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跌跌不休後,美國科技廠們的裁員通知也陸續抵達
進入2022年以來,美國不少科技股已經跌成了科幻股,放眼望去,股價腰斬甚至膝蓋斬的科技公司比比皆是。當美國科技股的大潮向後退去,也讓一眾科技從業者們開始擔心自己會率先變成那個“裸泳”的人。畢竟,當公司沒錢燒了的時候,人員的精簡似乎就是勢在必行。
2022,苟住工作是第一要位。
文|Juny 編輯|Lianzi
事實證明,大家的這些擔憂也並不是杞人憂天。在經歷了幾個月的震蕩之後,一些公司的裁員大幕也在近期拉開。
從目前來看,已經宣布裁員通知的主要包括最近股價跌得比較厲害的成長型科技公司,以及此前估值一路暴漲虛高的創業公司們。但值得注意的是,包括Netflix、Meta在內的一些此前的熱門科技大廠們,也傳出了部分裁員或者招聘暫停的消息。
對此大家紛紛感慨,2022年不求大富大貴,能好好苟住就不錯了。
|打響大規模裁員第一槍後,Better.com已暴力裁員4000人
隨著疫情紅利的消退,很多過去兩年快速發展的創業公司業績迎來了斷崖式下跌。曾經估值達到70億美元的美國房地產金融科技獨角獸Better.com就是其中一員。
去年聖誕季前,當大家都沉浸在迎接新年的愉悅氣氛中時,美國房地產金融科技獨角獸Better.com的900名員工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接到了一條來自公司CEO Vishal Garg 的臨時視頻會議邀請。會議接通後,該CEO便直接表示,“如果你參加了這個電話會議,那麼很不幸,你將是被解僱群體的一員。”整場視頻會只持續了不到3分鐘。
當時這一突然其來的消息讓Better.com的員工們措手不及。很多人甚至都沒來得及加入會議,他們的“裁員令”就已經立即生效。當他們回過神來想弄清楚自己到底為什麼會被解僱時,卻發現自己已經即刻無法使用公司的電腦、電子郵箱賬號、Slack討論組,僅在幾小時後收到了一封來自HR的解僱通知。
在北美,大部分公司就算不給給解僱員工高額賠償,也會提前告知員工給以他們足夠的緩衝期。而Better.com這種冷酷無情的裁員方式在北美科技初創公司中則實屬罕見。
然而,鋪天蓋地的質疑並沒有讓這場裁員大戲落幕。最近幾個月來,Better.com的裁員還在一波又一波地繼續。去年第一波約有900名員工被裁,約佔Better.com 全部員工總額的9%。今年3 月8 日,Better.com 又進行了一輪幾乎毫無徵兆的裁員,此次裁員人數高達3000人,佔全部員工的約30%以上。
4月初,Better.com又再出裁員新招數。他們以60 天的帶薪遣散費和健康保險為“誘餌”,為符合條件的產品、開發和工程團隊員工提供自願離職的機會。兩週前,Better.com進行了第三輪大裁員,房地產交易業務的人員被大規模解僱,涉及人數超過1000人。至此,短短幾個月間,Better就解雇了4000多人,超過了公司員工總數的一半。
根據Better.com官方的說法,公司裁員的主要原因一是發現一些員工工作“划水摸魚”,二是業務受到利率環境和再融資市場波動需要縮減成本。但內部員工爆料,Better.com最近的裁員充滿了隨機性,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解僱標準,誰也不知道下一個會不會輪到自己。有人甚至稱自己從此患上了Zoom會議邀請的PTSD。
|Robinhood裁員9%,但還未大規模涉及工程師
最近,矽谷此前的科技新星、有“散戶大本營”之稱的Robinhood也實在頂不住業績下滑和股價暴跌的壓力,宣布了一輪比例高達9%的大裁員。
上週二,Robinhood的CEO Vlad Tenev在公司官網上發布了一封公開信。信中表示,在新冠疫情大、低利率和財政刺激等多重因素的刺激下,Robinhood的業務在2020 年-2021年之間快速發展,同時期公司人員規模也從2019年的700 人擴大到2021年的近3800 人。
但隨著最近市場情況發生變化,公司發現此前設置了太多重複且冗雜的工作崗位。在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後,公司管理層決定執行此輪裁員,涉及人數約300餘人。
數據顯示,Robinhood在去年7 月以每股38 美元的價格上市後,股價曾一度暴漲至每股85 美元,市值曾一度逼近800億。但隨著各種不利因素的紛至沓來,目前股價在每股10 美元左右徘徊,市值已縮水至不足90億美元。
圖片截自於Robinhood
不過,根據此次被裁人員在LinkedIn上的信息統計顯示,此輪解僱的主要是招聘、客戶支持、工作環境等團隊的相關人員,比較少的涉及了工程師隊伍。被解僱人群除了一部分在矽谷地區外,也分佈在費城、德州、丹佛等美國各地。
從各種渠道的消息來看,Robinhood的此輪裁員進行的比較突然。在此輪裁員消息正式公佈前,就有一些人在Blind上發貼表示聽到了一些小道消息說Robinhood很快要裁員,當時在該貼下面一大批Robinhood的員工都留言說是謠言,結果沒過兩天,就被公司的官方裁員消息啪啪打臉。
此輪Ronbinhood裁員的部分人員信息,圖片截自於LinkedIn
此外,目前還有消息顯示Robinhood也在近期啟動了內部PIP流程,員工表現不合格也將被辭退。不過,相對於Better.com的“冷酷到底”的裁員方式,Robinhood的態度還算比較溫和。公司表示,將聯繫每一位被解僱的員工,將和他們一起制定裁員後計劃,提供離職方案並幫助他們找到新工作。
|Meta部分職級招聘進入冷凍期
職場危機的體現有時候也不僅僅體現在裁員上,招聘放緩或者暫停也釋放了讓人不安的信號。
這些天,在各大職場論壇上,關於Meta暫停招聘的消息就甚囂塵上。很多求職者發帖表示,自己正在進行的Meta面試最近都被HR突然通知取消。從大家曝光的這些經歷可以看出,Meta此次的招聘冷凍計劃提出得非常突然,很多人本來已經進入了第二輪、或者預約好隔天就要進行的面試都被臨時取消。這種情況在此前很少大規模的出現。
根據目前Meta內部流出的消息顯示,目前Meta主要暫停了E3、E4級別的新人和普通工程師招聘,E5高級工程師及其他級別的招聘仍在繼續。從中反映出的一個明顯的趨勢是,Meta已經開始減少對培養新人的精力投入,轉而把重點放在僱傭更多已有豐富經驗的工程師之上來快速幫助新業務的拓展建設。
圖片截自於Blind
不僅如此,此前備受關注的Meta員工綠卡申請問題至今還仍未完全解決。雖然去年10月,Meta就綠卡申請違規問題與美國政府達成了和解,但美國政府也規定未來Meta遞交的綠卡申請會受到重點審核。此後,Meta就修改了Perm(綠卡申請的第一步)的申請規則,直接導致了通過率的大幅下降,很多員工在等待了近一年之後,被告知自己的Perm被撤銷。
從Meta內部員工傳遞出來的信息來看,大家都對Perm的申請持悲觀態度,表示目前公司層面並沒有給出一個很明確的解決時間。在論壇討論中,一些人認為Meta這個綠卡申請問題的影響被低估了,要知道,目前Meta的工程師團隊有幾乎一半以上都是以H1B的身份在工作。
圖片截自於Blind
種種不利消息之下,這兩天,關於Meta要啟動裁員的爆炸性消息也開始在圈子裡瘋傳。
根據Blind上的爆料傳言來看,Meta將在今年6月份宣布比例高達12%的裁員。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此消息目前尚未得到證實,根據此次Meta的財報顯示,上一個季度Meta的員工規模仍在擴大。此外,很多來自的Meta員工也留言駁斥了這種說法,表示自己所在的團隊仍在招人。
即便Meta即將裁員的消息不屬實,但部分職級招聘暫停、員工的綠卡申請等問題卻是確實存在的。
|Netflix“開刀”新項目Tudum,編輯團隊就地解散
一向是科技從業者的理想就職對向的Netflix最近也有了縮減項目的傾向。
去年12 月,Netflix才剛推出一個名為“Tudum”的新網站,用以向訂閱者提供“粉絲向”的各種資訊。用戶可以從該網站上搶先得知喜歡劇集的內幕消息,也可以了解劇集改編之後的真人真事、演員的拍攝花絮,還可以通過該網站找到劇集的周邊產品和音樂等。為此,Netflix也招募了大量的作家、記者、編輯加入了該項目。
但在最近Netflix連續兩個季度的拉垮業績表現,股價已經一夜回到4年前的情形下,這個新項目似乎也成為了Netflix的開刀對象。最近,有Tudum的員工表示,自己以及自己所在的編輯團隊已經被Netflix全員解僱,被裁員的員工並沒有事先收到通知,很多其他員工是通過Twitter才知道自己的同事遭到了解僱。
據內部爆料稱,雖然此次只涉及了十多名員工,但接下來裁員還將繼續擴展到更多部門。先前也有報導指出,Netflix 取消了多個正在開發的動畫節目,Netflix 原創動畫開發總監Phil Rynda 及其團隊也已經遭到解僱。背後的原因,還是想要專注於主業,將業務重點聚焦在能夠吸引更多用戶的影視作品上。
Tudum原團隊人員在Twitter上發文自己被裁
除此之外,根據Bloomberg的最近的報導,在股價下跌的壓力下,此前一直以高額全現金模式在科技公司中傲視群雄的Netflix也開始考慮打破原有的扁平化製度,將員工分化成不同層級,並按不同等級來製定薪水構成。
科技大廠們開始有緊衣縮食苗頭的同時,一些創業公司也在掙扎前行。
除了文章開頭提到的Better.com外,上個月初,成立於2019年、由Strip投資的金融科技公司Fast也因為業績增長緩慢和燒錢太快而選擇關閉了公司,超過300名員工就地解散。此外,估值超過400億美元的送餐巨頭Gopuff也在此前宣布裁員3%,大概解雇了450名員工。本週一,去年估值或曾高達100億美元的亞馬遜第三方零售聚合商Thrasio,也宣布將更換CEO並進行大規模的裁員。
最後矽星人想說的是,雖然最近不少公司曝出了裁員消息,但根據矽星人的觀察,目前裁員的公司很多都跟公司創始人管理不善或業績受經濟環境影響有關,在矽谷還遠沒有達到形成大規模裁員潮的程度,目前也不必過於恐慌。但與此同時,不可否認的是當前環境的確也充滿了很多不確定性。回看歷史,有時崩盤往往也就只在一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