分別對應的顯示產業、汽車零部件產業和動力電池及其他化學材料產業,與半導體的關係在此次拆分後更加稀薄。
然而,從LG近期的動作來看,對於半導體,LG不僅仍有野心,而且上來就要做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車規級半導體。去年12月,韓媒報導稱,LG電子開始開發車用MCU,預計1-2年內生產MCU產品。隨後過去不到半年,其ECU、MCU、PMIC就已獲得德國萊茵TÜV的ISO 26262認證,準備工作不可謂不足。
另一則有待考證的傳聞是,LG拒絕了2021年下半年將LG電子的系統集成芯片中心人員和資產轉移至LX Semicon(即現在LX Group旗下的Silicon Works)的要求,原因是其認為,為了培育自動駕駛、元宇宙等未來事業,有必要維持半導體領域的競爭力,與此前大方將半導體事業轉手的態度大相徑庭。
對於LG態度的轉變,有業內人士對筆者表示,這可能是由於LG眼熱於車規級芯片未來的市場,特別是新能源化和智能化,整車芯片用量是遠大於傳統燃油車的。“(LG的)底子肯定是有的,只要擁有自有產能,還是可以幫助他們盡快對產品進行迭代,還是有一些機會佔據一定的韓國國產車的份額。”
還有一種判斷是,自研車規級MCU是LG在車芯荒下的無奈之舉。從集團發展的大方向來看,電動車將是其未來重要的增長引擎,旗下LG能源解決方案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動力電池供應商,LG電子則已在汽車零部件市場盤踞已久,去年7月,更是與Top3 Tier1麥格納成立了“LG麥格納e-Powertrain”公司。
圖源:appleworld
縱觀車芯荒至今,因為缺一顆芯片而導致整車出貨受阻的“慘劇”不斷發生,使得汽車零部件供應的趨勢被一再強調,包括博世在內的頂級Tier1都在積極擴張自己的芯片產能,而LG電子雖然在零部件市場已佔據一定份額,但與頂級供應商相比,在代工廠和IDM產能排隊優先級不夠,受到缺芯影響更大。
這個角度看,LG造芯所圖實際上仍是汽車市場。另外,此前有傳聞稱,在現代與蘋果談判無果後,LG與麥格納的合資公司有望成為Apple Car的整車製造商,若擁有自研車用MCU的能力,想必也將為LG拿下蘋果訂單增加籌碼。作為曾經的iPhone代工廠,LG是否能再藉蘋果乘上電動車的東風,令人玩味。
寫在最後
上世紀50年代,由LG化學前身GoldStar生產的韓國首個收音機,被視為韓國半導體的起點。時至今日,俯瞰韓國半導體產業,可以說只聞三星、SK,不見LG,但追溯如今引領韓國半導體行業的重要公司的發展歷程,常常能輕易發現LG留下的痕跡:
除了SK海力士脫胎於海力士半導體(即為LG半導體與現代電子合併成立的公司),目前在SK名下的矽晶圓大廠SK Siltron也收購自LG(原名為LG Siltron),Magnachip前身則為海力士半導體的系統集成電路業務,旗下的成熟製程代工廠Key Foundry此前也已被SK收購……
諸如此類,聯想到LG在半導體行業的沉浮,令人唏噓。隨著汽車電動智能化時代的到來,LG究竟能否再趕上這趟被迫下過的車?與曾經依靠舉國投資拿下的存儲器市場不同,汽車芯片的壁壘絕非超大規模投資便可破除,對於重新出發的LG來說,這是否是個好的賽道,也仍待觀察。(校對/隱德萊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