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批准3座商業空間站開發提案 專家:是否值得他國效仿還需觀察
美國太空網站12日以「空間站的新時代即將開啟」為題宣稱,伴隨著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NASA)近日決定花費4億美元資助3座商業空間站的籌建工作,”後國際空間站時代”的序幕已經拉開。 NASA未來不再運營”耗費巨大”的空間站專案,而是將其轉交給商業公司。 這對國際太空領域的研究影響有多大? 是不是未來空間站的發展方向呢?
報導稱,NASA近日批准了3座商業空間站的開發提案,”這些提案代表著’太空4.0’時代的到來,也是首次嘗試在政府航天機構的框架之外,為人類創造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的場所”。
目前在近地軌道運營著的兩座空間站都歸屬於政府航天機構管理,國際空間站長期保持著約7名太空人在軌狀態,而新組建的中國空間站可以容納3名太空人。 報導稱,運營這些空間站雖然成果顯著,但需要花費巨大的資金,國際空間站的運行成本高達每年30億美元,佔據NASA載人航太年度預算的很大一部分,因此美國計劃在2024年之後停止對國際空間站的相關撥款。
美國《商業內幕》網站稱,NASA並不打算建造新的空間站,而是將空間站的建造和運營權轉移給私營企業。 根據NASA公佈的計劃,藍色起源公司和波音公司組建的團隊獲得1.3億美元的資助,開發一個名為”軌道礁”的商業空間站,它設有多個太空艙可容納10人。 該空間站同時考慮了工作和娛樂的需求,設置有辦公區域、實驗室、花園和3D印表機等,該空間站未來將出租給感興趣的各方機構,包括政府部門、研究人員、旅遊公司甚至電影製作團隊。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與”旅行者”航太公司的團隊也獲得1.6億美元的研究資金,準備建造”星辰”多用途空間站。 該空間站計劃於2027年發射入軌,它包括生物實驗室、植物實驗室、物理學和材料研究實驗室以及一個露天工作平臺。 另一家軍工巨頭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領頭的團隊獲得1.256億美元研製模組化商業空間站,未來可以停靠該公司的”天鵝座”飛船。
總的來說,這些商業空間站更偏重太空生活的舒適度,”它代表了空間站運作模式的重大轉變”。 報導稱,無論是早期的美國「天空實驗室」、蘇聯「禮炮」系列空間站,還是結構更複雜的「和平」號空間站和當今的國際空間站,它們都優先滿足於工程應用的需求,但對於太空人而言,就談不上什麼舒適度了。 根據現有的這些商業空間站的概念設計,它們擁有寬大的窗戶可以鳥瞰地球,內部裝潢非常有科幻色彩,與塞滿儀器的國際空間站截然不同。
美國《華盛頓郵報》稱,之所以NASA考慮不再親自運營空間站而是轉由商業公司負責,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過去十年中,NASA依靠這種模式在載人航天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 報導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等私營航太企業承擔了運送太空人和補給往返國際空間站的任務后,可節省200億至300億美元。 如今NASA大力資助這些私營航太公司,是希望能搶在國際空間站退役之前,讓新一代商業空間站投入運營,避免”中國成為唯一在近地軌道上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一名中國專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NASA在商業空間站領域投下重注,也和美國對太空領域的投入日益削減有關。 包括載人登月在內,多個NASA重點專案因為資金等原因被迫推遲或取消,美國已無力再單獨建造和運營傳統的大型空間站。 相比之下,中國空間站的建造和維護費用要少得多。 另一方面,商業空間站是否值得其他國家效仿還需要觀察。 與國際空間站這樣的超級工程比起來,注重運營成本的商業空間站無論是規模還是配備的儀器都很難與之相提並論,這意味著很多偏重基礎研究的大型空間專案恐怕難以在商業空間站上展開研究。 事實上,除了中國空間站外,俄羅斯也在嘗試自行建造空間站,同樣也是由國家航太機構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