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糧食浪費:外賣平台花樣多消費者越“算”越浪費
又到了午飯時間,北京一建築公司職工張洋熟練地打開手機上的外賣軟件,準備為自己挑選一份可口的飯菜。一份小炒肉加一份米飯總價22元;再加一份米飯總價升至25元,但按照“滿25元減5元”的滿減規則,最終只需要支付20元。
張洋自然要選擇後者。點擊支付,送餐上門,吃飽後,張洋把多餘的那份米飯扔進了樓梯間的垃圾桶。
類似的場景每天都在發生。近年來,外賣行業迅速興起,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4.69億。為在外賣行業佔領一席之地,不少外賣商家通過設置起送額度、優惠滿減、半份菜等活動開展營銷,吸引消費者。然而,《法治日報》記者在近日的走訪調查中發現,這些活動背後卻滋生著大量的餐飲浪費問題。
設置起送額度
不得已多點菜
“其實我也不想多點,點多了也浪費,但很多時候金額不夠就不給配送。”張洋說著,打開手機向記者展示外賣平台上她經常光顧的幾家店鋪。從店鋪公告中可以看到,商家設置的起送額度基本在20元上下,如果張洋所點的金額未達到要求,則無法下單。
張洋告訴記者,因為單位離家較遠,加上單位不提供午餐,所以平時她都“叫外賣”,為了達到配送額度,經常不得不點了主餐後再加個雞蛋或加根香腸,“飯量就這麼大,浪費不可避免”。
這樣的經歷,很多人都遇到過。
北京一傳媒公司職員李月月深有同感地舉例說:“前天,我在外賣平台上點了一份14元的砂鍋土豆粉,其實已經夠吃了,但由於不滿起送額度,只能又多點了一份6.6元的雞排。結果雞排咬了兩口就扔了。”
根據受訪者反映的情況,記者打開外賣平台隨機挑選了10多家店鋪發現,這些店鋪基本都設置了起送額度,起送額度大多在15元至50元間,部分海鮮店舖的起送額度高達80元至158元。如果最終下單金額達不到起送額度,平台則顯示“不滿起送額度”,無法下單。
有一家店鋪沒有設置起送額度,但記者進行點餐時卻發現,這不過是商家的套路——10元以下及折扣商品的簡介中均註明“單點不送”的字樣。倘若點兩份折扣商品,第二份商品恢復原價,實際所付金額仍然為20元左右。
“花樣套路實在是太多了,真是應了’買家不如賣家精’這句老話。”經常點外賣的吉林長春市民周欣雨說,她還遇到過這樣的套路——滿20元起送,但店舖裡的套餐價格都是19.9元,消費者不得不搭配其他食品才能下單。
“這無異於花錢買浪費。”周欣雨說。
各種優惠疊加
多點菜“划算”
“滿25減5、35減10、45減15……”在外賣平台隨意點開幾家店鋪,就能發現各種滿減優惠。此外商家和平台還發布外賣紅包、津貼優惠等各類優惠活動,有的優惠還能疊加,以此吸引消費者。
在張洋的辦公桌上,放著很多瓶可樂。她笑言,這都是“叫外賣”時滿減優惠得來的,比如點餐達到30元,發現滿35元減10元,再點六七元一瓶的可樂,價格反而降到了27元。後來可樂太多她就點一些小吃,吃不完就只能扔了。
記者採訪發現,用滿減優惠來吸引顧客,在外賣行業已是常規手段。商家一般會按照消費金額由低到高設置不同的優惠檔位,買得越多,優惠幅度越大。正是在這種機制下,一些消費者難抵誘惑,加點了一些原本不必要的餐飲,浪費也就不可避免了。
在北京一高校學生姚蘭看來,對於消費者來說,這裡面實際上只有浪費,壓根沒有“優惠”可言。
她舉例說,她學校附近有一家煎餅店,到店裡買一個煎餅價格8元,但在外賣平台上的定價為17元,然後店舖有各種滿減優惠券和紅包,買一份煎餅加兩根烤腸的價格,竟然比一份煎餅加一根烤腸的價格還便宜,“反正算來算去,東西買多了,實際上價格一點不便宜,比去店裡買貴多了”。
此外,記者在查看平台商家滿減活動規則時發現,在選購商品時,商品實際價格後方會標註到手預估價格,如一家韓式外賣店內,一份肥牛泡菜湯和一份米飯定價41.8元,下方紅色字體標註“到手預估27.8元”,在選購菜品頁面下方黃色字體標註“再買11.2元,可再減6元”,並在括號內設置“去湊單”的提示。
點擊“去湊單”後,頁面中會顯示店舖內價格相對較低的飲品或單加菜品,當再添加一份80克、標價12元的年糕時,總價格只增加4元。此時頁面上黃色湊單提示更換為“再買32.2元,可再減7元”,直至選購到店家設置最高滿減金額“滿118減35”後,不再有新的湊單提示。
“這些湊單提示,就是一步步’引誘’消費者消費。”張洋說。
北京一集團公司員工陳志平時比較喜歡領取各類優惠券,近期他發現了一個新的渠道可以領取到外賣紅包,且滿減優惠可以與外賣紅包疊加使用,讓外賣價格看起來更加划算。
“雖然看似更划算,但買來後發現根本吃不完,扔掉的時候也覺得很浪費,挺愧疚的。”陳志說。
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說,外賣平台的“湊單滿減”促銷手段,會誘導消費者購買原本不需要的食品。一些消費者原本沒有那麼大的需求,但看到滿減優惠之後又覺得很划算,一沖動就多消費了,造成了更多的浪費。
“滿減優惠、設置起送金額這些現象應該被禁止。外賣商家不能僅僅從自身盈利的角度考慮問題,還需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直言。
小份菜受青睞
定量標準欠缺
隨著反食品浪費理念的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呼籲“小份菜”“半份菜”。《北京市反食品浪費規定》提出,入網餐飲服務經營者應當在餐品瀏覽頁面標註餐品規格、參考分量、口味、建議消費人數等信息,推廣小分量、多規格餐品或者可選套餐。
但記者查看外賣平台發現,很多店鋪並沒有設置小份菜選項,還有部分店鋪雖然標註有小份菜,但只有“小份菜”,沒有“大份菜”可選。在菜品詳情頁,商家普遍會標註菜品所用的主輔料,但很少會標明每種用料的克數。
鄭風田認為,餐品註明規格、熱量等信息是完全可以實現的,歐美不少國家就是這麼做的。從健康的角度講,每個人每天都需要攝入一定的熱量和蛋白質含量,如果餐品有明確標識,消費者在購買時就能自行計算,減少浪費,養成科學健康的飲食習慣。
北京在讀研究生楊嵐平時比較喜歡點外賣,在她看來,按照當下一些商家推出的“小份菜”“半份菜”,只是便宜了商家自己,消費者很難得實惠,對反食品浪費的作用也不大。
她分析說,很多“小份菜”“半份菜”的菜量只有“大份菜”的三分之一,價格卻是“大份菜”的一半,而且很多商家明確單點一個小份菜不予配送,於是用滿減優惠和優惠券點了多個小份菜,加上還要多用打包盒,消費者點個外賣的支出一下子就高出不少,還造成不少浪費。
記者隨後進行了嘗試,在外賣平台上點了同一個菜的大份和小份進行對比,果然如楊嵐所言,小份菜菜量只有大份菜的三分之一,價格接近大份菜的一半。有商家告訴記者:因為小份菜和大份菜的烹飪方法和流程是一樣的,做小份菜,廚師的工作量增加了,要用要洗的餐具也多了,時間、人力、物力成本都上升了,所以單價更貴一些。
常見圖文不符
不標具體分量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平台商家不標註飯菜分量,或圖文不符、食材質量不過關、商家沒看備註等情況同樣會導致浪費現象。
“商家發出來的圖片非常精美,食物十分誘人,然而送到後卻讓人大失所望、大倒胃口。”李月月說,有時候,送來的外賣食材不新鮮,用的油質量有問題,賣相、口味都很差,沒吃兩口就扔了。
周欣雨對此感同身受。她舉例說,上週她點了一份烤鴨外賣,從圖片、評論來看,該店鋪烤鴨製作精美、好評如潮。但送到後她發現,烤鴨賣相難看,有一股腥味,吃了幾口就扔了,“我嚴重懷疑好評是刷出來的”。
類似的情況張洋也遇到多次。另外,張洋不喜歡吃蔥和姜,每次點外賣時都會在訂單上備註“不吃蔥薑”,但有的商家沒有註意看備註上顧客的“忌口”,收到這樣的飯菜,她只能扔掉。
陳志對外賣餐食的口味倒不挑剔,讓他不滿的是,很多外賣商家對餐食不標註分量,常常導致自己多買而造成浪費。就拿米飯來說,陳志一頓大概要吃5兩左右,但不同商家之間,一碗飯的分量千差萬別,有的買一碗就夠了,有的買3碗都不夠。保險起見,陳志一般都點3碗。
實際上,反食品浪費法規定,“餐飲外賣平台以顯著方式提示消費者適量點餐、理性消費”。
但記者查看多個外賣平台發現,相關規定並未得到嚴格落實。有的平台找不到相關提示,還有平台在點餐頁面沒有任何提醒,到了支付頁面才能在上方看到一行小字,“請適量點餐,避免浪費”。
“我從沒有註意到有這樣的提示。就算有,還不是想點多少點多少,而且不標註分量,哪知道點多了點少了。”陳志說。
解決逐利問題
各方共同發力
有機構測算,如果每單外賣浪費的糧食是1兩,一年下來浪費糧食的總量超過17億斤。如果按一個人一天兩斤口糧算,17億斤糧食夠我國上海市常住人口吃34天。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成升魁長期關注食品浪費問題。他認為,外賣行業是一個新的餐飲消費業態,其背後的浪費問題也要引起足夠高的關注。外賣行業的浪費,主要體現在沒有充分考慮到消費者的差異性。
在上海社科院綠色數字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易看來,外賣平台有能力引誘消費者多消費,也完全有能力通過算法引導消費者合理消費,只是缺乏這樣做的積極性。
“資本要逐利,當然希望在相同時間內消費更多。對於一些外賣平台來說,可能沒有什麼積極性或者動力來主動勸阻民眾,通過算法去計算哪些人、哪些家庭其實並不需要點那麼多,然後提醒消費者少點一些。真正要達到節約糧食的目的,還需要走很長一段路。”李易說。
“消費者的飲食習慣不同、飯量不同,外賣行業要提供更多樣化的選擇,充分考慮消費者的飲食差異。比如從分量上,提供半份菜、小份菜;從口味上,提供更多種類的搭配。有差異化的選擇是外賣減少浪費的重要途徑之一。”成升魁說,這樣有利於餐飲消費朝著更高質量發展,而向定制化方向發展就是外賣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在他看來,外賣平台同樣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不應該簡單將追求利潤作為唯一的目標。平臺本身掌握了一定的消費者數據,可以根據大數據分析出消費者飲食趨勢,引導消費者合理消費。如果只追求盈利,沒有適應國家整體對餐飲業發展的規劃,就很難實現可持續發展。行業協會應該進行研究,平衡各方利益,要求各方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共同朝著更加綠色健康、節儉的方向發展。
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近日印發的《反食品浪費工作方案》,以及2021年4月29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都明確,餐飲外賣平台應當以顯著方式提示消費者適量點餐,餐飲服務經營者不得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對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造成明顯浪費的餐飲服務經營者,給予警告或處以罰款。
吳琦認為,在整個社會倡導節約、反對浪費的大背景下,外賣平台需要進一步優化相應的營銷機制。在點餐的頁面上要以醒目的方式提示消費者按需適量點餐,而且要明確標註餐品的規格、風味、建議消費人數等信息,建立消費者點餐的積分獎勵機制,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從餐館層面,平台應該加大對推出半份菜、半份飯餐館的支持力度,比如降低佣金費率、提供數字化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