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業績下滑遭資金出逃成交額逾200億創上市後新高
五一假期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全球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50,下稱寧德時代)放量下跌,成交額突破222億元,創下上市以來的歷史新高。5月5日,寧德時代大幅低開10.83%,盤中最大跌幅接近14%,創近1年來新低。
截至當日收盤,寧德時代報376元/股,跌8.15%,換手率2.96%,總市值8764億元。Wind數據顯示,有5.82億元主力資金淨流出寧德時代。
4月29日晚間,寧德時代2022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在延期兩天后正式披露,“增收不增利”的業績大幅低於市場預期。自2020年三季度以來,寧德時代首次出現單季度業績同比下滑。
今年一季度,寧德時代實現營業收入486.78億元,同比增長153.97%;歸母淨利潤14.93億元,同比下降23.62%;扣非後淨利潤9.77億元,同比下降41.57%;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70.76億元,同比下滑35.48%,上年同期為110億元。
寧德時代在業績解讀會上表示,2021年以來碳酸鋰的漲價為公司的經營帶來了壓力,但作為動力電池的龍頭企業,為了維護行業的發展,一季度之前承擔了主要的原材料漲價壓力。今年以來,以碳酸鋰為代表的原材料漲價過快,公司與主要客戶重新協商了價格,共同應對供應鏈壓力,對產品價格進行動態調整。
5月5日凌晨,寧德時代發布最新一期《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5月4日舉行的電話會議投資者規模為120位,由寧德時代董秘蔣理和董事會辦公室主任林美娜作為接待人,會議涵蓋16項問題,包括一季度業績下滑原因、公司如何維持長期合理利潤水平等問題。
當被問及寧德時代的長期合理利潤水平時,寧德時代回復稱,碳酸鋰等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幅度超過預期,客戶端價格傳導相對謹慎,疊加一季度銷量因季節性因素環比下降,可解釋主要環比歸母淨利潤變動原因。
對於未來產品的調價機制,寧德時代表示,“我們與客戶友好協商價格有一定過程,不同客戶情況和應用場景有差異,不好一概而論。總體來看,已基本完成與客戶的協商調價,將在第二季度逐步實施落地。”
此外,寧德時代表示漲價對車企訂單的影響在不同應用場景有差異。油價大漲背景下, C端消費及需要考慮油電平衡的場景對新能源車漲價接受度相對較高,但對部分的運營及儲能等場景而言經濟性影響相對大些。
關於疫情對全年經營業績影響方面,寧德時代表示,疫情影響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公司總部和主要生產基地所在的寧德地區近期發生疫情,在政府快速反應和行動下已於五一節前基本解封,對公司經營影響較小;第二是上海等地疫情致整車廠減產,終端消費可能有點影響,隨著目前已在逐漸復工復產,整體影響也不大,預計年內產能可以滿足客戶需求。
寧德時代成立於2011年,是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製造商,動力電池裝車量已連續五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市佔率達35%。2018年,寧德時代登陸A股創業板。不到四年的時間裡,股價從20多元最高漲至692元,區間漲幅達到1900%。2021年是寧德時代股價起飛的一年,年內增幅超600%。
去年5月,寧德時代市值首次突破萬億關口,成為創業板第一家達到萬億市值的公司。此後,獲得“萬億寧王”稱號的寧德時代股價持續走高,在去年11月市值超越工商銀行位居A股第二。2021年12月3日,寧德時代盤中達到上市以來最高價692元,市值突破1.6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2022年以來,寧德時代股價一路回調,寧德時代5月5日盤中最低價相較於去年12月的歷史高點,累計最大跌幅已接近50%。財報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寧德時代的普通股股東總數為140911戶。今日寧德時代市值蒸發1139億元,相當於每名股東損失80萬元。
日前,有消息稱寧德時代第二大股東、持股達11.5%的副董事長黃世霖減持自家股票。對此,寧德時代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否認,“黃董並沒有減持,請勿以訛傳訛。”
Wind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相較於去年底,黃世霖、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HHLR管理有限公司-中國價值基金(交易所)和西藏鴻商資本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數為“比上期減少”。據深交所官網的董監高及相關人員股份變動查詢,今年以來,黃世霖通過大宗交易累積變動4次股份,成交均價在538.4元/股至577.4元/股之間。
目前,各大證券機構仍對寧德時代的後續業績持看好態度。華安證券認為,寧德時代2022年一季度電池提價實際情況未達預期,但後續提價將逐步落地,預計將在成本端給予寧德時代一定緩釋效果。
國金證券認為,寧德時代一季度業績低於預期的原因是下游合同風險敞口(國內客戶沒有簽原材料補償協議)、衍生品風險敞口以及轉固和存貨會計審慎因素。一季度業績低於預期只是階段性經營風險敞口因素,不構成板塊“賣點”,真正重要的是漲價後終端銷量的兌現,只要下游銷量能持續兌現,二季度至四季度經營就不存在問題。
光大證券認為,隨著寧德時代在全球的市場份額不斷增加,另一方面,雖然公司全產業鏈佈局控製成本波動,但是Q1的利潤率的下降也反映整個電池環節行業受到原材料漲價影響的情況,向下游車企展示了價格傳導的必要性,保證了產業鏈各個環節合理的利潤,我們認為有利於保持行業擴產的積極性以及健康發展。
記者秦藝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