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前甩一甩,甩掉致癌物?
這兩天,一段「口罩消毒殘留物是一類致癌物質,用口罩前要抖一抖」的視頻在微信群裡廣泛流傳。 視頻里,一名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員,給大家科普了口罩殘留”環氧乙烷”的情況,並稱”環氧乙烷是一級致癌物”,經檢測五款口罩都有環氧乙烷殘留,雖然符合國家標準,但是最好在打開包裝後把口罩在空氣中甩一甩,可以讓環氧乙烷數值大幅下降。
那麼這道工序,真的會導致環氧乙烷殘留,影響健康嗎? 就這個問題,記者今天聯繫了相關專家。
普通市民完全不用有這種擔心和恐慌
環氧乙烷一種有機化合物,化學式是C2H4O,英文名稱Ethylene Oxide,簡稱EO。 它確實是一種有毒的致癌物,可以用來製作殺菌劑,被廣泛地應用於洗滌,製藥,印染等行業。 我們平時使用的口罩,一般都經過環氧乙烷殺菌的工序。
對於影響健康的問題,浙江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利平認為,完全不用有這種擔心和恐慌。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是工藝流程,朱利平說,和一般人的理解不同,口罩的”環氧乙烷殺菌”不是先殺菌后包裝,而是”完全形成了初包裝以後,最少是內包裝包好的情況下,進行滅菌,環氧乙烷氣體的特點,是具有很強的穿透能力”,也就是說, 包裝好的口罩殺菌完,環氧乙烯依然可以揮發出來。
口罩在進行環氧乙烷殺菌之後,廠家還會有一個經過驗證的解析時間,”是主管部門必查的”。 之後在口罩出廠時,還會進行環氧乙烷的檢測,必須符合國家標準,也就是小於10μg/g。
而所謂的一級致癌物,聽起來很可怕,實際上「環氧乙烷這個毒性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甲醛比較近似」。
朱利平給我們算了一下,一個口罩,從包裝好,到環氧乙烷殺菌,然後在廠里經過解析時間,再出廠,倉儲,運輸,銷售,直到到消費者手裡,至少要經歷一個月的時間,而環氧乙烷本身易揮發,出廠時已經符合國家標準了,再加上這麼長時間的揮發,存在殘留並且危害健康的可能性,真的是”微乎其微”。
網路視頻容易誤導普通消費者
請理性對待
另外,朱利平認為,網傳視頻里,工作人員穿著白大褂,表現的很專業,這樣的行為值得商榷,”容易誤導普通消費者,引發恐慌”,”測EO(環氧乙烷)殘留我們有很科學,全球通用的方法,我這個產品到底有多少EO殘留,你用氣象色譜的方法可以辨識出來,不需要這樣誤導消費者。 ”
著名的醫療科普帳號丁香園也發文表示,希望不要因為這樣的視頻,導致民眾好不容易養成的戴口罩習慣發生動搖:”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北京日報今天也就此事,採訪了朝陽區疾控中心消毒科副主任醫師朱琳。 她表示,我們日常佩戴的醫用外科口罩不存在環氧乙烷殘留物致癌的威脅,對於正規企業生產的口罩,大家大可放心使用。
1、市面上購買到的口罩是通過什麼方式消毒滅菌的?
朱琳:市面上能夠購買到的醫用外科口罩、N95口罩大部分是是通過環氧乙烷消毒蒸汽薰蒸消毒。 但並不是所有口罩都通過這種方式消毒,也有一些口罩是在無菌車間里製作的。 在去年全國疫情形勢最嚴峻的時候,大批量口罩是通過放射線的方式進行消毒的。
2、通過環氧乙烷消毒的口罩會有致癌殘留物對佩戴者健康造成傷害嗎?
朱琳:口罩製作廠家會在消毒過後,待環氧乙烷揮發過後,再進行包裝。 口罩的包裝並不是完全密閉的,環氧乙烷又是一種易揮發物質,當口罩通過多道流程到達消費者手中時,基本上不會帶有造成影響的殘留物質。
視頻中的受檢口罩樣品的環氧乙烷殘留量均低於國家標準,這是不會對佩戴者健康造成威脅的。
3、佩戴口罩前,是否有必要先「抖一抖口罩」來減少環氧乙烷殘留造成的影響呢?
朱琳:其實是沒必要的。
在醫院,我們醫護人員是不會這麼做的。 口罩從包裝裡拿出來是一種無菌的狀態,我們不會刻意把它在空氣中進行暴露。
對於普通市民,如果通過抖一抖、晾一晾的方式可以讓您更安心,那一般情況下這麼做也不妨礙口罩的防護效果。
4、存在「小作坊產品」環氧乙烷殘留超標的情況嗎?
朱琳:環氧乙烷消毒裝置成本較高,因此一般情況下沒有這方面的隱患。 對於劣質口罩,我們更擔心的是口罩的衛生情況不好,會引起健康問題。
購買口罩要選購正規企業生產的產品,小作坊產品可能存在原料、生產工藝缺陷,導致產品不合格或細菌超標。 正規企業生產的口罩,消費者大可放心使用。
5、如何科學佩戴口罩,您對公眾有何建議?
朱琳:如不處在與呼吸道疾病病人直接接觸等高風險環境時,不建議大家佩戴醫用N95口罩。
在病毒可能”出沒”的地方,如醫院、密閉的室內、中風險地區,戴一個醫用外科口罩也夠用了。
關於換口罩的頻次,建議一天換一個。 中間如果要摘下來,可以找一張乾淨的紙巾把它包起來,或懸掛起來。
最後,對於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的預防,僅戴口罩都還不夠,一定要注意手衛生。 口罩不是萬能的,勤洗手也是一道重要防線。
截止發稿時,最初發佈單位的視頻已經下架,不過網上還流傳著大量轉發的視頻,也希望大家不要因此而擔心,繼續堅持戴口罩的好習慣。
來源:橙柿互動·都市快報綜合新浪微博、北京日報用戶端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來源:科技日報