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COVID-19不同癥狀的出現順序取決於變異體
根據南加州大學的Peter Kuhn及其同事於2021年12月16日發表在《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上的一項新研究,COVID-19患者最可能出現的癥狀順序在不同的病毒變體中是不同的。
在新工作中,研究人員們想知道來自不同地理區域的病人或具有不同病人特徵的病人的癥狀順序是否有所不同。 為此,他們使用他們的建模方法對2020年1月至5月期間美國的一組373883個病例中的癥狀順序進行了預測。
令人驚訝的是,最可能的癥狀順序跟在中國最初的爆發中有所不同–在中國,發燒最常發生在咳嗽之前,噁心/嘔吐是常見的第三種癥狀,而在美國,咳嗽最有可能是第一種癥狀,腹瀉是更常見的第三種癥狀。 研究小組通過分析來自巴西、中國香港地區和日本的其他數據表明,不同的癥狀順序跟地理區域、天氣或病人特徵無關,而是跟SARS-CoV-2變種有關。 在一個地區出現D614G變體–2020年初在美國佔主導地位–跟咳嗽成為病人經歷的第一個COVID-19癥狀的可能性較高有關。 隨著日本從最初的菌株轉移到D614G變體,癥狀順序也發生了變化。 研究人員們假設,D614G的傳播增加可能跟癥狀順序有關。
“這些發現表明,癥狀順序可以隨著病毒性疾病的突變而改變並提出了D614G變體更具傳播性的可能性,因為受感染的人在發燒失去能力之前更可能在公共場合咳嗽,”他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