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船舶的入侵物種正在威脅著南極洲的獨特生態系統
劍橋大學和英國南極調查局的新研究追踪了所有進入南極水域的船隻的全球動向。它顯示,南極洲通過一個廣泛的船舶活動網絡跟全球所有地區相連。捕魚、旅遊、研究和供應船使南極洲暴露在入侵的非本地物種面前,這威脅著其原始環境的穩定。
這項研究於當地時間1月10日發表在《PNAS》上。
據悉,研究人員確定了1581個跟南極洲有聯繫的港口,並稱所有的港口都可能成為非本地物種的潛在來源。這些物種–包括貽貝、藤壺、螃蟹和藻類–在一個被稱為“生物污染”的過程中附著在船體上。這一發現表明,它們幾乎可以從全球的任何地方到達南極水域。
“入侵的非本地物種是對南極洲生物多樣性的最大威脅之一–其本地物種在過去的1500-3000萬年裡一直處於隔離狀態,”研究報告的論文高級作者、劍橋大學動物學系的David Aldridge教授稱:“它們還可能通過破壞漁業而產生經濟影響。”
科學家們表示,他們特別關注物種從極地到極地的移動。這些物種已經適應了寒冷的環境並可能乘坐旅遊船或研究船進行旅行,這些船會在北極度過夏季,然後穿越大西洋進入南極的夏季季節。
“生長在船體上的物種是由其曾經去過的地方決定的。我們發現,在南極水域作業的漁船訪問了相當有限的港口網絡,但旅遊和補給船則在世界各地旅行,”劍橋大學動物學系和英國南極調查局的研究員Arlie McCarthy說道。他是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
研究船被發現在南極港口停留的時間比旅遊船長,而漁船和補給船的平均停留時間甚至更長。以往的研究表明,更長的停留時間會增加非本地物種被引入的可能性。
由於其偏遠、孤立的位置,有許多物種群是南極的野生動物沒有進化出容忍的能力。如,貽貝可以在船體上生長,如果它們被意外引入到南極洲,那麼目前它們在那裡是沒有競爭對手的。淺水蟹將引入一種南極動物從未遇到過的新的捕食形式。
“我們驚訝地發現,南極洲的全球聯繫比以前想像的要多得多,”McCarthy指出,“我們的結果表明,需要在比目前更廣泛的地點實施生物安全措施。”
另外,她還補充稱:“現在有嚴格的法規來防止非本地物種進入南極洲,但這些法規的成功取決於是否有信息來告知管理決策。我們希望我們的發現將提高在入侵物種成為問題之前發現它們的能力。”
據了解,這項新研究將經過核實的港口停靠數據跟2014-2018年-60°緯度以南的船舶活動的原始衛星觀測相結合。數據顯示,船隻在南極洲和南美洲南部、北歐和西太平洋的港口之間航行最為頻繁。
南極洲周圍的南大洋是地球上最孤立的海洋環境。它支持一個獨特的植物和動物的組合併且是全球唯一沒有任何已知入侵物種的海洋區域。在這一地區,越來越多的船舶活動會使意外引入非本地物種的威脅升級。
南極海洋的大型磷蝦漁業也可能會被乘船而來的入侵物種所破壞。磷蝦是全球水產養殖業中使用的魚類食物的主要組成部分,磷蝦油作為膳食補充劑被廣泛銷售。
“保護南極洲的生物安全措施如清潔船體目前集中在一小群公認的’門戶港口’。來自英國南極調查局的研究員Lloyd Peck教授指出,“有了這些新發現,我們呼籲改進生物安全協議和環境保護措施以保護南極水域免受非本地物種的影響,尤其是在海洋溫度因氣候變化而繼續上升的情況下。”據悉,Peck教授參與了這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