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車行業價值兩年突增至3萬億美元中國電動車企立大功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前,全球汽車行業價值約為1萬億美元,而現在已經猛增至3萬億美元,這要得益於電動汽車的崛起。不過,這並非都是作為領頭羊的特斯拉的功勞,許多電動汽車新貴、正向電動汽車轉型的老牌汽車製造商都做出了巨大貢獻,包括比亞迪、小鵬等中國電動汽車廠商。
對於汽車股來說,2021年經歷了不同尋常的變化。比如電動卡車創企Rivian Automotive的市值,儘管該公司營收依然為零,但其市值卻迅速飆升至1000億美元以上,不過發布上市後首份季度財報後,市值1天內蒸發了90億美元。還有特斯拉,其市值一度超過了1萬億美元的門檻儿,但隨後又跌落回去。
與此同時,那些製造我們仍在使用的、高油耗汽車的“恐龍”,比如福特和豐田等傳統汽車廠商,其股票也被競購。這促使全球汽車行業價值暴漲,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前的約1萬億美元飆升至近3萬億美元。
在向電動汽車轉型的過程中,事情本不應該這樣發展。純電動汽車廠商的目的是搶占越來越大的汽車市場份額,同時吞噬汽車股市,以取代傳統汽車以及製造傳統汽車的公司。然而,雖然電動車型僅佔全球汽車銷量的7%左右,但其製造商的股票卻已經佔據汽車股市值的半壁江山。更準確地說,他們增加了50%的市值。正如Evercore ISI的分析師在11月份研究報告中指出的那樣,沒有人被取代,只是整個市場的規模增加了大約兩倍。
在這個過程中,特斯拉的市值增長了12倍,佔汽車行業增長價值的一半。其他電動汽車製造商的價值也大幅躍升: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支持的比亞迪市值飆升了約1000億美元,幾乎是原來的七倍。電動汽車新貴,如Rivian、Lucid和小鵬等,已經通過IPO增加了近2500億美元市值。
然而,老牌汽車製造商也發揮了自己的作用。福特的市值翻了一番多,而通用汽車的市值上漲了50%以上。截至2019年底市值最高的豐田市值幾乎增長了一倍,而韓國現代汽車公司及其子品牌起亞的市值都上漲了至少75%。雖然歐洲汽車巨頭沒有享受到如此巨大的好處,但仍上漲了約20%到40%。
汽車變成“輪子上的智能手機”
對於這一切,人們有一種樂觀的解讀,認為古老的齒輪和潤滑油行業正在向數字化、電氣化的技術分支轉變。在這個分支中,汽車變成了“帶輪子的智能手機”。各種高利潤的新服務將大大增加汽車的原有價值,進而增加所有製造、升級甚至運行這些汽車的公司的價值。
特斯拉就是這種觀點的典型代表,被人看好的車企未來商業模式往往參雜著許多非製造業務,如自動駕駛出租車。傳統汽車類股的上漲也在某種程度上要歸功於這種炒作,就連豐田和斯巴魯等堅守傳統的公司也先後宣布大舉進軍電動汽車領域,通用汽車和福特更是分別投資自動駕駛初創企業Cruise和Argo AI。
由於技術和社會原因,汽車行業正在快速轉型。電動互聯汽車為真正的新業務線提供了一個平台,特別是隨著自動駕駛能力的發展以及電池、充電硬件以及服務的進步。不過,就像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下一條推文一樣,這種轉變的範圍和時機總是可以預測的。
此外,我們也沒有理由認為,這個年銷量仍在9500萬輛汽車的行業,價值會突然增至兩年前的三倍。別忘了,還有規模同樣巨大的零部件行業沒有計入3萬億美元的數字。例如,中國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目前的市值約為2200億美元,而兩年前只有300億美元。
能源轉型的目的是廢棄目前搭載在乘用車上的數十億台內燃機,而不僅僅是增加新的電動汽車。但如今的市場定價,既讓特斯拉和其他純電動汽車廠商大獲全勝,也讓現有公司做得更好。
電動汽車市盈率超高的危險
汽車行業的風險在於那些超高的電動汽車市盈率。特斯拉已經頂住了懷疑者的壓力,但其60多倍的市盈率看起來仍然脆弱,因為它隱含地依賴於該公司研發出自動駕駛等技術,而且很快就要部署。這可能是2022年值得關注的事情,因為隨著CyberTruck的推遲,特斯拉可能會像過去一樣,嘗試加大自動駕駛出租車的宣傳。然而,目前為止持樂觀態度的美國監管機構似乎正在更仔細地審視特斯拉司機輔助技術的安全性,他們甚至對特斯拉允許車主在開車時玩遊戲的功能感到不安。
這並不意味著新的電動汽車製造商注定要失敗,或者電動汽車只是曇花一現。不可否認,特斯拉的成功推動了業內其他公司轉向電動汽車,並為一系列類似車型的湧現鋪平了道路。
老牌車企借助“馬斯克光環”賺錢
事實上,最引人入勝而又懸而未決的問題之一是,老牌車企將如何利用馬斯克的光環賺錢。哈雷-戴維森公司正在部分剝離其電動自行車子公司LiveWire。與此同時,Cruise首席執行官最近之所以被解職,似乎主要是因為其與大股東通用汽車在是否以及何時應該進行IPO的問題上存在分歧。該行業3萬億美元的估值所蘊含的矛盾,應該鼓勵投資者儘早採取行動,而不是推遲行動。
在這種背景下,幾乎可以肯定的是,現有的汽車製造商在花費數十億美元轉型的過程中將遇到障礙。其中,最大的潛在障礙是他們承諾的電池和製造電池所需的礦物可得性之間的不匹配。
最後,這個3萬億美元的“蜜罐”總有可能吸引其他領域的顛覆者。如今,汽車業總有傳聞稱,蘋果開始像對待手機那樣對待汽車。到目前為止,它的努力似乎主要惠及了高管招聘公司,而不是徹底改變了駕駛技術。但完全忽略蘋果是危險的。除了以顛覆並佔據行業主導地位而獲得令人敬畏的名聲之外,蘋果的市值也已經接近3萬億美元。(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