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新能源上市,與寧德時代的萬億大對決
來自韓國的財閥巨擘們正在快速加註動力電池產業。近日,韓國正在迎接其資本市場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IPO,LG新能源。這個韓國第二大集團LG旗下的新能源動力電池業務,已經完成了IPO前的募資環節,總募資規模達到了107億美金。而在全球範圍來看,LG新能源也將成為過去12個月裡的第二大IPO,僅次於明星電動汽車公司RIVIAN的120億美金。
作者|郭海惟
從二級市場反饋來看,韓國投資者給予了LG新能源極大的熱情。
較早前,LG新能源方面給到的IPO定價區間在27.5-30萬韓元之間。由於投資者熱情巨大,LG新能源很輕鬆拿到了30萬韓元的頂格定價,這也意味著LG新能源在上市前的最終市值將達到了3758.5億元人民幣。公司去年處於虧損狀態,綜合多個券商預測,今年市銷率近30倍。考慮到IPO後市場整體看漲,LG新能源或將坐穩韓國市場的前三大市值公司,僅次於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
在認籌方面,儘管籌資規模巨大,但韓國散戶依然認購了超過70倍的認籌規模。
而據財聯社報導,此次IPO拉動了韓國國內的新增開戶數,部分韓國券商的新開賬戶數據較往年增長超過了200%。而LG新能源這次總認購規模則將超過6000億人民幣,接近千億美元大關。對於一個總人口只有5000萬的中型國家來說,這是一次妥妥的國民級的“禮遇”了。
而LG新能源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熱捧,離不開全球範圍內兩家超級企業高光錶現的“支持”:
特斯拉與寧德時代。
在過去短短兩年時間裡,這兩家代表了新世紀能源動力轉換浪潮的標誌性公司,在中美兩地的資本市場都獲得了“神話”般的熱捧。
在美國,那個被稱為喬布斯精神繼承者、鋼鐵俠、人類命運拯救者的馬斯克,帶領特斯拉從宇宙第一大空頭聚集地,變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市值突破萬億美元的汽車公司
——這足以打包把豐田+通用+福特買2.3次,三家公司大約每年會賣出2000萬台左右的汽車。
在中國,寧德時代則被投資者尊稱為“寧王”,中國製造業上的皇冠。寧王從2020年開始,股價翻了5倍之多。總市值一度突破了1.5萬億人民幣,成為中國最值錢的能源公司
——這已經接近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的總市值,兩大巨頭今年預計會產生總計5.4萬億人民幣的營收。
在美股和A股,這兩家公司的市值分別排名第四和第五,成為兩地投資者心目中的香餑餑,未來新能源革命大潮下誕生的新神。儘管產業革命才剛剛起了一個頭,但是在資本市場的修羅場裡,新神已經弒掉舊神上位了。
圖源:同花順|排名數據,已將谷歌去重
中美經濟角逐下,新能源革命的資本浪潮熱鬧非凡。但反觀傳統的經濟產業中心,日韓的資本市場卻難以出現像寧王和特斯拉這樣的現象級龍頭。
以造車為例,中美分別有特斯拉、RIVIAN、蔚小理等嶄露頭角的新勢力公司。而貴在全球三大汽車圈之首的日韓地區,唯一的“造車新勢力”,大概只有成立於1945年的索尼。
日韓沒有新能源神話,至少在資本市場上沒有。
作為朝鮮半島上第二大財閥,LG新能源正在立志彌補日韓資本神話版圖上的空缺。
“我們預計將在全球市場份額超過寧德時代,成為全球第一”。LG新能源CEO權英壽,在韓國媒體交流會上直言不諱地表態,在中韓兩地的輿論場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LG新能源CEO權英壽此前曾是LG集團COO
這樣的表態且不論是否真的嚴謹,但確實已經有點“資本神話那味兒了”。
在IPO的節點上,“第一”這個概念對於LG新能源來說很重要。我們做一個簡單的對比,LG新能源目前30萬韓元的定價對應市值為3700億人民幣。而目前“全球第一”寧德時代,市值卻有1.3萬億人民幣,約為前者3.5倍。
如此看來,韓國版“寧王”似乎升值空間巨大,買到就是賺到。
但真的可以這麼算數嗎?
無謂但值錢的“第一”
先回答一下前文的伏筆,LG新能源稱自己將在近期超越寧德時代,這是真的嗎?
既真,也假。
從目前被廣泛引用的SNE調研數據來看,寧德時代去年1-11月份的動力電池市場供應79.8GWh,佔有率高達31.8%;而LG新能源則為51.5GWh,市佔率只有20.5%。這與該機構發布的Q1的市場佔有率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圖源:SNE
作為傳統製造業來說,30%的差距在短時間自然是難以超越。但整個動力電池都處在快速放量的階段,快速的產量變化,確實可能會導致行業排名在局部時間段產生位移。
統計數據顯示,LG新能源方面擬到2023年規劃電池產能擴大到300GWh、2025年到430GWh;據浙商證券預測,寧德時代2023年產能約為340GWh,另據公開資料顯示,其2025年前的規劃產能則是已經接近600GWh。
從產能規劃情況來看,寧德時代依然著保持市場優勢。但無論是600GWh,還是430GWh,都意味著相比於2021年的六到七倍增長。
但是由於雙方都在產能上進行翻倍增長,如果LG新能源方面在短時間內將訂單釋放,或許可以在某一兩個月成為行業第一。但是從長期來看,LG新能源要在更大範圍的時間線條上超越寧德時代,依然是有難度的。
圖源:LG官網
顯然,在這樣的極速變化的市場中,“第一”這件事情,顯然不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情。在這樣一件“不重要”的事情上,我們甚至可以直接“幫”權英壽先生下一些更加明確、更加性感的市場結論:
LG新能源業務其實已經“超過”了寧德時代。
比如2021年5月份,SNE Research的單月戰報中,LG新能源其實就曾經短暫超越過寧德時代。不過在當時那份報告口徑中,其只統計了“小型乘用車”項目,並沒有將寧德時代比較強勢的卡車、巴士算入其中。
再比如,在動力電池的細分領域,LG新能源一直深耕的是成本更高昂的三元鋰電池。而寧德時代則是性價比更高的磷酸鐵鋰(LFP)電池與三元鋰兩條腿走路。根據世紀證券統計數據,2020年寧德時代兩種技術產品之間的出貨量佔比大約是1:1.2。
因此,如果只看三元鋰動力電池的出貨量,LG新能源或許已經是頭把交椅了。而“受惠於”三元鋰的更高單價、以及儲能等多元業務先發優勢等原因,LG新能源的營收長期是高於寧德時代的。
2020年,LG新能源實現收入12.4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61億元;相比之下,寧德時代則為503億。直到今年三季度,寧德時代前三季度爆發式增長到733億營收,才終於在收入上追平了LG新能源。
當然,權英壽都繞過了這些看似“漂亮”的業務數據。
因為權英壽先生心理也非常清楚,“領先寧德時代”這樣的鬼話並不會讓LG新能源占到什麼好處,反而會讓市場更加希望弄清楚,諸如毛利、技術路線、市場縱深、對比增速等LG新能源更需要去解答的長期問題。
相反,“超越寧德時代”才是真正讓市場興奮的事情,彰顯了一種投資者關係管理的“智慧”。這種興奮感,反而可以讓市場忘記很多事情。
動力電池的“楚漢爭霸”
噱頭歸噱頭,產業歸產業。100億美金的彈藥歸位後,LG新能源的確會在全球範圍內給寧德時代帶來更大的挑戰。
先來看一張圖。
圖源:世紀證券
儘管電池公司在不斷拓展自己對於場景的控制能力,但目前動力電池廠的主要客戶依然是汽車品牌。而伴隨著汽車品牌的地緣屬性,動力電池廠作為配套廠也極大地被品牌地緣關係影響。
(1)中國作為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寧德時代自然是目前車企關係佈局最為全面的動力電池公司,尤其對於蔚小理等新勢力品牌,寧德有顯著的優勢。據世紀證券統計,在去年Q1,特斯拉+蔚小理的電池裝機量占到了寧德時代總裝機量的50%。隨著這些品牌工廠開始出海,寧德或許也會隨之收益。
(2)LG新能源則是除中國本地車企以外,對海外品牌覆蓋最全面的電池廠,在本國與現代起亞集團的關係尤為密切。
(3)作為唯一不間斷的動力電池TOP3,松下與特斯拉曾有一段孽緣,與較早佈局電車的品牌、日本本土車企也有較為緊密的佈局。
顯然,LG新能源不僅在產能上與寧德時代咬得最緊,在客戶佈局上也最為廣泛。對於寧德時代來說,這是威脅最大的對手。事實上,LG新能源也是最近幾年中的一匹黑馬,在短短兩年時間裡就先後擠下了BYD、松下等多位硬實力選手,市佔率逼近寧德時代。
圖源:光大證券
而反觀寧德時代,在2020年以前,寧德時代(CATL)的所有產能都是集中在中國供應鏈上的。在近年,寧德時代才逐步上線或投資了德國、印尼的部分工廠。
圖源:光大證券
在市場佔有率方面來看,寧德時代在國內大約在50.8%,全球則是在31%。而LG新能源方面,中國與全球的市佔率分別為5.5%、23.8%。
圖源:浙商證券
如果全球動力電池的天下一分為二,分成“中國”以及“中國以外”。那麼,寧德時代與LG新能源之間,便頗有一點楚漢相爭的味道。
或許我們可以並不那麼嚴謹地說,這兩者背後代表了中國產業鏈與日韓產業鏈之間的全球競爭——前者基於整個中國市場和製造基地,而後者則試圖整合中國以外的產業鏈集群。雙方互相滲透、在楚河漢界之間打陣地戰。LG新能源希望打入中國、寧德時代則希望走向世界。
從目前來看,這兩派之間,各有優勢、但寧德時代略佔上風。
寧德時代的優勢主要來自於三點:中國擁有最龐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高效率的新能源汽車整合供應鏈,以及幾乎就是由我國市場孵化出的龐大磷酸鐵鋰(LFP)電池賽道。
尤其是LFP電池在中國的普及,讓很多日韓歐美的供應商略顯倉皇。
此前,很多廠商認為LFP電池能量密度不行、冬天表現欠佳,因此都將重心放在了三元鋰電池的開發上。以LG新能源為例,它們甚至還沒有一條LFP動力電池的產線。
但類似三元鋰電池在長期面臨稀有金屬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而LFP電池的性能持續改善,讓三元鋰的性價比離LFP越來越遠。尤其是在特斯拉採購LFP之後,市場對於LFP的信心更強了。而LFP在安全性上的優勢,逐漸成為了行業關注的對象。
圖源:世紀證券|磷酸鐵鋰車型占比保持高位
一個最直觀的感受,便是寧德時代比LG新能源的利潤率好看很多。
財報顯示,寧德時代毛利率常年保持在27%以上,其中淨利潤保持在10%。而對比LG新能源,其淨利潤率一直非常低,徘徊在盈虧平衡線之間。
圖源:光大證券
根據光大證券研究所數據顯示,在2020年上半年,LG新能源四大動力電池工廠中,卻只有位於我國南京市的工廠是盈利的。
圖源:光大證券
現金流能力的羸弱、激進的產能計劃,也讓LG電池業務承擔了很大的資本開支壓力。而這種債務壓力,也直接助推了其電池業務的剝離。
圖源:光大證券|電池業務分拆之前,LG化學債務壓力不斷加大
不過,鑑於行業還處在投入期和快速增長期,寧德時代目前的優勢是否能保持到中場,還有待觀察。
而對於有志於從事動力電池玩家來說,未來幾年的井噴期,才是戰爭真正開始的時候。除了LG、SKI這樣雄心勃勃的能源老炮,甚至大眾、長城、吉利等傳統車企也開始紛紛下場做電池,並推出了龐大的投資計劃。
這是一個瘋狂的時代。或許任何人都有機會可以改寫競爭格局——就像寧德時代幾年前所作的那樣。
參考資料:
《LG化學:電池業務擬拆分上市,全球鋰電巨頭強力擴張》,光大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