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提出利用夜間衛星圖像估算全球經濟福利的方法
近30年來,研究人員一直使用地球夜間的衛星圖像來研究人類活動,另外還公認這些圖像–通常被稱為夜間輻射度或夜間燈光–可以幫助繪製經濟增長、貧困和不平等等問題,特別是在數據稀缺的地區。
資料圖
不發達國家夜間沒有燈光的地方往往意味著發展水平低,而燈光燦爛的地方則意味著高度發達的地方。
一般情況下,研究人員對使用從有燈光的地區收集的數據更感興趣,而無燈光的地區通常被忽略。然而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IASA)在他們將於5月5日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新研究中特別關注了來自無照明地區的數據,以此來估計全球經濟福祉。
“以往的工作更多地集中在照明區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上,而我們發現,它實際上也是反過來的,無照明區是一個很好的貧困指標。通過識別這些無光照地區,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扶貧干預並將重點放在改善能源獲取的地方,”研究報告作者和IIASA戰略倡議項目主任Steffen Fritz說道。
研究人員使用了由人口與健康調查(DHS)計劃計算的非洲、亞洲和美洲各國家庭的統一地理空間財富指數。據悉,該指數將單個家庭置於相對財富從較窮到較富的連續尺度上。然後,他們將這些數據跟這些國家的全球夜間燈光的衛星圖像數據結合起來,結果發現地球上19%的總居住足跡沒有與之相關的可探測的人工輻射。大多數無光的住區足跡被發現在非洲(39%)和亞洲(23%)。如果只考慮農村的無光基礎設施,這些數字在非洲則上升到65%,在亞洲上升到40%。在幾乎所有的國家,結果表明,一個國家的無照明社區百分比的增加跟經濟福利水平的下降之間存在明顯的聯繫。
“我們能根據使用夜間燈光衛星圖像檢測到的無照明住區的百分比,為分佈在非洲、亞洲和美洲的49個國家繪製並預測約240萬戶家庭的財富等級,總體準確率為87%。令人驚訝的是,在發達國家,特別是歐洲,也有相對大量的無照明住區,”領導這項研究的IIASA可持續發展新型數據生態系統研究組組長Ian McCallum指出,“這個結果可能有幾個原因,其中包括衛星是在午夜之後通過,但也可能是由於歐洲的房主、政府和行業自覺的節能和成本節約政策。”
研究人員指出,政府機構通常會優先考慮擴大城市的電力供應,而不是農村地區。然而農村電氣化在提高福利方面有著巨大的前景,並且在家庭收入、支出、健康和教育方面也能產生重大的積極影響。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特別包括讓所有人獲得可負擔的、可靠的、可持續的現代能源。雖然這一目標正在被努力實現,並且在過去20年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但有跡象表明,政府和行業將難以跟上預期人口增長的步伐。特別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預測表明,到2030年將有超過3億人仍生活在極端貧困中。
COVID-19大流行病的影響則可能會在2030年將另外8800萬至1.15億人推向極端貧困,這將使得聯合國的減貧目標推遲三年左右。然而像這樣的研究可以幫助跟踪發展中國家的電氣化進程和發達國家減少其光能消耗的情況。
轉型機構和社會解決方案研究組(Transformative Institutional and Social Solutions Research Group)組長Shonali Pachauri總結道:“如果長期應用,我們在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可以提供機會來跟踪福祉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進展。在政策方面,它可以幫助更好地了解全球的能源政策,也可以通過確保我們接觸到那些可能是能源匱乏的偏遠農村地區,進而有助於製定援助政策。此外,它還有助於檢測發達國家照明的可持續和環境管理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