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開發出可自修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運行500小時後穩定性提升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體所能源材料與器件製造研究部胡林華和團隊通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功能組合開發出一種可自修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據悉,鈣鈦礦材料被認為是最有應用前景的光電材料之一。
然而,當它們暴露在空氣中時,它們很容易降解。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使它們穩定並具有更好的自我修復能力,以抵禦惡劣的操作環境。
空氣濕度是鈣鈦礦太陽電池在空氣環境中工作時的關鍵問題之一。鑑於此,研究人員將聚乙烯吡咯烷酮引入鈣鈦礦吸光材料,使得製作的太陽電池具有較強的自修復功能,濕度穩定性得到明顯提升。
此外,聚乙烯吡咯烷酮能够与碘甲胺形成中间络合物,抑制钙钛矿晶体的成核速度。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引入,实现了电池多次自修复,不仅显著提升了电池的工作寿命,还使得钙钛矿薄膜缺陷减少,晶粒增大,提高了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
據研究人員稱,這些太陽能電池在運行500小時後表現出驚人的濕度穩定性和自愈性能。
目前,相關結果發表在《能源化學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