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評學生參加學科類培訓就要進檔案:真的合適嗎?
“雙減”落地後,取得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有效減輕。作業變少了,課堂上不再“搶跑”,考試壓力變輕,更沒有了愁死許多家庭的“重點班”……孩子們能輕裝上陣、快樂學習,家長和老師們也卸下不必要的負擔。這足以說明,“雙減”不僅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而且真正做到了以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為中心。
但最近有些地方的做法卻有本末倒置、捨本求末的傾向。作為“雙減”後的第一個寒假,部分地區的學校、學生及家長收到通知,通知要求教育行政部門督促每一位學生簽訂承諾書,拒絕寒假期間參加學科類培訓,堅決抵制違規培訓,如有違反,自願納入學生個人管理檔案。
寒假期間不搞學科類培訓,這本是好事。在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的當下,加強監督和管理,亦無可厚非。
不過,學生參加學科培訓就要“自願納入學生個人管理檔案”的規定,卻值得商榷。
學生要補課,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的。或許是“病急亂投醫”,確有提高成績的迫切願望;或許是對“雙減”的理解還不夠深刻,抱有僥倖心理。但不管具體是什麼原因,更合理的管理方式完全可以是教育、勸阻,而不是一刀切的“進檔案”。
在公眾的傳統印像中,進入檔案,可不是一件小事。須知,檔案是跟隨許多人一輩子的事。如果就因為補了一次課,就有了“人生的污點”,未免有些矯枉過正、過猶不及。
還需要追問的是,做出參加學科培訓就要“進檔案”的規定,有沒有相應的法律依據?在這個假期中,這個規定是真的要硬性執行,還是僅僅打算起到“威懾”作用?決策者有沒有考慮過,該規定可能會給一個孩子的未來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上述問題並非無關緊要。如果規定沒有可行性,那又何必推廣?如果規定沒有科學性,那又何必制定?因此,接下去的工作還將考驗主管部門的智慧和能力。任何決策理應有更全面的考量,與之相關的文件出台還需嚴謹、慎重。
回到文章開頭所提到的“雙減”。不能忘記,“雙減”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廣大學生的健康身心,如果因為一刀切的生硬規定而影響到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豈非違背“雙減”的初衷?
正如許多網友所言,簡單化的做法,不僅小題大做,也可能會激化矛盾,造成一系列新的問題,可謂得不償失。因此,不妨多做科學、全面的調研,了解學生、家長的真實想法,之後再做決定也不遲。
再者,也該深入思考:在“雙減”已經深入身心的當下,還有些地方需要靠硬性規定來阻止學生補課,這是不是也變相說明,某些學校的教育質量還不夠高,讓學生“吃不飽”?可見,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同樣是“雙減”的題中之義。
總而言之,靠“進檔案”來威脅同學們絕不是好辦法,通過“雙減”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均等化,緩解家長的教育焦慮,才是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