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華為蘇州研究所 我們找到了華為智慧汽車的秘密
今年,新造車的圈子有些熱鬧。 蘋果、百度、小米、富士康、中興等科技巨頭紛紛加入跨界造車行列。 隔壁小米在多次否認造車傳言后,最終高調宣佈造車,而同屬國內頭部科技陣營的華為到底是怎麼打算的呢? 實際上,此前華為已經頻頻在汽車業務上秀肌肉——不僅與賽力斯、阿維塔等車企合作,推出了搭載華為智慧方案的量產車,在智慧駕駛、智慧座艙方面也拿出了ADS與鴻蒙座艙這樣的產品。
那麼究竟華為到底會不會選擇自己造車? 如果是,那麼華為造車的邏輯在哪? 如果不是,那麼華為在智慧汽車賽道將會怎樣佈局?
日前,車東西受邀前往華為蘇州研究所,與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負責人進行交流,並參觀了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實驗室,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一、首探蘇州研究所 揭秘汽車業務重要基地
12月17日,車東西前往華為蘇州研究所,來到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創新中心,想要一探華為造車的究竟。
剛剛抵達目的地,車東西便被充滿俄式風情的園區氛圍吸引住了。
▲華為蘇州研究所園區建築
據負責人介紹,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蘇州)創新中心位於蘇州市虎丘區,總面積2000平方米,分為9大展區,分別展示產品、開放能力和與合作夥伴的聯合創新成果。
另外,整個園區還佈置了融合感測、語音、視覺、聲學、座艙生態創新、車載網路等9個實驗室。 這些實驗室分別對應了華為在汽車業務上的各個重點專案。 此外,實驗室還負責提供開發工具、測試工具、實驗設備,並擁有100多位工程師資源,能夠支援合作夥伴聯合創新專案的開發、測試和驗證。
蘇州創新中心主要向車企與合作夥伴開放,進行聯合開發、測試、驗證和成果展示等。 實際上,除了蘇州研究所之外,華為在汽車業務上還佈局了其餘十幾個研發中心,分列深圳、東莞、武漢、南京、西安等地。
此外,作為整車級試驗中心,蘇州研究所的陽澄半島測試場預計明年啟用,該測試場佔地面積600畝,包括系統測試實驗室區、智慧駕駛測試區和動態性能測試區三大板塊。
二、兩種模式推進 華為真不造車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華為到底要不要造車? 帶著這個疑問,車東西馬上奔赴了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交流會。
會上,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負責人很乾脆地表示,華為不會選擇自己造車的道路,而是要專注於華為本身更為擅長的供應商路線,去與車企合作,幫助車企打造更好的智能汽車。
既然華為排除了自己造車這個答案,那麼很顯然華為在汽車業務上勢必要走合作路線。 究竟怎麼合作? 該負責人向我們表示:華為在智慧汽車領域的邏輯就是為車企提供一套智慧方案的全家桶。
▲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
而在這個全家桶裡面裝的就是與智慧網聯電動汽車相關的增量部件,所謂”增量”部件,也就是相比於傳統汽車零部件而言,在未來需求將會大大增加的汽車電動化、網聯化、智慧化的部件。
換句話說,只要車上與電動、網聯、智慧相關的,華為都可以提供相關產品與技術。 具體而言,華為將會採用兩種模式去與車企合作。
首先,華為推出了自己首創的一套Huawei Inside商業模式,這套模式主要是針對汽車智慧化需求而打造的全棧智慧汽車解決方案。
具體來說就是華為與車企共同定義、聯合開發,並在量產車上搭載華為的全棧智慧汽車解決方案。 也就是說,華為將通過Huawei Inside模式為各車企提供車輛智慧化的底層解決方案,而車企們則可以根據華為所提供的底層能力、方案去整合,並根據所面對的不同客戶群體去進行調整優化。
用個通俗點的比喻,這套模式就像是華為會把各種原材料提供到車企,而至於炒出什麼樣的菜則需要各憑廠家們的本事了。
其次,華為的第二個模式即傳統的零部件供應商模式,作為Tier1、Tier2向車企提供車規級智慧零部件。
這個零部件模式主要是依託華為在過去智慧手機領域所積累下來的技術經驗以及不斷增加的智慧汽車研發投入,在華為更擅長的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的相關零部件上打造一套成熟的供應鏈。
此前,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首席運營官王軍曾表示,華為在汽車零部件研發領域的投入超過10億美元(約合63.7億元人民幣),共擁有5000人的研發團隊,並在中國、日本、歐洲多地擁有超過10座研發中心。
三、3家車企採用HI模式 3款車掛上HI標
目前市場上已經有三家車企搭載了Huawei Inside模式,分別是北汽、阿維塔科技和廣汽。
北汽方面,其首款搭載HI全棧智慧汽車解決方案的量產車極狐阿爾法S( ARCFOX αS )全新HI版將於2022年第一季度正式交付。
這款極狐阿爾法S也是華為在正式發佈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品牌HI(Huawei Intelligent Automotive Solution)之後,與整車廠商打造的首款車型。
據悉,阿爾法S HI版搭載華為智慧駕駛解決方案,可以在高速路、城市快速路、城市道路實現L2級自動駕駛。
▲極狐阿爾法S HI版車機首次搭載華為鴻蒙系統
而智慧座艙則採用雙聯屏設計,總長度達到1米,中控螢幕解析度達到4K,晶元同樣是來自華為的麒麟990A,系統則是華為的鴻蒙OS,這也是鴻蒙系統進入車機的首次嘗試。
▲阿維塔11車身搭載HI標誌
阿維塔則是是首款全系搭載了Huawei Inside模式的高端SEV品牌。 其首款車型阿維塔11基於與長安汽車、寧德時代共同合作打造的CHN智慧電動汽車技術平臺,已經於2021年11月15日亮相,並將於2022年Q2正式發佈,Q3量產並首批交付。
另外,據介紹,廣汽也與華為達成了合作,搭載HI模式的首款車型將於2023年底正式量產,但更多細節沒有透露。
四、聚焦3大平臺 已有超300家合作夥伴
目前,華為已經上市30多款零部件,包括智慧駕駛計算平臺MDC、激光雷達、AR-HUD等智能化部件。
今年廣州車展上,沙龍汽車高端車型機甲龍就搭載了華為的智慧部件。
▲沙龍汽車機甲龍
據悉,這款機甲龍是全球首款搭載4個鐳射雷達的車型,車身的四顆鐳射雷達為華為的96線混合固態鐳射雷達,單顆視角範圍可達120°*25°,這也就讓機甲龍可以實現鐳射360度全視角覆蓋。
此外機甲龍還搭載了華為的雙MDC智慧駕駛計算平臺,AI算力400TOPS。 雙計算平臺的配置也就給車輛帶來了安全冗餘,當車輛任何一個計算平臺失效后,該系統依然具備連續變道停車至安全區域等能力。
在華為感測器+MDC計算平臺的車輛配置下,機甲龍能夠實現高速和城市場景下的L2自動駕駛,與特斯拉FSD、華為ADS、小鵬城市NGP等系統類似。
此外,廣州車展上展出的另外一款廣汽埃安LX Plus,也配置了華為MDC智慧駕駛計算平臺,實現了L2級自動駕駛功能。
此外在零部件模式中,華為將圍繞iDVP、MDC和HarmonyOS智慧座艙三大平臺,構建生態圈。 目前,華為已經有超過300家的合作夥伴。
iDVP是智慧汽車數位平臺的基礎要素,包括計算與通信架構CCA、車載操作系統、多域協同軟體框架HAS Core和完善的工具鏈等。 簡單來說,通過iDVP平臺,華為能夠幫助車企去構建整車上的硬體生態和軟體生態,快速開發跨廠家、跨設備的應用。
▲iDVP平臺的模型示意
MDC智慧駕駛計算平臺,則是華為在智慧駕駛方面為開發者提供全場景覆蓋的工具鏈與豐富的SDK的平臺。 目前已經有70多家廠家與華為MDC平台開展了合作。
在智慧座艙方面,華為基於HarmonyOS車機操作系統已經打造9類車載增強能力、開放1517個車載業務API、13000多個HarmonyOS的API,並提供全面開放的工具和技術支援,降低座艙系統的集成與開發難度。
結語:華為汽車業務定位準確
在蘇州研究所走完一圈之後,車東西很明顯地感受到,華為在智慧汽車業務上的確下了大力氣。 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負責人向車東西表示,華為在智慧汽車業務研發方面投入每年大約十億美元(約合63.7億元人民幣)左右,並且整個研究團隊和研發規模都在不斷擴張當中。
而且華為在汽車業務上的定位已經非常準確——就做智慧汽車的增量部件供應商。
此前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首席運營官王軍曾表示,華為在智慧汽車業務上將堅定地走平臺+生態的道路,為車企們提供汽車數位平臺的基礎要素,降低智慧汽車的開發難度。
本月21號,華為還將舉辦智慧汽車解決方案生態的線上論壇,對外展示其「平臺+生態」戰略成果和未來規劃。
其實華為選擇只做供應商的邏輯也很好理解。
隨著新造車領域湧入的玩家越來越多,尤其在近一兩年,整個市場的體量飛速發展,這個市場已經不再是一個廣闊的藍海市場了。 選擇這個時機入場造車,競爭會更加激烈,取勝幾率也更小。
華為作為通訊科技公司,造車的優勢並不突出,選擇不造車,而是去走華為本身更熟練更擅長的供應、運營的路線,也許會是一個好的選擇。
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
作者| 木米
編輯| 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