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劇在知乎豆瓣評價大相徑庭 還該不該拿網友評分當真?
由《誤殺》導演柯汶利執導的一部網劇開播後即引發熱議,12月1日,該劇在多個平臺的分數終於揭曉:豆瓣僅5分出頭,在超過10萬條網友標記中,一星或兩星的評價佔比近60%;但在知乎的推薦指數則從開分的85%漲到了近90%——在過去的案例中,知乎和豆瓣的口碑大體同步,但這次卻南轅北轍。
不同平臺的巨大分差讓不少網友質疑該劇在豆瓣被「刻意打了低分」,再加上近年來以豆瓣為代表的評分平臺多次被「粉黑大戰」裹挾、陷入「一星運動」等泥潭,以豆瓣為代表的打分機制和風向標屬性再次被質疑:評分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成為評判一部劇的標準? 而隨著短評或打星機制愈髮夾帶拉踩或攻擊,隨著人們越來越將劇集品質之外的個人表態帶進評分之中——如最近《當家主母》評論區里湧現的因「虐貓事件」而針對於正,甚至怒打一星的大量網友——都傳遞這一個資訊:分數愈發與輿情挂鉤,而不再僅僅是純粹的口碑了。
口碑分裂
倍速看劇,讓大眾認知和專業知識分歧加大
《女心理師》在豆瓣的口碑爭議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剪輯過於酷炫,對於劇情的職場方面鋪排不甚滿意,認為劇中的閨蜜情、CP戲份”喧賓奪主”等,不少網友吐槽劇中的心理諮詢、劇情走向、人物設置”不符合期待值””不符合想像”。
但知乎網友卻有另一番解讀,他們認為《女心理師》中很多細節都拍得非常專業、細緻,不僅打破了大眾對心理諮詢的刻板印象,更科普清楚了心理諮詢、精神科醫生等基礎概念的區別,並且劇中還展現了很多社會普遍的心理問題,並且提供了具有普適性的梳理和解決方案,值得大家廣泛去關注和討論。
這種口碑的分裂也體現在劇集彈幕中,吐槽和”二三刷走起”的聲音同在。
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眾認知和專業知識之間存在「次元壁」,而當下「倍速看劇」「爽劇才上頭」的習慣,無疑讓兩者之間的裂縫更進一步加大。 不難發現,大部分給《女心理師》差評的觀眾都只看了前兩集劇情,不少網友認為在沒看後續劇情的情況下就貿然給出差評,”一竿子打死一部劇”是不公平的,《女心理師》”就算有瑕疵,但肯定沒那麼差”。
近年來,有不少從業者也開始呼籲對豆瓣評分「鬆綁」,他們當中有不少人認為豆瓣評分機制更適合電影,但並不適用於劇集,”一方面是不符合劇集完整觀看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用戶群體的偏差”:豆瓣的文青屬性強烈,處在”鄙視鏈底端”的國劇往往會被苛求,如果手鬆打分高了,還容易被視為”審美不行”。
何况在“倍速看剧”的时代,绝大多数观众并不会专心致志地看剧,但《女心理师》的长镜头、高悬疑、科技感的电影画风,无疑造成了不少观众的观剧不适,很多信息甚至都没被get到。所以,评论区会出现“剪辑烂=剧烂”,也就不足为奇了。
作为国剧中首次涉猎心理咨询的题材剧集,不免需要在剧作审查、观众接受度等多个维度权衡,《女心理师》难免会有瑕疵。而每个人的观影感受,则都是主观的、片面的。如果是因为“不适应”“不喜欢”,又或者不是大众熟悉的“爽剧”,甚至开播一两天就发表评论,那么后果可想而知:平台上的高分作品将愈发趋同,毕竟唯有同个套路、踩在观众舒适区的剧作才能得高分。那么,当普通观众要拿评分作为入坑参考的话,这几颗星星真的足够公允吗?
粉圈文化
“流量”带来热度,也更容易让“差评”有机可乘
眼下,和业内从业者同步,不少普通观众也开始对评分“松绑”,因为在不少人看来,评分平台的“水分”(无论黑红)常常超标,尤其是有流量明星参与的作品,“黑水”和“尬吹”齐飞。
在行业内,“刷黑”和“买好评”都是常规操作,不过“刷黑”的成本更低、更易带节奏是行业的共识,所以“一星差评”往往更防不胜防,基本难以避免。
“只要有流量(明星)参演的剧,就一定会有对家,而且不止一个对家,‘下场’去打1星,在评论里人身攻击。这样分怎么高得了?剧也跟着遭殃。”业内人士对这种“粉圈文化”的入侵早就颇为无奈,“国产剧大家也知道,优点不那么容易找,缺点还不好找吗?只要在开播时带节奏,一黑一个准。”
無獨有偶,本來原定12月1日晚8點開播的《風起洛陽》因”技術原因”推遲近一個小時才開播,但沒想到豆瓣點評卻”準時上線”了,”尬黑”和”無腦吹”齊飛,場面一度混亂。 在此之前,國劇還發生過好幾次”一星運動””黑粉爭鬥”,比如青春職場劇《漂亮的李慧珍》在迪麗熱巴攬得金鷹獎當晚遭遇差評轟炸,短時間內差評增加超3萬條、評分一夜暴跌;趙麗穎和王一博主演的《有翡》上線後,評論區簡直成了粉黑大戰的地方,很多人拋開電視劇本身,轉而對於演員顏值上綱上線……
在業內人士看來,「流量」雖然帶來了熱度,但更容易讓「差評」有機可乘,造成口碑的反噬。 因為「刷黑」更難辨別真偽,尤其在開播初期——當心急的觀眾在開播一兩集就給出評分——這些分數往往也不會太高——而黑評就能毫不違和地夾在其中,整個節奏就被帶起來了。 “所以近年來的國產劇,也越來越難出高分作品了,倒不是演員、表演等方面水準大大下降。” 業內人士曾指出,豆瓣的機制也很容易被利用:”如果你看的前幾個評論都打的是1星、2星,你來個4星,就顯得你特別不高級、沒品位。 ”
評分機制
豆瓣評分體系,整改進行時
早在2015年豆瓣創始人阿北就已用長文《豆瓣電影評分八問》,回答了平臺評分機制及刷分的問題,時至今日他的回答依然適用,但面對各方層出不窮的”作弊”嘗試,豆瓣近日又推出了新的處理機制——豆瓣電影短評的顯示機制改版。 公告指出,短評區僅展示部分短評,由演算法根據時間、熱度等因素進行篩選,並隨機展示。 影片上映之前的、與影片無關的或者包含人身攻擊等內容的短評將被摺疊,且其評分不計入豆瓣評分。 不過,截至發稿,豆瓣還未給出界定”惡評”的更具體的標準及操作規範。
日前,豆瓣還宣佈所有小組回復功能暫停使用,直到12月17日恢復。 此前,豆瓣就有不少小組宣佈不限期整改,值得注意的是,豆瓣早在今年6月就已經宣佈將持續開展整治飯圈亂象的專項工作,當時豆瓣表明專項行動將針對網上飯圈的突出問題。 在國家”清朗行動”之下,”粉圈文化”的引導和梳理,仍需更進一步規範和休整。
對熱門劇集的討論,恰恰也是行業自查的絕妙時機,更是打開觀眾視野和突破偏見的契機。 就是因為劇集要承載新穎的議題或涉及不曾討論的灰色地帶,它才需要挑戰和「撒糖」或「爽劇」截然不同的路徑。 因此,簡單粗暴的短評或評分更是難以將它一言概之、一刀切之的。
當影視的主創極具開拓性地推陳出新,敘事類型刷新、拍攝風格破格等等,如果這種創作熱情和表達初心均被無奈心的”倍速觀劇”、粉圈文化的”一星運動”所澆滅,那這將不僅僅是對創作者的傷害,也是對市場的阻礙,而最終損失的,無疑是最普通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