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攜式MRI能以極低的成本實現對腦部疾病的檢測
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個強大的診斷工具,但機器的尺寸和成本卻限制了它的使用範圍。 來自中國香港大學(以下簡稱港大)的科學家們現在已經開發出一種更緊湊、更實惠的MRI系統,它使用的磁場更小且不需要遮罩,同時仍能對病人的大腦疾病展開診斷。
磁共振成像是掃描身體軟組織的首選技術,它對診斷大腦中的問題特別有效,如腫瘤、受傷或中風。 並且風險也比其他成像技術如X射線或CT掃描低得多。
但這種力量來之不易。 MRI機器最初可能需要花費數百萬美元,然後是每月數萬美元的運行和維護費用。 它們會消耗大量的電力並需要龐大的磁和射頻遮罩。 綜上所述,這使得MRI在許多地方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的使用受到阻礙。
一台更小、更便宜的攜帶型MRI機器可以極大地擴大該技術的使用範圍,而這正是港大團隊在一項新研究中所詳述的。 傳統的MRI使用強度高達3T(特斯拉)的磁場,但新機器使用僅0.055T的超低磁場工作。
由於磁場較小,該設備不需要傳統MRI機器的磁遮罩籠。 這通常需要射頻遮罩來防止外部電磁信號干擾磁體,但對於新機器,研究團隊通過開發出深度學習演算法來消除了這種干擾。 消除對這兩種遮罩的需求有助於保持新機器的緊湊性。
另外,簡單、較小的尺寸還降低了成本和電力需求。 研究團隊稱,該機器可以通過一個標準的交流電源插座上運行,他們估計其成本低於2萬美元。 它的佔地面積約為2平方米,重量為750公斤,不過研究人員稱優化可以使其降至500公斤以下。
重要的是,這台較小的機器在診斷大腦疾病方面仍有效。 研究小組在25名患者身上測試了該設備,其中包括13名腦腫瘤患者、8名缺血性中風患者以及4名腦內出血患者。 圖像並不像用3-T核磁共振掃描的圖像那樣鮮明,但所有病人的大多數關鍵病變仍能得到發現。
團隊表示,這些便攜式的超低場MRI機器可能有一系列的優勢:由於更便宜和更小,更多醫院應該能夠負擔得起,包括發展中國家的醫院;即使在醫院裡,機器也可以被帶到病人的床邊,這可以説明到ICU或COVID-19這些不適合移動的病房;病人使用起來也更舒適,因為它在運行時更安靜,病人不需要躺在幽閉的管道裡 ;較低的磁場強度使它對有金屬植入物的病人更安全並減少這些植入物可能產生的圖像偽影。
很顯然,在超低磁場核磁共振儀用於臨床之前,研究團隊仍有許多工作要做以改進它們。 而與此同時,FDA已經批准了Hyperfine的類似系統–其功率略高,為0.064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