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退耦:暗物質可能是從普通物質”自我增殖”而來
據國外媒體報導,暗物質是宇宙中最古怪的物質之一,並且其古怪程度也許遠超我們的想像。 科學家發現,這種神秘且隱形的物質可以通過將普通物質轉化成暗物質實現增殖。 這種增殖方式又叫指數級增長。 根據此前在《自然》期刊上發表的研究,這種現象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見,菌落生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自瑞士傳奇天文學家弗里茨·茲威基1933年首次在論文中描述以來,暗物質便一直是一個宇宙難題。 宇宙中可以看見的物體均由普通物質構成,例如地球、恆星、樹木、人類等等,而暗物質就是這些普通物質的”卵生兄弟”,只是看不見、摸不著。 科學家還不確定暗物質由什麼組成,也不清楚它們是如何形成的,只知道這些神秘物質約佔宇宙物質總量的85%。
但如果暗物質無法與光線發生相互作用,科學家看不見它們,他們又是如何確定暗物質無處不在的呢。 事實上,暗物質是通過對其它天體的引力作用暴露自己的存在的。 例如,NASA的研究人員此前發現,一些星團的真實引力遠大於根據其中可見物質測算出的引力,假如暗物質不存在的話,這些觀測結果根本講不通。
而此次研究人員提出的新機制認為,暗物質來自普通物質。 之前一種名叫”熱退耦”(freeze-out)的主流機制認為,暗物質是在早期宇宙中形成的,當時所有粒子都在這鍋稠密、熾熱的”湯”中撞來撞去。 該理論認為,大多數粒子開始時都是暗物質,但一旦與其它普通物質接觸,就會立即被摧毀,這種現象叫做”湮滅”。 而將這種反應倒過來,就可以讓暗物質將早期宇宙中大量存在的普通物質取而代之,這一機制名為”冷凍耦合”(freeze-in)。
該研究主要作者將冷凍耦合機制推演到了最極端的一種情況。 他們提出,最開始時,宇宙中普通物質的量遠多於暗物質,但這種情況很快發生了變化。 研究人員推測,當一個暗物質粒子接觸其它粒子時,就會湮滅成另一種粒子,同時釋放出兩個暗物質粒子。 這與其它基本粒子(比如正電子和電子)湮滅時產生兩個質子的原理十分相似。 但與冷凍耦合不同的是,按照這一模型,暗物質可以實現指數級增長。 這是一種全然不同的機制,假如事實果真如此,暗物質與普通物質高達6比1的比例便可得到解釋了。
但如果暗物質可以將其它所有物質都轉化為暗物質,這是否意味著整個宇宙最終都將變成一團巨大的暗物質呢?
不一定。 如果這一過程長期持續下去,宇宙中的暗物質將比如今多得多。 此次提出的新機制只在極端高溫下可行。 隨著宇宙逐漸冷卻,該反應也會隨之停止,暗物質的量也就此鎖定。
不過,此次新提出的指數級增長模型只是解釋暗物質的眾多機制之一,就目前而言,關於暗物質的問題遠比答案多。 (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