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雲南北遷亞洲象:回到西雙版納老家後“一家人”都挺好
過去的一年,雲南北遷亞洲象群讓大家印象深刻。去年12月9日,象群回到了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勐養片區。現在這些大象們生活得怎麼樣?象群回到西雙版納老家“一家人”都挺好
這是雲南省林草局監測隊拍攝於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勐養片區的畫面。畫面中,14頭像沒有了“離家出走”時的匆忙,悠閒地在自個兒家“吃喝玩樂”,各方面狀況良好。
三頭小象寶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長大了整整一圈,數月前還和象媽形影不離的小象寶,現在已經具備了一定獨立生活能力,象群在進食時,小像也在一旁學著象爸象媽的樣子,鍛煉用小象鼻取食,吃飽後的小像還會趁著象群休息的時間,在一旁打鬧玩耍,勤加練習生存技能。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亞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陳飛:這是我們後來監測到的14頭像群的最近活動情況,畫面中有大像在睡覺,有的在吃東西,非常健康,非常良好的狀態。
西雙版納植被茂密,水源和草料充足,為像群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這一點尤其在冬天顯得特別重要。另外一個好消息,它們在這裡還遇到不少“小伙伴”,目前,在西雙版納勐養片區至少生活著5個像群30多頭大象。
在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亞洲象監測預警平台,可以看到像群的實時情況、種群數量、健康狀況。目前,亞洲象預警平台用戶數量已經超過了20萬人以上,每天都會有大量的監測預警信息回傳到平台上,再進行研判處理。
林草、消防、公安和各級政府互相配合,開展亞洲象常態化監測,在重點區域和村莊,配備了多套紅外相機和數字預警平台,全天24小時不間斷實時監測,並及時提醒村民提前避讓,監測預警防範一體化體係正在形成。
一路“逛吃”2000多公里人像平安
一起盤點這群大象的遷移軌跡,看看它們跋山涉水,出門又回家的旅程。
2020年3月,16頭野生亞洲像從西雙版納出發一路向北,開啟一場有趣而又任性的旅行。
11月,象群在普洱市寧洱縣生下一頭像寶寶,數量變成17頭。
2021年3月12日,其中一頭像離開象群,象群減到16頭。
3月28日,象群在普洱市墨江縣又生下一頭像寶寶,數量增回到17頭。
4月16日,這17頭亞洲象進入玉溪市元江縣。
4月24日,2頭公像在元江離群,返回普洱,象群數量減少到15頭;
5月16日至7月7日,象群在紅河、玉溪多個地方逛吃逛喝,享受旅行。
其中也發生了小插曲,6月6日,一頭公象離群,進入昆明市晉寧區活動;7月7日,離群公象安全回歸原棲息地——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勐養片區,象群至此穩定在14頭;
8月8日20時8分,象群經玉溪市元江縣老213國道元江橋安全渡過元江乾流,從元江北岸返回南岸,老家越來越近了。
12月9日,象群回到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勐養片區。
象群悠然行進“追像人”一路守護
2000多公里的長途旅行,象群安然無恙,也沒有過多地影響到人類的正常生活。這一路上,也少不了“追像人”的守護。
象群從雲南省西雙版納啟程,一路向北,突破我國亞洲象研究有記載以來傳統的棲息範圍,引發眾多關注。雲南成立了由林草、應急、森林消防、公安等部門組成的雲南北移亞洲象安全防範工作省級指揮部,監測象群及時預警疏散群眾,沿途投食引導象群南返。有了“追像人”一路隨行“護航”,象群才得以一路悠然行進,與人類和諧共處。
雲南森林消防總隊野生亞洲象搜尋監測隊長楊翔宇:熬得那種黑眼圈很重很重的,然後眼睛裡邊全是血絲,因為大像都是夜晚才開始活動,我們跟著它,整個作息時間都改變了。
一頭成年亞洲象體重可達3至5噸,一天的平均食量在300公斤左右,象群幾乎每天都會取食當地大量的農作物,但沿途村民對這群遠道而來的客人,也都持著新奇和包容的心態。
紅河州石屏縣龍武鎮石巖頭村:村里的干部來我家說,沒關係的,國家政府會來補貼你們,它(大象)又不會幹活,吃了就吃了,大不了就是明年重新再種。
幾個月下來,追象鏡頭記錄了象群生活、講述著質樸溫暖的人像和諧故事。大像玩泥巴、戴草帽、開水龍頭、打架、小象吃奶、泥巴浴這些畫面,萌翻了觀眾,溫暖了世界。
雲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教授陳明勇:這群大象北移,近幾十年來應該說是首次發生,對一個像群偏離棲息地太遠,助遷返回到原棲息地這種貢獻,我們國家算是開創性的。
亞洲像國家公園提上議事日程
在中國,亞洲像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生活在雲南南部的熱帶雨林中。30年來,野生亞洲象的數量持續穩定增加,如今已有300多頭。為了更好地保護亞洲象,目前,林草部門製訂了亞洲像國家公園創建的前期方案,資源調查、範圍論證、社區訪談和意見徵詢已經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