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1/3的大學一年級學生有中度至嚴重的抑鬱症/焦慮症
約有1/3的大學一年級學生擁有或發展出中度至嚴重的焦慮和/或抑鬱症,這是在開放存取期刊《BMJ Open》上發表的首個此類研究。 該研究結果顯示,那些在課程開始時沒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越來越多地使用處方藥(但非規定內的)和非法藥物,這跟他們在第一年結束時發展為嚴重的焦慮和抑鬱症的幾率有關。
資料圖
不過社交和參與學生俱樂部、社團和運動隊跟發展重大癥狀的幾率較低存在關聯,另外還能促進那些在開始課程時已有抑鬱和焦慮癥狀的人的康復。
研究人員指出,向大學生活的過渡恰好是精神疾病出現的高峰期,其中大部分(75%)是在青年時期開始的。
這些疾病中最常見的是焦慮症和抑鬱症,被稱為「內化性疾病」,因為它們是針對內部的或是在內部經歷的,經常包括悲傷和孤獨。
研究人員希望找出哪些因素可以預測那些開始上大學時有中度到重度焦慮和/或抑鬱癥狀的學生的康復情況以及哪些因素可以預測沒有預先存在的焦慮和抑鬱症的一年級學生出現這些癥狀。
研究人員借鑒了2018年在加拿大安大略省金士頓一所大型研究型公立大學就讀的一年級學生的代表性樣本的調查答覆。 該調查探討了以前跟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心理健康有關的因素,並在2018年9月第一學期開始的2周內提供、在2019年3月考試期開始前的2周內再次提供。
受訪者還提供了關於潛在影響因素的額外資訊:父母教育、早期生活逆境如離婚和性/物理/情感虐待、一生中發生的情緒和焦慮障礙。
大學生幸福感量表被用來評估學生在大學校園內和跟同學之間的歸屬感,而青少年復原力量表的社會支援分量表被用來衡量社會支持的水準。
學生使用酒精、安眠藥和無處方的興奮劑、大麻、止痛藥、鴉片製劑、迷幻藥和其他娛樂性藥物的數量和頻率在兩個時間點都得到了正式評估。
據悉,約有58%的合格學生完成了第一輪問卷調查和評估(5245人中有3029人),37%(1952人)完成了兩套問卷調查。
在2018年學年開始時,受訪者中具有臨床意義的焦慮和抑鬱癥狀的流行率分別為32%和27%。 到2019年3月,這些數字已經分別上升到了37%和33%。
對跟康復有關的因素的分析表明,在課程開始時有內化障礙病史的學生跟沒有這種病史的學生相比,沒有從明顯焦慮/抑鬱癥狀中康復的可能性幾乎是4倍。
但那些感到跟大學生活和同伴有聯繫的學生則有更大的幾率從抑鬱和焦慮中恢復過來,在這個量表上每增加一分,分別對應18%和14%的高幾率。
至於跟第一年出現的焦慮/抑鬱症有關的因素,關聯性量表每增加1分,跟發展抑鬱症和焦慮癥狀的幾率分別降低10%和6%。
但藥物使用的增加跟風險的增加密切相關:得分(範圍在0-24)每增加1分,跟發展臨床顯著水準的抑鬱癥狀的幾率提高16%。
由於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因此不能確定原因。 並且研究人員還指出,這些發現可能不會更廣泛地適用於其他國家的其他大學。
他們補充稱,許多相互關聯的因素影響著心理健康問題的出現和維持,包括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
然而研究結果對大學的心理健康政策、計劃和實踐具有重要意義,他們認為,俱樂部、社團和體育活動的可用性可能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福祉的關鍵。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中度到重度的焦慮和抑鬱癥狀在進入大學的學生中非常常見並在第一年中持續存在。 大學的聯繫可能會減輕持續或突發癥狀的風險,而使用毒品似乎會增加這些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