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表明多發性硬化症可能是由EBV病毒引起的
目前全球有超過280 萬人患有多發性硬化症(MS),這種漸進性疾病尚無明確的治療方法。根據哈佛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最新研究,多發性硬化症可能是由感染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BV)引起的。該研究結果於2022 年1 月13 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上。
該研究的資深作者、哈佛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和營養學教授Alberto Ascherio 表示:“我們小組和其他人對EBV 導致多發性硬化症的假設已經調查了好幾年,但這是第一個提供令人信服的因果關係證據的研究。這是一大步,因為它表明大多數多發性硬化症病例可以通過阻止EBV 感染來預防,並且針對EBV 可能導致發現治愈多發性硬化症的方法”。
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它攻擊保護大腦和脊髓中神經元的髓鞘。它的病因尚不清楚,然而,最大的嫌疑人之一是EBV 病毒,一種能引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皰疹病毒,並在宿主身上建立一種潛伏的、終身的感染。
在病毒和疾病之間建立因果關係一直很困難,因為EBV 感染了大約95% 的成年人,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相對罕見的疾病,而且多發性硬化症症狀的出現是在EBV 感染後約十年開始。
為了確定EBV 和多發性硬化症之間的聯繫,研究人員在美國軍隊現役的1000 多萬年輕成年人中進行了一項研究,並確定了955 名在服役期間被診斷為多發性硬化症的人。
研究小組分析了軍隊每兩年一次的血清樣本,並確定了士兵在第一次取樣時的EBV 狀態以及EBV 感染與現役期間MS 發病之間的關係。在這個隊列中,感染EBV 病毒後多發性硬化症的風險增加了32 倍,但感染其他病毒後則沒有變化。
神經絲光鏈(neurofilament light chain)的血清濃度水平是多發性硬化症中典型的神經變性的生物標誌物,其血清水平僅在感染EBV 後增加。這些發現不能用任何已知的多發性硬化症風險因素來解釋,並表明EBV 病毒是多發性硬化症的主要原因。
Ascherio 說,EBV 感染和多發性硬化症發病之間的延遲可能部分是由於該疾病的症狀在最早階段沒有被發現,部分是由於EBV 和宿主的免疫系統之間不斷發展的關係,每當潛伏病毒重新激活時,宿主的免疫系統就會受到反复的刺激。
Ascherio 說:“目前沒有辦法有效地預防或治療EBV 感染,但是EBV 疫苗或用EBV 特異性抗病毒藥物靶向病毒最終可以預防或治愈多發性硬化症”。
這項研究的資金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神經疾病和中風研究所(NS046635、NS042194和NS103891)、國家多發性硬化症協會(PP-1912-35234)、德國研究基金會(CO 2129/ 1-1)、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DP5- OD028145),以及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