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愛好者幫助繪製了可能保存古代地下水線索的火星山脊網絡
過去20 年間,火星軌道飛行器已經拍攝了相當多數量的照片。一些人推測,火星上不同尋常的山脊網絡,可能潛藏著揭示這顆紅色星球歷史的獨特線索。但是對於這些山脊是如何形成的,目前仍有很多未解之謎。
(圖自:NASA / JPL / MSSS / Caltech Murray Lab / Esri)
由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地球與太空探索學院的Aditya Khuller 和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Laura Kerber 帶領的一支科學家團隊,正通過吸引了數千名科學愛好者的一個項目,來深入分析火星上的廣袤區域。
在近日發表於《Icarus》期刊上的一篇文章中,他們指出—— 火星上的山脊,可能保存著固態地下水流經的化石記錄。
事實上,自從在軌道飛行器拍攝的照片中發現山脊網絡以來,有關它們是如何在火星上形成的,一直是個為截至目。
不過科學家們已經確定,山脊形成主要分三步—— 首先是多邊形裂縫形成、其次是裂縫填充、以及最後的侵蝕階段。
黑色輪廓線/ 多邊形山脊網絡,紫色區域/ 毅力號火星車著陸點。(圖自:NASA / JPL / GSFC)
為深入了解這些山脊,研究團隊結合了NASA 火星奧德賽軌道飛行器機載的THEMIS 相機、以及火星偵察軌道器的CTX 與HiRISE 儀器的數據,然後通過Zooniverse 眾包平台分發了相關任務。
來自世界各地的近14000 名科學愛好者加入了尋找火星山脊網絡的行列,且重點關注Jezero 山坑周圍區域—— 毅力號火星車於去年2 月在這裡著陸。
在“眾人拾柴”模式的加持下,研究團隊最終繪製出了952 個多邊形山脊網絡的分佈圖、覆蓋了火星上近1/5 的表面積。
Aditya Khuller 感謝道:科學愛好者們在其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且幾乎任何擁有聯網計算機的人們都可基於火星的圖像模式來提供幫助。
多邊形山脊網絡示例
結果表明:大多數被分析的山脊網絡(864 / 952 個,佔比91%),都位於近40 億年曆史的古老侵蝕地形中。在這段時期,火星被認為更加溫暖、潮濕,相關因素與這些山脊的形成方式有較大的關聯。
此前,有研究指出那些未被塵土覆蓋的山脊,表現出了黏土的光譜特徵。由於粘土是在有水的情況下風化形成的,這意味著相關山脊也是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形成的。
綜上所述,這一發現有助於科學家追溯火星古代地表下的水足跡,並確定40 億年前的那段時期裡、液態水到底都流經了這顆星球的哪些地方。
展望未來,研究團隊希望在更多人的幫助下,完整整個火星山脊網絡的地圖繪製工作。如果一切順利,2020 年的毅力號火星車探索工作,或給我們帶來更大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