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可適當聚焦RISC-V架構 進而掌握晶元產業發展主動權
集微網消息,12月20日,第十六屆·中國芯積體電路產業促進大會暨”中國芯”優秀產品徵集活動發佈儀式在珠海市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致辭環節指出,我國可適當聚焦RISC-V架構發展晶元產業,從而抓住快速發展中國晶元產業的機遇,並不受外國壟斷架構的制約,將晶元業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倪光南院士表示,CPU(中央處理器)架構是晶元產業鏈的龍頭,它不僅決定了CPU的性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引領了整個晶元產業。 尤其是對設計人才培養、設計工具(EDA)、晶元IP庫、應用生態等環節有重大影響,此外,也影響到晶元的生產、測試、封裝等環節。 近年來包含微處理器的SoC產品在晶元產品中的比重已增大到70%以上,這說明CPU架構對晶元產業的影響正繼續增長。
倪光南院士認為,中國晶元產業經過近些年的發展,一些企業已經在業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目前市場上已經有多家國產CPU架構並存(例如飛騰、華為 、申威、龍芯、海光、兆芯等等)。 不過從長遠看,主流的CPU架構具有很強的壟斷性,今後世界市場上主流CPU大概率是被x86和ARM兩家所壟斷,而它們都是美國公司的產權。 由此可見,我國現存多種CPU架構並存的格局難以取得競爭優勢,這樣我國晶元業最終仍然很難擺脫受制於人的局面。
近年,一種新興的、開源RISC-V精簡指令集CPU架構為晶元業發展提供了機遇。 倪光南院士指出,RISC-V架構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科學部門於2010年發明,它採用開源模式,使用者可自由免費地使用該架構進行CPU設計、開發並添加自有指令集進行拓展,自主選擇是否公開發行、或商業銷售、或更換其他許可協定、或完全閉源使用。
更重要的是,領導這個開源社區的RISC-V基金會已在去年從美國遷往瑞士,倪光南院士認為,這可以RISC-V架構説明擺脫美國貿易制裁的影響。 另外,該基金會的領軍人物David Patterson教授還在深圳與清華大學建立聯合實驗室。
倪光南院士表示,近年來我國產學研用各界評估和試用后,普遍認為RISC-V架構先進、功能完善,有可能在AI、IoT、大數據、雲計算等等新一代資訊技術領域獲得市場優勢,從而在未來世界主流CPU架構格局中,達到三分天下有其一。
為此,倪光南院士建議,我國可適當聚焦RISC-V架構發展晶元產業,從而抓住快速發展中國晶元產業的機遇,並不受外國壟斷架構的制約,將晶元業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鑒於RISC-V採用開源模式,這並不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而主要是確立技術路線,組織和調動好開源社區,開源人才,進行相應的政策引導等等,以充分發揮我國舉國體制優勢,豐富的人才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
目前,在開源領域,我國科技人員已經創建了一些開源社區,並擁有了相當話語權甚至一定的主導權,例如OpenEuler、OpenHarmony等等,這表明中國開源界正在實現新的創新突破,逐漸從開源大國走向開源強國。 倪光南院士表示:「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近期,我們正在和軟體所、一些高校和企業等同團中央的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共同策劃,發起成立RISC-V生態專項基金,期望能得到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快速形成推進中國RISC-V開源晶元發展的動力,使其成為支撐我國資訊技術體系的一塊基石。 希望藉助開源的強大生命力,在推動本國科技事業發展的同時,也為世界開源界作出卓越貢獻。 ”
“讓我們晶片業界和與世界同行一道,擁抱RISC-V開源晶片新潮流,充分利用開源模式,協同世界開發者共同推進開源RISC-V的發展,同時為快速發展我國晶片產業、為構建人類科技命運共同體而做出貢獻。” 倪光南院士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