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反映北京地鐵將「站」譯為Zhan不妥 官方:統一譯法
近日,關於「北京地鐵車站站名啟用翻譯新標準」的相關話題在多個網路平臺受到輿論關注。 網友分析指出,改用新標準后,北京地鐵車站站名普遍翻譯為漢語拼音,部分站名在拼音後括號備註英文或拼音+英文。 其中,XX站由此前的XX Station改為XX Zhan的翻譯方法引發爭議。
譬如,12月23日,有網友在北京地鐵公司官方微博@北京地鐵 的評論區留言稱:”請問能把站牌上的’站’改成’Station’嗎,站名翻譯拼音也就罷了,連’站’這個名詞都改成’Zhan’,誰能看得懂啊? 只會誤解不懂中文的乘客。 ”
對此,微博@北京地鐵 回復表示:”您好,您反映的問題小編已記錄,感謝您對我們運營服務工作的監督和支援。 ”
12月24日,北京日報用戶端北京民聲(接訴即辦)頻道官方微博@北京民聲 發佈消息:”網友向@北京民聲 反映,今年新開通的北京地鐵11號線,站名的英文翻譯竟然是’XX Zhan’,以往的翻譯都是’XX Station’。 網友:『為什麼要用拼音呢? 這樣的翻譯有點業餘。 ‘您覺得地鐵站的英文翻譯應該用什麼? ”
微博@北京地鐵 次日在上述微博評論區回復稱:”您好,根據國家《地名管理條例》《漢語拼音方案》等相關規定要求,北京市有關部門統一了地鐵站名譯法的要求,並先期在北京地鐵部分車站進行了更換。 感謝您的關注。 ”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查詢發現,北京地鐵站名的翻譯標準此前已有過多次調整。
早在2006年,北京出臺了地方標準《公共場所雙語標識英文譯法通則》,對北京市地鐵站名等英文譯寫進行規範:地鐵、公交站名中的地名專名和通名全部採用大寫漢語拼音,如南禮士路站譯寫為NANLISHILU;但場館等名稱作為站名時通常用英語翻譯,如軍事博物館譯寫為Military Museum。
2017年12月,國家標準《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實施,對站名譯寫提出了新要求:軌道交通和公共汽車網站名稱用作地名時,地名的羅馬字母拼寫應符合我國語言文字和地名管理法律法規的規定。
2018年開始,隨著多條新線路的開通,北京開始逐步採用新的地鐵站名英文譯寫規則。
據新華社當時報導,按照新的譯寫原則,北京市地鐵站名原則上使用羅馬字母拼寫,兼顧英語拼寫和發音習慣,每個拼寫單詞首字母大寫,其他字母小寫,同時按照英語發音習慣分寫。 如地鐵六號線「西黃村」和「通州北關」站,此前分別譯寫為「XIHUANGCUN」和”TONGZHOUBEIGUAN”,現在分別譯寫為”Xihuang Cun”和”Tongzhou Beiguan”;以非地名的場所命名的站名通常應進行翻譯,如”軍事博物館””國家圖書館”等站名應譯為”Military Museum”和”National Library”。
不過,北京日報用戶端2020年10月報導指出,北京地鐵有的地鐵站冒出兩個英文站名,有的地鐵站翻譯和附近地名、火車站名不統一…… 對此,北京市政府外辦會同多個相關部門,對公共場所外語標識相關地方標準進行修訂,其中交通部分計劃於2020年內發佈。
2021年1月,北京日報用戶端報導稱,本市研究確定的”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站名英文譯法”,已在2020年底發佈的新版軌道交通線網圖中率先應用,並將逐步擴展至地鐵全路網系統。
報導稱,新版譯法總的譯寫原則是:依法合規,簡單明瞭;兼顧地理資訊和人文內涵;體現標識對外服務功能。 按照該原則,地鐵站名使用漢語拼音的,應符合《漢語拼音方案》及《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 每個拼寫單位首字母大寫,其餘字母小寫,按照漢語拼音規則間隔。 如「蒲黃榆」寫為「Puhuangyu」,「宣武門」寫為「Xuanwu Men」;以名勝古跡、紀念地等命名,或有約定俗成、長期沿用且中外普遍接受的英文名稱的站名,繼續使用英文譯寫;如”頤和園”譯為”Summer Palace”,”國家圖書館”譯為”National Library”;站名以”東、西、南、北”等方位詞結尾的, 方位資訊統一用英文縮寫標註解釋;如”角門西”寫為”Jiaomen Xi (W)”,”北海北”寫為”Beihai Bei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