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150天:”告別”的不僅僅是好未來
12月22日10點,好未來舉辦了一場線上全員告別會。 按照之前的公告,一周之後(即截止2021年12月31日),好未來將正式關停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服務。 這也就意味著,所有中小學教培老師約2萬多人會全體離職,高中將暫時保留。
教育部:雙減后超九成學生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書面作業
文/曹楊 馮曉亭
來源/燃次元
圖 / 網路
這一天,距離”雙減”政策推行已經過去150天。 在這150天里,教培行業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洗禮。 隨著這家國內最大的中小學培訓機構「告別」帷幕的拉開,整個教培行業將跨入新的發展階段。
“線下校外培訓機構已壓減83.8%,線上校外培訓機構已壓減84.1%。” 12月21日,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負責人在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佈上,介紹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有關情況時表示,目前,校外培訓治理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學科類培訓大幅壓減。 留下的培訓機構一部分轉為非營利性機構,不適合轉非的將被進一步註銷。
除了培訓市場的虛火大幅降溫外,近70萬教培機構和1000萬從業人員也在逐漸完成浩浩蕩蕩的大遷徙。
“教培人現在都在做什麼工作?” 在這條有著近6萬流覽量的知乎帖子下面,曾經的教培機構創業者、教培行業老師,亦或是教育上市公司高管,都在發表著自己不同的看法。
知乎ID為”大聖”的網友表示,自己曾經是教培人,”雙減”后第一時間退出行業,沒有做素質教育,而是休息了2個月後,開始做起了企業服務。
另一位職業經歷為京翰教育早期高管、教育上市公司高管、知乎ID為「陶語師者」的網友寫道,原高途的職工轉行去獵頭公司、原kid的銷售轉行去職業教育機構、原英語名師從九月份開始在抖音上賣英語產品、原xdf高管現在在內蒙賣牛肉。
相較於從業者轉型來說,機構的整體轉型就更加迫在眉睫。
公開資料顯示,從2021年國家發佈的一系列在線教育收緊政策以來,好未來、新東方、猿輔導、昂立教育、學大教育等教培機構都已開始紛紛布局素質教育、科學教育等產品。 與此同時,職業教育、成人教育也都成了這些培訓機構眼中的另一個藍海。
不僅轉型涉足其他細分領域,更有一些教培機構”玩”起了跨界。 如11月直播賣農貨的新東方和10月開始被傳要賣羽絨服的猿輔導。 儘管猿輔導方面回應稱,”這隻是個小投資,不影響主營業務,也並不是公司轉型。 “不過,卻足以說明,教培機構需要其它血液的注入以實現更好地生存。
除業務調整外,教培機構的股價或許更能說明急需回血這一問題。 12月22日,一張由鳳凰網科技整理的「港美中概股今年迄今漲跌幅榜」顯示,跌幅排名前十的公司中,有三家企業為教培機構。 其中高途以95.83%的跌幅位居第一;好未來位居第二,跌幅為93.61%;新東方則以88.46%的跌幅位列第六。
教育行業分析師秋林表示,目前,整個教育行業資本化的路基本被切斷,投資人的壓力非常大,他們需要推翻之前的投資邏輯,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多鯨資本創始合夥人姚玉飛告訴燃財經,當下的教培機構,尤其是K12領域,已經不是”能否有新增長”,更多的玩家都在考慮怎麼退場,沒有退場的玩家,面臨的是生存問題。
長期關注教育行業的許亮山認為,雖然政策落地后,行業受到了強衝擊,其中特別是業內大公司,二級市場的表現不容樂觀,但這並不意味著教培機構已經失去生機,一些大公司相對其他中小型公司有著資金上的優勢,還有轉型的機會與可能。 “目前還有機會留在牌桌的企業,雖然捨棄了’學科培訓’這隻現金牛,但還是擁有找到新出路的機會。”
還在崗的教培人
“還沒想好接下來換哪行。”
在廣州一家培訓機構從事小學學科輔導工作的阿華,現在每天還過著朝九晚九的工作,備課、面對學生、應對家長…… 容不得她有一絲休息時間。 即便在晚上九點下班后,微信也時不時會收到家長和領導的簡訊,唯有全部應付完所有資訊躺床上時,阿華才有時間想自己的職業生涯該往哪裡走。
“這個秋季課程應該也是最後一個課程。” 阿華告訴燃財經,在「雙減」政策出臺後,所在機構就將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課程的上課時間做了調整,原有周末課程調整到週一至週五。 此外,機構還在週末提供了託管服務,素質教育類課程也在逐步開發。 但在明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業務就該全面終止了。
在過去幾個月時間里,阿華所在的機構已經有不少同事離職,但阿華想著與這群一直帶著的學生還有很濃的感情,計劃帶完最後這幾個月再考慮離職的事。 “離職是肯定會離職的,公司現在重心放在素質教育上,但這不是我擅長的領域,離職是最好的打算。”
“雙減”政策之前,教培行業就進行著大範圍裁員。 “雙減”政策落地後,教培行業屢屢見諸報端的”違規通報”、”處以罰款”、”大舉裁員”、”業務調整”等一系列消息浮出水面,讓外界對這個行業的狀態有了更為清晰的認知。
10月25日,教育部發佈「雙減」工作試點地區典型案例顯示,「雙減」政策實施后,上海市大幅壓減培訓機構數量,義務教育學科類培訓機構壓減21.73%,從業人員減少3.5萬人;北京線下學科類無證機構壓減率達98%,原有各類培訓機構壓減比例也達60%。
對於某頭部K12線上公司還在職的城市項目負責人孔朗來說,從業人員減少更直觀表現在過去幾個月時間里他親眼目睹的眾多同事被裁員。 據孔朗描述,許多同事因公司沒有提供轉崗機會而被「經濟性裁員」,離開公司前每人獲得了法定的”N+1″賠償。
孔朗半年前才剛加入公司線上新業務板塊,雖然他目前還沒有被列為裁員名單,但與他一樣還在職的員工也各有各的想法,”進來的新員工比較安定,畢竟找到一份業內工作也不太容易。 老員工有人在擔心自己失業,但也有的老員工因為考慮到外界整體大環境也不好找工作而安於現狀。 ”
同樣還沒出現在公司裁員名單上的李清,最近卻不太高興,原工作性質偏銷售的她,每月收入都有近兩萬元。 但「雙減」政策後,現在每月只領著基本工資和補貼,連過去工資的三分之一都達不到,”之前公司有過裁員,看著有些被裁的同事一下拿了好幾萬元的’N+1’賠償,說不羡慕是假的。 我從去年年初入職到現在也快兩年了,被裁員的話,也該有好幾萬元賠償到手。 ”
但又等了幾個月她,絲毫沒有等來公司的二次大裁員消息。 隨著近幾個月以來,公司流動性很大,留下的老員工越來越少。 與此同時,公司對業務進行調整也好幾個月了,基本走上了正軌,李清隱約感覺到”被裁無望”。
“業務進行了調整,工作內容肯定有變化,打算再探探領導口風,看是否還會有裁員計劃,如果不再裁員,那我得重新談下我的薪酬結構,不然現在到手工資太低了。” 李清告訴燃財經,自己大概率是不會離職的,畢竟現在臨近年關,工作也不好找。 “教培行業經過這麼一次大清洗后,留下的這些頭部企業,或許能在新的賽道上找到新機遇。”
教育機構「斷臂求生”
“告別”的不僅僅是好未來。
與好未來同一時間停止中國內地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服務的還有高途。 11月15日晚間,高途在其官方微博發佈公告稱,”為嚴格落實國家關於義務教育階段’雙減’政策的各項要求,高途將於2021年12月31日結束在中國內地義務教育階段即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服務。 ”
在好未來和高途發佈公告的前20天左右,10月25日晚,新東方在線在港交所發佈公告稱,將停止經營中國內地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服務。
除了教培行業「三巨頭」外,學大教育、網易有道等企業也相繼發佈公告,將於12月31日正式終止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培訓業務。
這也意味著擁有學科類培訓業務的機構,如若想避免成為非營利性機構,必須要將學科類培訓業務在原有體系中剝離出去。
這此企業不得不作出改變,在過去的一年裡,業務的萎縮讓他們今非昔比。
二級市場的表現足以說明一些問題。 在過去的2021年,這此企業的股價和市值均已跌至冰點。
其中,新東方股價從年初的最高點19.97美元/股,跌至2.10美元/股,跌幅達89.38%,目前總市值僅35.64億美元。 好未來股價則由年初最高點90.96美元/股,跌至4.12美元/股,跌幅95.37%,目前總市值26.57億美元。 今年1月27日,高途股價峰值為149.05美元/股,7月23日收盤以驟跌為3.52美元/股,最新收盤價僅1.89美元/股,總市值不足5億美元。
業內其他公司無一例外,股價且不論相較年初高位暴跌,與政策落地當天相比也是進一步觸及低位。
義務教育相關業務的折戩,讓這些企業必須做出改變。 “斷臂”後的企業,紛紛另謀出路。
經濟日報此前發表的一篇名為《新東方不應照搬李佳琦》的文章曾迅速出圈。 文章寫道,新東方退租1500個教學點,並將8萬套座椅捐給了農村學校,成立全資控股的東方優選(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俞敏洪將開啟直播帶貨,與幾百位老師一起直播助農。
隨後,俞敏洪在直播間重申,「新東方並不會關停,只是關閉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培訓業務,新東方起家的國際業務和大學業務都還在持續發展中。 ”
好未來則表示,”將發揮長期以來積累的教研及科研優勢,積極拓展科技服務和素質教育等業務。 “高途則稱,”接下來將繼續運營其義務教育階段之外的業務,並將重點轉向其他教育產品和服務,加強成人教育、職業教育、素質教育以及智慧數位化產品等多種業務的發展。 ”
與此同時,學大教育表示將著力豐富職業教育類、素質類、科技類等教育培訓產品,積極探索和拓展新的業務增長點。 網易有道則稱其業務重點已經由學科課後輔導轉向原有的智慧學習硬體、素質教育、成人教育和教育資訊化四大業務板塊。
姚玉飛表示,不管是新東方還是好未來,他們在義務教育校外培訓這塊都很難再有大規模增長和盈利了。 “在此情況下,主動砍掉這塊業務,並尋求新的增長點,是企業最好的選擇。”
因公司有所安排還留在公司的孔朗告訴燃財經,「雙減」政策后,雖然公司整體工作還在按既定流程推進,但整體招生轉化留存動作均後置,公司主營業務也在按照要求進行調整,”也在探索全新管道,比如進校2b、智慧軟硬體、素質教育、成人教育等。 ”
“實際上,早在’雙減’政策落地之前,就有出臺了對於課外教育的相關政策,今年年初以來更是接連不斷。 教培行業全面加速收縮不是『雙減』政策落地後的事情,在政策發佈前就有很多企業開始了業務轉型計劃,行業裁員潮在政策落地前便已經開始了。 “許亮山認為,教培機構其實很早便開始嘗試轉型,只不過現在更明確,”最賺錢的義務教育這條路子堵住了,大家都開始將目光放在素質教育、成人教育等其他方向上。 ”
教培的下一站在哪?
但正如許亮山所言,只要還未下牌桌,就還有機會。
姚玉飛直言,在當前政策引導下,教培行業需要重新審視方向,是毋庸置疑的。
對於當前堅持在學科培訓領域的教育機構,姚玉飛分析到,留存是比拉新更重要的事情。 姚玉飛表示,現階段,不僅僅是培訓機構,家長們也都處於一個觀望的狀態,他們的補課意願也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 教培機構可以通過一些產品形式上的變動,如積分兌換、權益置換等,在已有的群體之上,進行維護。
優勢星球贊助者、女性成長平臺Momself創始人崔璀對此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崔璀告訴燃財經,通過燒錢來帶動新用戶增長的模式,本身就不可持續。 當前來看,教培機構可以通過啟動用戶的復購來推動增長,完成從粗放式高增長到精細化運營的轉變。
崔璀強調,不管是教培行業,還是現在很火的新消費賽道,都是一樣,只有找到符合自己精細化運營的手段,才能做成一門好生意。 “將用戶忠誠度看成重要考核指標之一,而不是單純地看新用戶增長。”
姚玉飛分析表示,目前來看,教培機構轉型有三個方向。 以少兒英語、K12等偏中小型機構為主的,他們轉型的第一選擇大概率是素質教育。 大一些的機構會做一些對公業務,如對接學校、政府採購等服務和內容。 第三就是轉向職業教育、成人教育,或者甚至改行不做教育。
不過,轉型並不會那麼容易。 億歐教育行業分析師丁志斌對燃財經表示,現階段對公業務難言理想,各家主攻方向是”課後三點半”,但學校方面並沒有專門的採買經費,所以機構還都是公益性質地去提供服務,過去的”引流拉新”故事無法再講,所謂”進校”或許只是一時之策。
除了進校業務,素質教育和成人教育或許也沒有那麼好做。 這些領域不僅市場規模不夠大,更重要的是還將迎來激烈的競爭。
艾瑞諮詢《2021年中國素質教育行業趨勢洞察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素質教育行業市場規模為5050.0億元,到2023年,或達到7151.5億元。 但這一數據與中小學線上線下的學科培訓規模相差甚遠。 此前,根據Frost & Sullivan的預測,2023年中小學線上線下的市場規模將達到上萬億元。
《劉潤:新政之下,教培行業轉型的9個方向》寫道,向素質教育轉型,基本是學科類教育巨頭的共識。 但是,素質教育非剛需,市場體量有限。
對此,崔璀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在崔璀看來,現階段不管是成人教育還是素質教育,都會迎來機會。 崔璀補充表示,成人教育其實又分為剛需和非剛需。 公考、考證這種剛需是永遠都需要的,但是非剛需的產品才是市場效應的直接導向。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這種非剛需就凸顯的更為明顯。 人們面對內心的焦慮和恐慌,反而會從提升自我內在的能力來應對這種不確定性。
在丁志斌看來,「資金雄厚」、「多賽道並行」,以及”通過投資和併購的方式快速發展新業務”是當下教培機構”活下來”必備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