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近40年 我國首個溫室氣體觀測網建成
中國氣象局今天(18日)發佈我國第一份國家溫室氣體觀測網名錄,標誌著經過近40年的建設,我國建立首個溫室氣體觀測網。 本次發佈的國家溫室氣體觀測網包含60個高精度觀測為主的台站,覆蓋全國主要氣候關鍵區,觀測要素涵蓋《京都議定書》中規定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和三氟化氮等7類溫室氣體要素。
我國是世界上較早開展溫室氣體本底觀測的國家之一。 1982年氣象部門在北京上甸子開始了溫室氣體本底觀測的實踐探索。 1994年,在海拔3816米的青藏高原上建立了的青海瓦里關大氣本底站,成為歐亞大陸腹地唯一的全球大氣本底站,地面氣象觀測網長期穩定運行,氣象部門持續深挖觀測數據價值,推動我國溫室氣體標校溯源能力大幅躍升,相關技術水準和監測能力與國際接軌,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成為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評估報告、《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等聯合國檔制定出臺的重要依據。
今年以來,氣象部門成立了國家級溫室氣體及碳中和監測評估中心,且在多個省份設立分中心,並依託觀測資料建成我國碳中和行動有效性評估系統,能夠準確區分全球、區域、城市等不同尺度的自然碳通量和人為碳通量。 中國氣象局開展溫室氣體觀測業務近40年,形成了觀測、標校、產品、應用、服務完整的業務體系,服務生態環境、海洋等多個部門。 “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視窗期,氣象部門將持續推進構建地空天立體化溫室氣體監測網,為順利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科學觀測數據支撐。
(總台央視記者 任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