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強毒性弱? 南非首個臨床分析顯示:奧密克戎並未導致住院率上升
有研究機構表示,奧密克戎病毒可能從感冒病毒中獲取基因片段發生突變,使其更易躲過人類免疫系統攻擊。 南非一家位於奧密克戎疫情最嚴重地區的大型醫院的臨床數據顯示,雖然感染病例激增,但患者所需的醫療干預較少。
據彭博報導,一份關於患者早期經歷的報告顯示,南非茨瓦尼的Steve Biko and Tshwane District醫院在11月14日至11月29日期間新收治了166名患者,目前有42名患者在新冠肺炎病房。 大多數人最初來到醫院都不是因為出現新冠肺炎的癥狀,而是其他無關的疾病,在入院常規檢測時才發現陽性。
報告表示,在過去兩周內,陽性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為2.8天,而過去18個月的平均住院日為8.5天。 南非國家傳染病研究所在其每周報告中稱,茨瓦內所有醫院的住院時間都縮短了,這也低於該機構在前幾波德爾塔變種疫情中報告的豪登省或南非全國平均住院時間。
這份報告的作者Fareed Abdullah是該醫院的傳染病醫生,也是南非醫學研究委員會的主任。 他表示,這隻是茨瓦尼受到奧密克戎衝擊的前兩周,「住院患者的臨床情況在未來兩周可能會發生顯著變化」。 該報告也尚未經過同行評審。
報告中還顯示,在此次奧密克戎浪潮中,感染和住院病例人群都年輕得多。 至少有80%的入院患者年齡在59歲以下。 大約19%是9歲以下的兒童,28%是30歲至39歲的患者。
需要吸氧的患者較德爾塔時期有所減少,報告顯示,12月2日病房中42名患者中,有29名(70%)患者不需要吸氧,13例需要吸氧的患者中有9例為新冠肺炎患者,其餘4例患者為其他醫療原因接受吸氧。 但此前的疫情中大部分患者都需要吸氧。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需要進入ICU病房的重症病例較少,不過這些病例的增長曲線較陡峭。
可能從感冒病毒獲取突變
有學者提出,奧密克戎的輕症有可能因攜帶與感冒病毒相似的片段。
此前,歐洲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稱,到目前為止,所有奧密克戎感染者都只表現了輕微癥狀或為無癥狀,沒有重症和死亡病例。 南非的病例也體現出,雖然該病毒正在迅速傳播,但住院率沒有真正上升。
據路透社報導,有研究人員發現奧密克戎變種可能通過從存在於同一受感染細胞中的另一種病毒(可能導致普通感冒)獲取了一段遺傳物質片段,從而獲得了至少一種突變。
這種基因序列在任何被稱為SARS-CoV-2的冠狀病毒的早期版本中都沒有出現,但在許多其他病毒中普遍存在,包括那些導致普通感冒的病毒,以及人類基因組中。
領導這項研究的麻塞諸塞州研究機構 nference 表示,通過插入這個特定片段,奧密克戎可能會讓自己看起來”更像人類”,這將有助於它逃避人類免疫系統的攻擊。
這可能意味著病毒更容易傳播,但只會導致輕微或無癥狀的疾病。 但科學家們還不知道奧密克戎是否比其他變種更具傳染性,是否會導致更嚴重的疾病,或者它是否會取代德爾塔成為最流行的變種。 要得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需要幾周的時間。
根據早期的研究,肺部和胃腸道系統的細胞可以同時容納SARS-CoV-2和普通感冒冠狀病毒。 這種聯合感染為病毒重組創造了條件,在這一過程中,同一宿主細胞中的兩種不同病毒相互作用,同時自我複製,產生新的病毒,其中包含來自”父母”雙方的一些遺傳物質。
因此,奧密克戎的突變可能首先發生在感染了這兩種病原體的人身上,當時一種SARS-CoV-2病毒從另一種病毒中獲得了基因序列。
該機構表示,同樣的基因序列在導致人類感冒的一種冠狀病毒(HCoV-229E)和導致愛滋病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中多次出現,但報告還未經過同行評審。
首先發現奧密克戎的南非是世界上愛滋病毒感染率最高的國家,這種病毒會削弱免疫系統,增加人們感染普通感冒病毒和其他病原體的可能性。 可能已經有很多人身上出現了這種「普遍存在的基因片段」與新冠重組的現象。
後期癥狀尚不明確
雖然目前奧密克戎呈現出的癥狀並不算嚴重,但是其強大的傳播力仍不可掉以輕心。
目前為止,奧密克戎僅在部分範圍內傳播,可能只表現出個別癥狀,並不能反映其在更大範圍內嚴重與否。 而隨著不斷傳播,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
並且,目前仍是新變種感染早期,在感染的第二周可能出現更嚴重的癥狀。 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全球生物安全教授Raina MacIntyre表示,現在發表嚴重性聲明為之過早。 住院和重症患者的入院時間往往會晚於感染時間,在輕微癥狀顯現一周后,其他癥狀才會顯現。
如前文圖中,因奧密克戎進入ICU治療的病例從第二十天才開始增長,且增速較快,說明奧密克戎可能尚未到達最兇猛的時期。
此前,世衛組織發佈報告稱,「奧密克戎」在全球進一步傳播的可能性很高。 奧密克戎變異株相關的全球總體風險被評估為「非常高」。
墨爾本迪肯大學流行病學教授Catherine Bennett表示,額外劑量的疫苗可能提高抗體水平,從而預防奧密克戎毒株。 多國也呼籲接種加強針,以增強免疫力。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使用者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 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 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