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曾搶跑純電動車賽道 如今淪為追隨者只因太超前?
2010年,世界首款量產型純電動汽車——日產汽車(Nissan)公司”LEAF(中譯:聆風)”上市。 但是十多年來,日產公司乃至於日本汽車行業,並沒有在這個賽道上取得領導地位。 12月7日,《日本經濟新聞》發表文章指出:在聆風推出的11年裡,日本車企給世界帶來的印象並非脫碳化的先行者(first mover),而是未能乘上潮流的追隨者(slow follower)。
日產遇到的問題,可以認為是採取行動過早,市場並未跟上的”先行者的窘境”。
日本純電動車賽道:淪為追隨者,只因太超前?
據全球汽車資訊平臺MarkLines統計,2020年純電動的全球銷量排名依次是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汽車、比亞迪、大眾、雷諾、現代汽車、日產、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長城汽車(歐拉)和起亞。 日產排在它的美國、中國、德國、法國和韓國同行之後,位居第7名。
日產憑著聆風入局時,特斯拉還是初創企業。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為什麼沒有成為最大的贏家?
文章認為,可能存在「船大不容易掉頭」的創新和業務轉型困境。 但日產遇到的顯著問題可能還是「採取行動過早,市場並未跟上」的「先行者」窘境。
日產當時預測世界純電動汽車市場規模到2020年達到1000萬輛,它急於通過利潤空間小、但被視為”大眾消費品”的小型車一決勝負,但實際的市場規模僅達到200萬輛。
當時的硬體條件和現在也有著天壤之別。 “如今”正是好時候:現在車載電池性能(能量密度)達到11年前的約1.7倍:過去充電一次只能行駛150公里的電動車如今能開260公里。 再過10年,行駛500公里(利用全固態電池)可能也不再是夢。
“看起來只有日本貌似沒注意到純電動汽車和再生能源的浪潮”
日產宣佈到2030年,其電動汽車將提升至汽車總銷量的5成水準。 本田也宣佈”2040年擺脫汽油車”。 但在評論文章看來,觀察包括日產在內的大部分日本企業,他們的態度說好聽點類似於謹言慎行;說不好聽點,叫”舉棋不定”。
以法國為例。 法國純電動汽車佔比2020年超過10%。 法國政府還決定「2035年禁售汽油車」和「進一步轉向核電」,政府和民間企業都明確表明瞭發展純電動汽車的決心。
從世界範圍看,日本純電動汽車佔比還不到3%;此時汽油車和混合動力車依然賺錢。 在日本,認為汽車行業轉移重心(即轉向新能源行業)很危險的看法,依然佔據優勢地位。
文章稱,美國、歐洲和中國的充電基地和供電網建設計劃,其規模遠遠領先於日本。 與美歐和中國相比,”日本的決心仍存在差距”。 日本汽車行業有評論認為,在其電力結構中,火力發電佔比在75%以上。 即使增加純電動汽車,也難以有助於脫碳化。 日本政府雖然相應地列入了55萬億日元的支出,但在純電動汽車相關領域的投入有限,在建設和完善充電樁方面僅為400億日元。
“對於世界的趨勢,看起來只有日本貌似沒注意到純電動汽車和再生能源的浪潮,這是事實。”
“日本的遲緩令人擔心”
文章認為,在純電動汽車時代,硬體產業被IT產業顛覆的可能性很高。 不同於汽油車時代,在數據時代IT企業入局門檻低,基於數據的新產業空間很大。 調研機構的預測顯示,「將來規模與硬體相同的」看不見的產業」,將取代現在的汽車產業。 ”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立教大學商學院田中道昭曾提出「汽車新時代價值鏈的10個層次」,與掌控硬體同樣重要的是掌握OS(操作系統)、平臺和生態系統。 但如今日本汽車企業,其討論僅限於”何時推出多少款純電動汽車”這個階段。 在文化層面上,日本現在也缺少像馬斯克那樣極具話題度的人物。
文章認為,日本的遲緩令人擔心。 在日媒看來,日本雖然不需要在各方面都成為先行者,但日本也應該建立純電動車時代的穩固商業模式。 “向世界展示出這種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