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物種如何搭“順風船”前往南極
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針對定期造訪南極的科研、捕魚和旅遊船隻開展的研究指出,來自世界各地的物種通過搭“順風船”來到南極,正在對此處的原始海洋生態系統造成威脅。
“這些船隻的路線遍及全世界,”該研究帶頭人、劍橋大學的阿爾莉·麥卡西解釋道,“意味著各地都可能成為南極入侵物種的來源。這些外來物種可以徹底改變當地的生態系統。它們會在南極建立起新的棲息地,導致南極本土生物更難找到棲身之所。”
南極海岸線是許多本土物種的家園。它們已經在此處與世隔絕地生活了成百上千萬年。
這項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指出,我們需要採取更加嚴格的措施,確保這些船隻不攜帶任何可能會對南極脆弱的棲息地環境造成破壞的物種。
這支研究團隊由英國南極調查所和劍橋大學聯合組成。研究人員利用衛星數據和國際船運數據庫,分析了前往南極的船隻數量和來源。
“最令人驚訝的是,南極竟沒有一處集中的出入港口。”相反,這些船隻來往於全球,將南極各處原本與世隔絕之地與全世界1500多個港口連接在了一起。
圖為一艘南極科考船排水口處的“生物淤積”現象,即海洋生物緊緊貼附在船體上。
緊貼不放
任何能夠緊緊貼在船體上、熬過漫長旅途的海洋物種都可能造成物種入侵威脅。貽貝、藤壺、蟹類和藻類尤其令人擔憂,因為它們可以通過一種名叫“生物淤積”的過程,牢牢貼住船體不放。
例如,貽貝可以在極地水域中生存並迅速蔓延,對當地海床上的海洋生命造成威脅。其濾水功能還會改變海洋食物鏈、以及周邊水域的化學組成。
“這是全世界沒有海洋入侵生物的最後一片淨土”麥卡西解釋道,“因此我們還有機會保護它。”
劍橋大學教授戴維·奧爾德里奇解釋道:“南極本土物種在過去1500至3000萬年間一直處於與世隔絕的狀態。”因此入侵物種是南極生物多樣性面臨的最大威脅。此外,英國南極調查所的勞埃德·派克教授補充道:“南極物種滅絕的概率比其它地區高得多。”
遊客潮
旅遊業在南極地區處於管控之下。旅遊船隻必須遵守生物安全協議。但此次研究揭露,在所有造訪南極的船隻中,旅遊業占到了67%(其次為科研船隻,約佔21%;再然後是漁船,約佔7%)。
據國際南極旅遊組織協會指出,在2019/2020旅遊季,有超過7萬名遊客造訪南極。雖然該行業後來受到了疫情的衝擊,但自從上世紀50年代、幾百名遊客首次從智利和阿根廷登陸南極設得蘭群島以來,南極遊客人數一直在穩步增長。
研究人員指出,遊客人數的增加產生了其它後果。
麥卡西指出:“這些船隻無論去到哪裡,都會對環境造成各種人為影響,比如無意中造成的污物排放、污染、與野生動物相撞、以及噪音干擾等等。”
派克教授表示,南極旅遊業“有利有弊”。“旅遊業在造訪南極的船隻中佔了一大部分,因此可能將非本土物種帶到南極洲。但旅遊組織者們對當地環境又很感興趣,會採取許多保護措施。”
英國南極調查所利用嗅探犬尋找科考船上的老鼠。
目前,致力於保護南極的生物安全措施(如清理船體等)主要聚焦在少數幾個知名的南極港口上。但既然此次研究指出,全球多個港口都與南極建立了往來關係,英國南極調查所呼籲採取“更嚴格的生物安全舉措”和環保措施、保護南極海域,比如用攝像頭檢查船體、提高清理頻率等等。
派克教授指出,“隨著海洋溫度受氣候變化影響持續升高”,這點將變得尤為重要。他補充道:“放手不管,必有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