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息式減持京東 騰訊大轉舵
歷史將記住今天。 騰訊減持京東股份,將成為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又一次重塑格局的界碑式事件。 12月23日,騰訊宣佈派息式減持京東,股東持有每21股股份獲發1股京東集團A類普通股,騰訊持有京東股份由此從17%下降至2.3%,不再為京東第一大股東。
騰訊同時還調整了與知乎的股權關係。 近日,知乎一關聯公司發生工商變更,騰訊以及騰訊收購的搜狗退出該公司股東行列。
騰訊的減持和退出,意味著這家中國互聯網巨頭的戰略方向出現了一次大拐彎,這必然會對中國互聯網產業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騰訊上一次戰略大轉折,得追溯到3Q大戰之後,騰訊轉換思路,靠投資廣結善緣。 微信橫空出世后,騰訊更是憑藉資本和流量兩大利器,扶持起了一大批互聯網公司,京東、美團、拼多多等巨頭都在其中。
中國互聯網產業「武林盟主」的王冠,騰訊主觀上並不想戴,那張流傳至今的烏鎮飯局照片中,儘管飯局的組織方是京東和美團,然而比較實力、市值、版圖,乃至人緣,坐C位的都只能是騰訊。
時移世易,如今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成了互聯網主旋律,現在的互聯網不存在江湖,更遑論盟主。 如果說過去幾年,互聯網大公司的行動路線是擴張和聯盟,那麼未來一段時間的主要任務,都變成了不得不為的反其道而行之。
除了京東,在騰訊的投資清單上,想必還有一串待出售股權的公司名名字。 隨著股權關係的削弱和解除,雖然戰略合作還將長期存續,然而,至少「騰訊系」這個詞,將漸漸絕跡於江湖。
A
在騰訊歷史上,還曾有過兩次向股東派送騰訊系上市公司股份的情況。 2017年10月,閱文分拆上市時,騰訊股東每持有1256股股份的完整倍數可認購1股閱文預留股份;2018年12月,騰訊音樂分拆上市時,每持騰訊3900股股份的股東獲分派1股騰訊音樂ADS。
但向股東分派京東股票與前兩次原因迥異:向股東分派閱文和騰訊音樂股票皆是分拆子公司獨立上市,對京東則是減持。
在派息規模上,分拆騰訊音樂上市時,騰訊向股東分派特別股息約2.5億港元,此次騰訊向股東分派的京東集團股票規模則約有4.6億股A類普通股,以京東昨日收盤價計算,派息規模近1200億港元。
在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大背景下,騰訊減持同樣已成龐然大物的盟友股票,勢在必然。
京東擁有兩個微信重要入口,與騰訊關係甚密,成為騰訊減持名單排名第一的公司順理成章;在所有盟友中,京東大概是業務最為成熟,與騰訊合作時間較長的公司,財務狀況穩健,承受風險能力較強。
不過同樣在反壟斷的大背景下,互聯網大公司的市場流動性也相當有限,如何在減持的同時,盡量減少對盟友利益的影響,騰訊不能不慎重考慮。
以向股東派息的方式減持京東股份顯然可以有效規避京東在二級市場的股價波動;同時,在反壟斷大潮下,騰訊估值邏輯同樣在悄悄發生改變,向股東派發京東股票,也相當於回饋股東。
在移動互聯網大發展的數年間,騰訊的盟友逐漸從獨角獸成長為巨頭,這些盟友本身就已成為反壟斷的重點觀察物件,由他們組成的同盟就壓力更大了。
今年7月,騰訊還曾認購過美團股份,認購完成後,騰訊合計持股美團17.2%;騰訊最近一次認購拼多多股份是在2020年4月,認購完成後持股16.5%,為第二大股東。 可以想見,未來騰訊繼續投資業務成熟的盟友公司的概率將極大程度降低。
截止今年三季度末,騰訊於上市投資公司(不包括附屬公司)權益的公允價值為11966億元,目前騰訊市值接近4.5萬億港元,因此市場上有騰訊又投出了個騰訊的說法。
在反壟斷的時代主旋律下,曾經給騰訊帶來眾多財務收益和戰略收益的股權投資,如今反倒成為了燙手山芋。
拼多多和美團的股權,或許已經排在騰訊待售名單上。 一位騰訊股東在投資平臺表示,自己已經在關注美團股價了。
B
從政策角度,騰訊非如此不可;從財務角度,直接將持有的盟友公司的股權分派給股東,未必是一樁虧錢的買賣。
需要騰訊出售股權的公司必然都已進入成熟期,市值成長空間有限,且在當前背景下,這些公司的估值同樣皆受到擠壓,能給騰訊帶來的長期回報有限。 將這部分股權分派給股東,未嘗不是一種自我投資的方式。 騰訊宣佈向股東分派京東股權的當日,騰訊股價漲了4.24%。
對於未來投資策略,騰訊最新回應是,投資發展期的成長型企業一直是騰訊投資的主要戰略方向,當被投企業有持續自籌資金能力時,則選擇在適當情況下退出投資並與股東分享收益,騰訊的長期投資戰略從未改變。
在市場對騰訊的估值判斷中,為騰訊貢獻了不少收入的投資業務,同樣被視為騰訊業務發展的主引擎之一,上一個時代已經終結,無論是為搶到下一個時代的門票,還是獲得更多財務回報,騰訊都需要找到下一批京東、美團和拼多多。
儘管騰訊強調長期投資戰略從未改變,但在投資思路上,騰訊必然要發生改變。
一是投資方向,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天花板來臨,創業大潮日趨平靜,在移動互聯網板塊,留給騰訊投資的機會並不多,發掘出下一個京東的難度可想而知。
從騰訊的動作來看,硬科技可能是其未來的重要投資方向之一。 據投資界報導,消費投資集體入冬,而硬科技投資正成為行業新熱點。 12月,騰訊參與了GPU晶元研發公司摩爾線程的20億人民幣的A輪融資,此前騰訊還參與了晶元製造企業燧原科技的多輪融資。
接近騰訊的人士表示,今後騰訊投資會持續發掘新賽道、新機會,特別是前沿科技和實體經濟數位化。
二是投資份額。 過去數年,騰訊對重要公司的大額投資,使其在董事會享有一席之地,並因此擁有相應的話語權,但在當下和未來,這些大額投資可能會帶來更多風險。
今年7月,因觸發反壟斷規則,虎牙、鬥魚的合併案就被終止。 此次騰訊減持京東股份,也僅保留了2.3%的股權份額,不再為第一大股東。 這意味著,未來騰訊對重要公司的投資或許將以少數股權投資為主,而不再謀求大股東地位。
C
減持京東,並非一減了之,新難題隨之而來,比如之前的戰略合作關係還要不要繼續,騰訊和被投公司需要找到解決之道。
對於此次減持京東,騰訊回應,騰訊仍是京東的戰略合作夥伴,與京東共贏的業務關係亦不受影響,並且目前公司沒有進一步減持京東的計劃。
據財新報導,一名接近京東人士表示,約兩周前,騰訊和京東就已經暫停在數據方面的交換,不過廣告投放和支付領域的合作尚未改變。 另一名京東人士表示,騰訊和京東最新一次關於微信九宮格入口的協定已經談下來了,還不確定未來是否會發生變化。
京東在公告中則指出,「京東集團和騰訊將繼續保持互惠共贏的商業合作關係,包括現有的戰略合作協定。 ”
京東與騰訊的戰略合作,一是微信九宮格的購物消費入口,一是微信發現頁面”購物”欄目的”京喜”入口,從京東的表態中可以看出,短期內,京東從騰訊獲得的戰略資源不會有太多改變,在微信生態內,京東仍將享有”最惠國待遇”。
但可能影響京東與騰訊合作的不確定因素仍然存在,那就是互聯互通。 正如前文所述,騰訊手上有兩大利器,一是資本,如大家所見,騰訊已經在主動調整在成熟公司的持股比例;另外一個則是流量。
京東、美團和拼多多的壯大,無一不與接受了騰訊投資,從而獲得了微信龐大流量的澆灌有關,而未接受騰訊投資、和騰訊關係微妙的企業,如阿裡系和位元組系企業,則一直或主動或被動地徘徊於微信流量的流域之外。 如果互聯互通繼續深化,從客觀上來看,各家公司對微信流量的挖掘起碼會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也就是機會均等。
上個月月底,微信最新調整了外鏈管理措施,使用者在私聊介面已經可以直接訪問淘寶等外鏈,並在群聊中試行開放外鏈訪問。
互聯互通之前,京東在微信生態中贏在起跑線上,這被視作理所當然,但互聯互通之後,「流量能賣給京東,為什麼不賣給阿裡」的質疑便應運而生。 即便騰訊減持京東股權,這一質疑並不會消散。 倘若互聯互通進一步深化,騰訊的九宮格是向所有公司均等開放,抑或價高者得,還是乾脆取消,是另一個足以影響互聯網產業格局的問題。
D
主動降低自己佔中國互聯網產業的”權重”,這是大公司的時代命題之一,不惟騰訊,阿裡也開始了動作。
今年9月,阿裡退出入股不足一年的芒果超媒。 東吳證券研報稱,阿裡投資涉及電商、文化傳媒、雲技術、物流、新零售等多個行業,且在部分行業代表性企業中持有較多股份;隨著監管審查力度加大,預計阿裡將逐步減少對文化傳媒等行業的投資。
在內部管理上,阿裡也開始從2015年開始施行的中台戰略調整為多元化治理,阿裡內部稱之為建設敏捷組織,而外界則將其理解為分權。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隨著騰訊和阿裡投資、收購和自建業務,AT兩強爭霸的格局日漸形成,並延續至今。 位元組的崛起曾被視作這一格局改變的苗頭,但本質上AT格局仍未有鬆動。
在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大背景下,AT兩強爭霸的格局,勢必難以長久存續。
AT的發展之路並不相同,騰訊是靠投資組建了聯盟,阿裡則靠收購和自建業務組建了一個嫡系軍團。
騰訊主動減持對聯盟公司的股份,是從資本層面,解除聯盟之間緊密的綁定關係。
換到阿裡這邊,就是要從過去集團管理的”大一統”,分散為各個事業群事權的相對獨立。 對阿里來說,分權既是在阿裡業務愈加龐雜,身形愈加龐大的情況下,為了解決決策鏈條過長、反應遲緩等問題的一個解決之道,從客觀上來看,也是集團將權力下放的一種方式,當然,權利義務必然對等,各個事業群在獲得更大權力、更大自由度的同時,也背上了更高的KPI,之前成立”特區”的高德和淘特,就都立下了”軍令狀”。
一方面是聯盟趨於瓦解,另一方面是大公司趨向分權,以往壁壘分明的中國互聯網江湖格局,正在顯露出聚焦主業、有序競爭的新趨勢。 對中國互聯網公司來說,短期內或有陣痛,但以美國互聯網產業的情況來看,”相忘於江湖”的未來,或許倒更值得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