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險真能一天“躺賺”千元?十類情形保險公司不會賠
進入2022年,疫情仍在反复,針對疫情推出的隔離險在社交平台也火了起來。所謂的隔離險,是指投保人若在保險期內因新冠疫情被隔離,可在隔離期內享受津貼補助,每天金額上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然而,《證券日報》記者在調查後發現,消費者在投保隔離險”後,並不是只要隔離就能一天“躺賺”千元,因為險企為了避免承保虧損設置了諸多免責條款和特別約定。記者梳理後發現,至少有十類情形險企都不會賠償。
慧擇壽險商品中心總經理王寅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一般而言,險企不會無緣無故地拒賠,但消費者在投保、理賠隔離險時要注意四大事項,避免被拒賠:一是要看是否滿足投保規則;二是要重點關注特別約定與免責條款;三是理賠時提供的資料需完整且滿足理賠條件;四是要在專業平台購買隔離險。
隔離險走紅
實為一年期意外險
“一杯奶茶錢就能保障一年”“隔離一天就可以獲得150元至1000元賠償”……近期,在小紅書、知乎等平台上,隔離險已迅速成為熱詞,受到消費者的廣泛關注。
隔離險到底是什麼險種?緣何被消費者廣為關注?對此,王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市面上常見的隔離險往往都是一年期以內的意外險。疫情發生後,很多保險公司順應市場變化及客戶需求,在承擔意外責任的同時,擴展承保新冠病毒導致的保險事故,其中也包括了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而被強制隔離的津貼,消費者將具有此類保障責任的險種俗稱為隔離險。
截至目前,先後已有多家險企推出了隔離險,其中包括復星聯合健康推出的“復星聯合愛無憂意外險”、螞蟻保與眾安保險聯合推出的“新冠隔離津貼險”、螞蟻保與太平財險聯合推出的“新冠肺炎·隔離津貼版”、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推出的“眾惠相互防疫綠碼通”、平安保險推出的“平安安心抗疫險”等。
上述產品推出後,迅速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王寅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稱,“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來,受疫情反彈影響,以及此類產品投保簡易、保障期間靈活、保費親民等特點,隔離險投保件數增速很快,慧擇平台月均投保件數超過6萬件,備受消費者青睞。”
在很多險企人士看來,隔離險之所以走紅網絡,一方面源於其切中了消費者因防疫被隔離的痛點,另一方面源於產品價格便宜。比如,一家險企推出的“新冠隔離津貼保險”的保障期為1年,投保方案有兩種,其中一個方案的價格為118元/年,提供的保障包括:意外傷害保障10萬元,營運交通工具乘客意外保障10萬元,新冠肺炎身故保障20萬元,新冠確診一次性津貼1萬元,新冠隔離津貼每天500元。
一些投保人在社交平台曬出的隔離險理賠清單顯示,部分險企提供的隔離險確實給消費者帶來了實惠。在小紅書平台,一位用戶曬出的理賠過程是這樣的:出差返程後投保了隔離險,在醫院隔離7天,因保險合同尚未生效,未獲得賠償;隨後又在酒店隔離9天,觸發理賠,合計獲得賠償4950元。
“隔離就能賠”是誤解
十類情形不會賠
儘管部分消費者確實獲得了理賠,但從目前各家險企推出的隔離險產品條款和免責條款來看,該險種並非任何情況的隔離都能獲得賠償。
有消費者反映,自己購買了某險企的“新冠隔離津貼險”後,保險頁面上標明,對因交通工具與新冠患者接觸而被集中隔離的,會獲得1000元/天的補貼賠償。不過,當他申請理賠時才發現,保險條款中將“免費隔離”列為免賠責任,自費隔離才能獲得賠償。在多地防疫政策中,密接集中隔離均為免費隔離,自費隔離多常見於境外歸國情況。由此可見,部分險企在推出隔離險產品時,已將最常見的“免費隔離”剔除在賠付範圍之外。
記者對不同險企推出的隔離險梳理後發現,至少有十類情形保險公司不會賠償。一是投保人、被保險人故意“被隔離”;二是被保險人在投保前或出行前,已確診或疑似感染或因與疑似罹患傳染病人密切接觸的;三是被保險人在投保前或出行前,已被暴露於法定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環境中的;四是投保前或出行前,被保險人尚未解除集中隔離、居家隔離或醫學觀察狀態的;五是被保險人前往或途徑政府部門已公告的法定傳染病中高風險等級的區域或國家而被依法隔離的;六是被保險人從政府部門已公告的法定傳染病中高風險區域或國家前往其他區域或國家,而被依法隔離的;七是被保險人被要求居家隔離的;八是因保險事故造成被保險人的間接損失和任何精神損害賠償的;九是被保險人違反隔離相關規定和要求而造成的擴大損失;十是因隔離產生的其他相關費用。
總體來看,隔離險的免賠條款相對較多,居家隔離、從中高風險地區回家隔離等情況都不在賠償的範圍內。如果消費者不仔細閱讀上述十類免賠條款而貿然投保,將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損失。而且,不少出行平台和第三方平台在銷售隔離險時,通常會淡化免賠條款、強化賠償的額度,讓消費者誤以為,只要買了隔離險就能實現“躺賺”。
保險公司為何設置諸多免責條款?主要原因是隔離險投保費用較為便宜,只有數十元到百元,但保障範圍很廣,不僅包括隔離津貼,還包括原有意外險具有的保障責任,因此,險企為了降低理賠風險,將很多“常見的隔離情形”列為除外責任,不予賠付。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俊生認為,隔離險理賠限制條件較多,主要與保單價格低有關。險企為了控制理賠風險,自然要將產品免責條款細化。
投保隔離險
四大環節要避險
基於上述諸多不予賠償的情況,王寅表示,隔離險的險種形態和賠付責任都比較創新,但在銷售和理賠過程中確實存在一些模糊或易混淆的地方。通常,保險公司都不會無緣無故地拒賠,建議消費者在投保時,一定要注意四大環節是否存在問題。
一是投保時要確認自己是否滿足投保規則。比如,是否符合職業、投保地域、投保份數等方面的要求。如果投保前有客戶處於中高風險地區且在隔離區域,但自己仍買了此類產品,保險公司也會拒賠。
二是投保時要重點關注產品的特別約定及責任免除條款。之前有客戶遭遇拒賠,是因為保單特別約定載明,隔離津貼按保單維度賠,而不是按保單內份數賠,出現理賠情況,即使是購買了5份保單,也是按1份的保額賠償,對於客戶主張的另外4份賠償要求,保險公司按特別約定拒絕賠償。
三是理賠時提供的資料需完整,且滿足理賠條件。有客戶被拒賠,原因是提交的隔離證明文件非官方機構出具的。
四是購買平台。目前陸續有保險公司開發出新的互聯網專屬產品在互聯網銷售,其中很多產品也帶有隔離責任,消費者可按需購買。但在購買時,建議消費者在專業的互聯網保險平台購買,且購買前詳細閱讀相關提示和要求,或向平台顧問做好諮詢。
除王寅提到的上述四大注意事項外,《證券日報》記者還發現一類“搭售”隔離險的情況值得注意。有消費者稱,部分機票、火車票在線銷售平台出現強制搭售隔離險的情況。因此,提醒大家在購買機票、火車票時,也要擦亮眼睛,避免被捆綁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