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ied Materials公佈適用於3nm與GAA晶體管製造的下一代工具
上月,三星代工(Samsung Foundry)部門悄然宣布,其定於2022 年2 季度開始使用3GAE 技術工藝來生產芯片。作為業內首個採用GAA 晶體管的3nm 製程工藝,可知這一術語特指“3nm”、“環柵晶體管”、以及“早期”。不過想要高效地製造GAA 晶體管,晶圓廠還必須裝備全新的生產工具。而來自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公司的下一代工具,就將為包括三星在內的晶圓廠提供GAA 芯片的製造支持。
(來自:Applied Materials官網,via AnandTech)
新工藝有望實現更低功耗、更高性能和晶體管密度,以迎合芯片設計人員的需求。然而近年來,這種組合一直難以實現—— 隨著晶體管尺寸的縮減,晶圓廠必須克服漏電等負面影響。
為在晶體管尺寸縮放的同時、維持其性能與電氣參數,芯片行業已於2012 年開始,從平面型晶體管過渡到FinFET(鰭式場效應晶體管),以通過使柵極更高來增加晶體管溝道和柵極之間的接觸面積。
轉眼十年過去,隨著晶體管間距逐漸接近原子級,其負面影響開始更多地顯現。受制於此,FinFET 工藝創新的步伐也正在放緩。
自英特爾在十多年前推出其基於22nm 的FinFET 技術以來,未雨綢繆的芯片製造商們,就已經在探索如何轉向下一代環柵技術方案。
顧名思義,環柵場效應晶體管(GAAFET)的溝道是水平的、且所有四個側面都被柵極包圍,因而很好地化解了與漏電相關的尷尬。
但這還不是GAAGET 的唯一優勢,比如在基於納米片/ 納米帶的GAAFET 中,晶圓廠還可調整溝道寬度、以獲得更高性能或降低功耗。
三星的3GAE 和3GAP 工藝,就是用了所謂的納米帶技術。該公司甚至將其GAAFET 稱為多橋通道場效應晶體管(MBCFET),以和納米線競爭方案劃清界限。
不僅如此,Applied Materials 還聲稱GAA 架構降低晶體管的可變性。而在其它廠商還在各種學術會議上討論GAAFET 相較於FinFET 的優勢時,三星已率先決定向新型4nm 晶體管工藝轉型。
當前三星的計劃是在2022-2023 年向新工藝轉進,不過歷史上也存在跳票的可能。比如2019 年推出的基於GAAFT 的3GAE / 3GAP 節點,就分別拖到了2022 / 2023 年才實現量產。
去年,該公司再次強調了在2022 年開啟3GAE 生產的計劃。不過早些時候,它又改口稱會在本季度開始量產。
在第一個吃螃蟹的勇氣之外,芯片製造商也總面臨著艱鉅的挑戰。而三星基於MBCFET 的3GAE 節點製造的產品,基本上也難免遭遇一些風險。
畢竟廠商不僅要將晶體管縮到3nm 水平,GAA 的製造流程也與FinFET 大不相同。
據悉,GAA 晶體管的溝道需要用到光刻、外延、以及選擇性的材料去除等成型工藝。這些工藝使得芯片製造商能夠微調溝道寬度和均勻性,以獲得最佳的性能/ 功耗表現。
但與FinFET 相比,這些外延步驟要復雜得多,尤其是需要在微小的10nm 溝道周圍沉積多層柵極氧化物和金屬柵極疊層。慶幸的是,Applied Materials 的高真空高真空集成材料解決方案(IMS)正好可以幫上忙。
首先,該公司的Producer Selectra Selective Etch IMS 工具可去除不必要的矽鍺(SiGe)、以將柵極與源極/ 漏極隔離,並在不損壞周圍材料的情況下定義溝道寬度。
其次,Applied Centura Prime Epi IMS 工具可藉助集成原子層沉積(ALD)、熱處理、等離子體處理和計量步驟,來沉積超薄柵極氧化層。
與競爭解決方案相比,它能夠將柵極氧化層厚度減少1.5 埃(原子厚度單位)。如此一來,厚柵極能夠實現更高的驅動電流,從而提升晶體管性能、而至於增加電流洩露(薄柵極的一大缺點)。
【背景資料】
Applied Materials 於2016 年推出其首款Selectra 蝕刻系統,迄今已向客戶交付1000+ 多套腔室,所以業界對其使用已經相當熟悉。
儘管蝕刻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工藝,但隨著行業開始轉向更新的技術(包括基於GAA 環柵晶體管的工藝),其使用和重要性將會進一步增加。
以三星3GAE 工藝為例,預計其性能可較7LLP 提升30%、或功耗降低50% / 縮減45% 面積佔用,足以吸引廠家在短期內向新工藝發起攻堅挑戰。
目前使用依賴全新晶體管結構的3GAE 製造技術,總體上還是相當困難。除了新的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工具,三星還需發明新的IP、採用全新的設計規則,再加上新的光刻、蝕刻、以及沉積等流程。
可一旦取得突破,三星就有望提前英特爾和台積電數年積累GAA 晶體管的製造與優化經驗,從而在較長一段時間裡更加受益。
更何況該工藝可在CPU 之外的硬件上使用,比如三星DRAM 亦能受益於更小的單元尺寸/ 更高的晶體管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